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路三柱植骨重建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郭晓辉栾媛媛刘兰泽郭玉芬逯强项力源安毅
- 课题采用了后路三柱植骨重建技术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百余例患者,证实了采用后路三柱重建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效果确实可靠,愈合率较常规复位内固定术明显提高,有效的治疗了严重的腰椎爆裂骨折,明显减少了既往...
- 关键词:
- 后路三柱重建技术在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胸腰段爆裂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严重者可累及三柱、椎体高度丢失一半以上、椎管占位50%以上、同时有椎板骨折塌陷。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应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16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 郭晓辉刘兰泽逯强项力源安毅郭玉芬
- 关键词: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椎体次全切除高能量损伤
- 寰椎后弓螺钉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前对于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常用术式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其中寰椎安全顺利置钉为手术成败的关键,若术中寰椎置钉不成功或不顺利,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加大,临床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相对简单的手术补救措施。
- 郭晓辉刘兰泽逯强项力源安毅郭玉芬
- 关键词:寰枢椎后路固定螺钉位置枢椎齿状突
-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后伤椎愈合情况的对比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研究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植骨术后伤椎愈合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自2011-01-2013-01诊治的74例具有完整随访结果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36例,同期未经椎弓根植骨38例。依据脊柱骨折负荷分享分级、笔者设计的椎体轴位9分区法明确骨折损伤程度、骨折复位及伤椎植骨情况、骨折愈合及伤椎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6~24个月,平均20个月。未植骨组:术后1年随访时椎体内各区形成空洞总计21.1%。植骨组:术后1年随访时椎体内各区形成空洞总计24.1%。结论 胸腰椎骨折后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术中可撬拨复位塌陷及碎裂的上终板,减少髓核组织的突入发生,形成椎体内有效的可填充空腔,便于椎体内充分植骨,形成利于骨细胞爬行替代的框架结构,减少晚期上终板的塌陷及椎体内空洞的形成。
- 安毅李晶刘兰泽项力源逯强郭晓辉吴春云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椎间盘
- 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研究
- 安毅李晶刘兰泽逯强项力源郭晓辉
- 课题研究了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百余例患者,证实了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效果确实可靠,愈合率较常规复位内固定术明显提高。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较传统的后正中入路的出血量、组织肿胀程度、伤口感染、瘢痕化等并...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骨折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60例,以及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糖耐量正常的孕妇共6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位点(+276G/T、+45T/G、-3971A/G)。结果脂联素基因、276、+4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经过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指出各基因频率已达遗传平衡(P>0.05)。两组的脂联素基因+276G/T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对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受损组患者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的脂联素基因+45T/G基因型频率分布对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脂联素基因-3971的G、A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推测脂联素基因多态性+45T/G可能是妊娠糖尿病发病的易感位点之一,-3971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为妊娠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原因,因此监测孕妇此位点能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从而及早积极处理多种危险因素,从而有助于早期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及对于胎儿不佳的影响。
- 栾媛媛郭晓辉杨俊红
- 关键词: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 直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胸腰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直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胸腰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5月胸腰段骨折患者30例,共置入60枚经皮椎弓根螺钉,根据患者左、右侧四枚螺钉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记为直视组,...
- 郭晓辉
- 文献传递
- 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腰椎经椎弓根置钉三维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腰椎经椎弓根置钉三维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腰椎骨折患者,收集其CT影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中,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模型重建,测量椎弓根宽度、高度和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直径、长度、下倾角、外旋角,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椎弓根宽度从L_(1~5)呈增大趋势,不同节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高度L_(4)与L_(5)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节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_(1~5)节段椎弓根宽度、高度均大于女性(P<0.01)。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直径及钉尾间距L_(2~5)呈显著增大趋势,L_(1)与L_(2)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节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椎体左右两侧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长度、直径、钉尾间距、外旋角、下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_(1~5)节段皮质骨钉道螺钉长度均长于女性(P<0.05,P<0.01)。结论数字化重建技术可指导制订腰椎骨折患者个性化椎弓根置钉方案,为不同节段、不同性别患者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 石运力李硕朱江王磊郭晓辉
- 关键词:椎弓根置钉三维模型重建
- 改良TLIF技术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评价改良TLIF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改良TLIF技术手术治疗2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34-56岁,平均(44.93±6.29)岁;病变节段:L1-25例,L2-38例,L3-414例。术前、术后分别采用VAS法进行评分,测量椎间隙相对高度,评价临床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椎间融合率为100%。无脊髓、神经根损伤,无切口感染,无脊柱感染,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改良TLIF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郭晓辉刘兰泽栾媛媛逯强项力源安毅
- 关键词: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
- 显微镜辅助减压联合侧块钉棒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2
- 2021年
-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严重脊柱创伤之一,患者多因脊髓损伤出现四肢瘫痪症状,导致患者的生存率及远期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治疗时常规行颈后路侧块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术和(或)前路直视下间盘/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1]。因直视下减压不彻底,前路手术后椎管内可残留髓核组织碎片或碎骨块,导致脊髓压迫未完全解除而遗留相应症状。本研究探讨颈前路显微镜辅助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联合后路侧块钉棒系统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对患者术后功能的改善情况。
- 安毅刘兰泽李晶李勇郭晓辉刘建生金鑫郭治良韩硕
-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