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超海

作品数:8 被引量:261H指数: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底泥
  • 4篇太湖
  • 3篇太湖底泥
  • 3篇污染
  • 3篇湖泊
  • 2篇通量
  • 2篇间隙水
  • 2篇沉积物
  • 1篇氮磷
  • 1篇底泥疏浚
  • 1篇底泥污染
  • 1篇悬浮物
  • 1篇氧化还原电位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再悬浮
  • 1篇渗析
  • 1篇释磷
  • 1篇疏浚
  • 1篇水环境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河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郑超海
  • 6篇范成新
  • 5篇王建军
  • 5篇张路
  • 3篇高光
  • 3篇朱育新
  • 3篇包先明
  • 1篇尤本胜
  • 1篇董浩平
  • 1篇陈宇炜
  • 1篇胡春华
  • 1篇瞿文川
  • 1篇姚琪
  • 1篇钟继承
  • 1篇龚春生
  • 1篇胡维平
  • 1篇朱广伟
  • 1篇濮培民
  • 1篇季江
  • 1篇杨龙元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释磷的通量估算——以南京玄武湖为例被引量:38
2006年
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条件下5℃、10℃、15℃、25℃、35℃玄武湖底泥释磷室内实验计算玄武湖释磷速率,得出底泥释磷速率与上覆水温度的关系,进而算出玄武湖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815 t,东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 1.013t,西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266t.玄武湖每年底泥释磷总量为2.094 t.根据费克定理,建立了间隙水扩散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玄武湖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799 t,东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983 t,西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232 t.玄武湖每年底泥释磷总量为2.014t.在不考虑外源污染的情况下,由底泥磷释放造成的内源污染使玄武湖磷浓度年均维持在 0.101 mg/L,超过湖泊富营养化磷标准,因此,在切断外源污染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治理磷的内源污染.
龚春生姚琪范成新董浩平郑超海包先明
关键词:城市湖泊释磷间隙水富营养化
太湖底泥污染、污泥疏浚及疏浚物处置对策研究
范成新王建军张路高光朱育新郑超海包先明
项目针对一些湖泊底泥疏浚后出现污染回复现象,设计了用控制条件下过程培养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不同模拟疏浚深度的大直径底泥新生表层界面活化现象进行跟踪;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得到了各湖区不同季节下底...
关键词:
关键词:太湖底泥
太湖底泥内源污染及污泥疏浚研究
范成新胡维平张路濮培民朱育新高光瞿文川陈宇炜王建军胡春华杨龙元季江朱广伟包先明郑超海尤本胜钟继承
本研究以底泥污染-内源负荷-界面机制-疏浚对策为研究主线, 采用自行设计的适合模拟底泥-水界面物质行为研究的循环水浴恒温控制系统研究底泥静态释放、应用独立设计的再悬浮发生装置研究底泥动态负荷、引入国外高精度孔隙水采集装置...
关键词:
关键词:太湖底泥内源污染
湖泊水体营养物含量对沉积物再悬浮及沉降过程的响应
本论文选择太湖和东钱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个湖泊不同湖区的沉积物物化特性的研究、沉积物再悬浮及沉降过程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湖泊不同湖区水体营养物含量对沉积物再悬浮及沉降过程的响应.沉积物物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郑超海
关键词:沉积物再悬浮悬浮物营养盐
文献传递
湖泊底泥疏浚对内源释放影响的过程与机理被引量:130
2004年
对城郊污染湖泊五里湖和玄武湖底泥疏浚前后内源负荷模拟研究和现场样品采集分析表明, 疏浚可在短期内使内源污染负荷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由于疏浚方法所造成的疏浚质量差异将对底泥内源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颗粒沉降、动力扰动和生物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持续作用, 内源回复现象将有可能逐步出现, 其回复的速度主要与疏浚方式、新生表层界面过程变化有关, 沉积物中较高的营养物和有机物含量本底对底泥界面过程和营养物再生起促进作用. 浚前研究污染湖泊底泥物化、生物特性和底泥释放特征, 对确定污染湖泊底泥疏浚方式和预测疏浚效果等极其重要.
范成新张路王建军郑超海高光王苏民
关键词:底泥疏浚内源释放湖泊沉积物水环境污染污染治理
太湖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通量的时空差异被引量:76
2006年
利用原柱样静态释放实验及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对太湖典型草型湖区(东太湖)及藻型湖区(梅梁湾)的氮磷释放通量进行了逐月研究.原柱样氮磷静态界面交换通量(Fi)在同一湖泊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有差异性,东太湖氨态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年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44.9±21.9)mg.(m2.d)-1(平均值±标准偏差)和(2.06±1.71)mg.(m2.d)-1,梅梁湾为(16.2±12.0)mg.(m2.d)-1和(0.53±0.52)mg.(m2.d)-1.2湖区的分子扩散通量(Fm)同样表现为这样的差异,但是其绝对值与静态释放通量相比有数量级的差异,该模型不能用于太湖这样风浪显著且底栖生物活性较高的湖泊水土界面氮磷营养盐交换通量的估算.仅从不同生态类型的湖区比较结果看,草型湖区比藻型湖区有更高的氮磷交换通量.Fi/Fm比值作为1种反映底栖生物活性的指标反映出东太湖有更高的底栖活性.在水体溶解氧水平通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即好氧状态下,氮磷界面交换通量与溶解氧水平(DO)无显著相关.同样,在现有浓度水平下,其水土界面交换通量与水体氮磷浓度无显著相关.东太湖较高的释放通量与相对较低的水体营养盐负荷的差异来自于大型水生植被的消浪促沉降及其本身的吸附吸收作用,这是恢复水生植被以重建健康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理论依据.
张路范成新王建军郑超海
关键词:水土界面交换通量太湖
太湖底泥间隙水中金属离子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被引量:16
2004年
在太湖梅梁湾应用peeper(渗析膜式)技术获取底泥间隙水及近界面上覆水,对其中的溶解性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与氧化还原等特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Mg元素外,自上覆水向下层底泥,Na、K、Ca、Sr、Ba含量逐渐减少,反映这些元素有自上覆水向底泥中扩散的趋势.其中,溶解态的Ca、Sr元素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994,n=30);氧化还原电位(Eh)对间隙水中Fe2+和Mn2+含量分布有显著影响,但近界面上Fe2+含量对氧化还原电位的突变略有滞后.
王建军范成新张路朱育新郑超海
关键词:金属元素间隙水氧化还原电位太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