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忠海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药检定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日本国际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嘧菌酯
  • 3篇疫霉
  • 3篇辣椒
  • 3篇辣椒疫霉
  • 3篇PHYTOP...
  • 2篇多菌灵
  • 2篇性状
  • 2篇数量性状
  • 2篇数量性状位点
  • 2篇品种抗性
  • 2篇位点
  • 2篇敏感性基线
  • 2篇抗性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发育阶段
  • 2篇飞虱
  • 2篇白背飞虱
  • 2篇不同发育阶段
  • 1篇单倍体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日本国际农林...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省农药检...

作者

  • 7篇钱忠海
  • 4篇王建新
  • 3篇周明国
  • 3篇陈长军
  • 2篇曾娟
  • 1篇尚衍强
  • 1篇朱立煌
  • 1篇李俊
  • 1篇魏林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农药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抗、感多菌灵的禾谷镰孢菌菌株间产孢竞争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5年
用单独和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营养贫乏的条件下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菌株No.2458和敏感菌株No.2021间产孢竞争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时,抗性菌株No.2458产孢前期和后期分别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菌株No.2021前期呈直线方式,后期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和抗性菌株在等量接种混合培养条件下,其前后期产孢模型分别为N∑s=-1.43×105+2.64×104T-46.09T2和N∑r=-2.99×103+6.45×102T-1.13T2。在混合培养时No.2021产孢高峰与其在单独培养时的相同,而No.2458的产孢高峰比其在单独培养时提前24h,并且前者在培养42.5~190h处于竞争优势,后者在190~474.5h处于竞争优势,抗、感菌株间产孢量表现拮抗作用。
陈长军钱忠海李俊王建新尚衍强周明国
关键词:禾谷镰孢菌多菌灵抗药性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评估
嘧菌酯(Azoxystrobin)是由先正达公司(原捷利康)开发的,也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防病谱广,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突出优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Ⅲ...
钱忠海
关键词:嘧菌酯辣椒疫霉敏感性抗药性
文献传递
3种农药对莲藕叶斑病防治效果和残留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筛选防治莲藕叶斑病的适合药剂,本文研究了嘧菌酯、多菌灵、丙环唑3种杀菌剂对莲藕叶斑病的室内杀菌活性、田间药效、安全性和残留。结果表明,嘧菌酯、多菌灵、丙环唑对莲藕叶斑病的EC50分别为0.53μg/m L、0.38μg/m L和0.12μg/m L,丙环唑对叶斑病杀菌活性显著高于嘧菌酯和多菌灵(P<0.0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多菌灵、丙环唑对莲藕叶斑病防效较好,其防治效果随用药量增加而递增,且对莲藕产量无明显影响。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试验剂量下供试药剂对莲藕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但生产上防莲藕叶斑病要在浮叶期之后。嘧菌酯、多菌灵和丙环唑在莲叶上的半衰期分别为2.6~8.5d、7.6~12.8d和4.5~8.4d。莲藕收获后,3种药剂在莲藕、莲子残留均低于0.01mg/kg,对其品质无明显影响。
沈迎春钱忠海魏林王建新徐炜枫
关键词:嘧菌酯多菌灵丙环唑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细胞色素bc1位点抑制剂包含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外壁CoQ氧化位点抑制剂(QoIs)和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内壁CoQ的还原位点抑制剂(QiIs)。从未使用过QoIs和QiIs的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和县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8个辣椒疫霉单游动孢子囊菌株,并测定了它们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范围在1.225~86.100μg/mL,平均值为(21.041±14.397)μg/mL,其活性低于甲霜灵47.7倍;游动孢子囊形成和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范围分别在0.006~0.996μg/mL和0.053~0.334μg/mL,平均值分别为(0.161±0.126)μg/mL和(0.155±0.023)μg/mL,其活性高于甲霜灵516.8倍;游动孢子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高,EC。值范围在(0.018-0.111)μg/mL,平均值为(0.057±0.011)μg/mL,活性是甲霜灵的142.4倍。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最强,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增效作用次之,而对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过程的增效作用则不明显。
钱忠海陈长军王建新周明国
关键词:辣椒疫霉嘧菌酯敏感性基线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研究
从未接触过Q0Is()和QiIs()的江苏南京和安徽和县地区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8个辣椒疫霉单游动孢子囊菌株,并测定了它们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范围在1.2...
钱忠海陈长军王建新周明国
关键词:辣椒疫霉嘧菌酯敏感性基线
文献传递
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QTL的检测(英文)被引量:5
2003年
分析了水稻籼粳交加倍单倍体 (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和感虫性的QTL。虽然DH株系的亲本窄叶青8号和京系 17没有拒取食抗性 ,但是白背飞虱在 6个DH株系中的取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 ,可能属超亲分离。在第 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中检测到 1个影响蜜露分泌的微效QTL。粳稻亲本京系 17具有杀卵抗性。DH株系中的杀卵特性是通过叶鞘上杀卵反应产生的坏死症状表现的。在DH株系分蘖早期和中期 ,将 4个杀卵作用的QTL定位在第 1、2、6和 8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上。出现在分蘖中期的另一个QTL被定位在第 9染色体的籼型片段上。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 ,杀卵位点减少至 2个。整个试验期间对每个DH株系的最高杀卵级别的分析显示 ,在染色体 2、6和 9上共有 4个QTL。两个主效QTL位于近邻第 6染色体的粳型片段。在第 1、3和 5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影响第 2代白背飞虱若虫密度的QTL。第 3染色体上起主要作用的QTL源自粳稻亲本 ;第 5染色体上的微效QTL源自籼稻亲本。两个白背飞虱为害的QTL位于第 8和第 10染色体的籼型片段 ,另一个QTL位于第 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这些QTL被认为与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田间抗性表达有关。
寒川一成滕胜钱前曾大力曾娟钱忠海朱立煌
关键词:白背飞虱品种抗性加倍单倍体群体水稻数量性状位点
应用DNA标记分析稻飞虱的抗性基因(英文)被引量:4
2003年
简要地回顾了水稻抗飞虱的遗传位点定位和作图的新进展。来自具有不同基因组的野生稻渗入系的 4个抗褐飞虱基因Bph 1、bph 2、bph 4和Bph 9,以及 4个暂定名抗褐飞虱基因Bph 10 (t)、bph 11(t)、bph 12 (t)和Bph 13(t) ,目前已被定位于水稻 12条染色体中的 5条。其中 ,Bph 1、bph 2、Bph 9和Bph 10 (t)在水稻第 12染色体的长臂上形成 1个连锁区段 ,位于bph 2位点附近约 2 5cM。检测出几个对田间抗性和杀卵作用有影响的QTL。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 1、Wbph 2和Wbph 6 (t)已经或暂时定位了。粳稻中对白背飞虱具有杀卵抗性的QTL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第 6染色体的短臂上检测到有效的QTL ,在同一位点鉴定出 1个显性的杀卵基因Ovc。在杀卵基因Ovc存在时 ,第 1染色体上的 1个QTL和第 5染色体上的 2个QTL增加白背飞虱的卵死亡率。用DNA标记进行QTL作图可以加深人们对作物抗虫性中复杂的生理和遗传机理的理解。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速培育具多基因抗虫性的作物 ,还可以将野生种中的有利抗虫特性转入改良品种中 ,增加作物抗虫性的持久性和遗传多样性。
寒川一成曾娟钱忠海
关键词:品种抗性抗性基因褐飞虱白背飞虱田间抗性数量性状位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