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利霞
- 作品数:161 被引量:1,0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食源性致病菌DNA的阶段控温快速提取方法
- 本发明一种食源性致病菌DNA的阶段控温快速提取方法。本发明方法将菌液离心、收集菌体,通过洗涤缓冲液洗涤后,加入裂解液快速油浴裂解,再水浴处理,离心取上清液即为模板DNA。使用本方法提取的DNA纯度OD260/OD280为...
- 熊晓辉熊丽莎陆利霞程月花游京晶
- 文献传递
- 蔬菜硝酸盐含量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10年
- 通过测定变异系数和加标回收率对常用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检测的盐酸萘乙二胺法、苯酚法和双波长法进行了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比较。结果显示,盐酸萘乙二胺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最高,变异系数为0.16%,加标回收率在106%~109%之间;双波长法稍差于盐酸萘乙二胺法,其变异系数为0.26%,加标回收率在95%~100%之间;苯酚法最差,其变异系数为2.98%,加标回收率在90%~95%之间。考虑到操作步骤和所用试剂的安全性,认为双波长法是最适于安全、快速、大批量地检测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 王晓丽褚朝森陆利霞熊晓辉
- 关键词:硝酸盐盐酸萘乙二胺苯酚双波长法
-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保存及扩增的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研究了脐血造血细胞在 4℃冰箱保存过程中单核细胞活力、造血性能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种类、组合、不同培养基添加成分对造血细胞扩增的影响。研究表明脐血在 4℃冰箱保存应不超过 3d ;细胞因子组合SCF +IL 6+FL +TPO扩增CFU C的效果最佳 ;培养基体系中添加脐血混合血浆对扩增CFU C作用明显 ,脐血混合血浆的最佳浓度为 2 5 %。
- 景强熊晓辉熊强陆利霞
- 关键词:脐血造血细胞单核细胞体外扩增
- DNA条形码在我国常见鱼肉样品鉴定中的应用
- 2021年
-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基因(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为目标基因(长约650 bp),利用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对江苏市场采集的127份(42种鱼肉)样品进行鉴定,并判断其与食品标签是否相符。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在数据库比对中均可以获得相似度≥98%的对应物种,且在种和属水平的最大鉴定成功率分别为40.48%和50.00%。在采集的42种鱼肉样品中,只有3种预包装冷冻鱼肉样品标注有物种拉丁学名,其中仅有1种可以准确鉴定到种水平,且鉴定结果与标注的物种名一致。有29种新鲜鱼肉样品可以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准确鉴定,均仅标注中文俗名,1份样品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不一致,存在错标和掺假的可能。目前,我国并未建立规范鱼类中文俗名使用的统一标准,市场鱼类物种标注混乱,分类不清,急需规范化。同时,应筛选适合中国鱼类物种的DNA条形码片段,用于中国市场鱼类物种掺假检测。
- 黄曼虹熊雄袁方颖陆利霞熊晓辉
- 关键词:COI基因DNA条形码掺假食品标签
- 实时荧光PCR技术鉴别流通环节的掺假牛肉及其制品被引量:12
- 2021年
- 近年来,肉制品掺假事件不断被曝出,对全球食品安全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利用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购买自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餐饮店和网络电商的牛肉及其制品进行动物源性成分和大豆成分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签对比,调查样品掺假情况,以期为消费者及监管部门提供依据。检出结果显示:餐饮店样品中掺入非牛肉成分的种类最多,电商食品次之,超市产品较少;农贸市场样品采集过少,且为冷冻生制品,未发现掺入所检测的非牛源性成分的情况。包含6个种类的102份样品中,2份样品不含牛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2%;23份样品掺有非牛源性或大豆成分,且产品标签中未标明,占样品总数的22.5%。所检测到的非牛源性成分,较多的使用猪肉和鸡肉掺假,鸭肉和大豆成分掺假也占一定比例。
- 陈晓宇陆利霞熊雄熊晓辉
- 关键词:动物源性成分大豆成分牛肉掺假实时荧光PCR食品安全
- 促进酿酒酵母在溶液体系中分散的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为探究溶液体系中细胞聚集的有效分散方法,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TCC 9080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吐温-20、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离子强度、pH、低频超声波(50 Hz)对其细胞水溶液中分散指数的影响,对吐温-20、EDTA、超声波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获得优化分散条件,然后进行酿酒酵母分散前后的分布类型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酿酒酵母最佳分散条件为,在PBS中添加0.2%(体积分数)吐温-20和8 mmol/L EDTA并超声波处理15 s,可使酿酒酵母细胞在水溶液中分散指数为0.24。处理后细胞在溶液中分布类型由对照组的集群分布转变为规则分布,且在适宜的分散条件下对酿酒酵母细胞活性无影响。
- 陈翔宇李雪松徐娟李蒙蒙林丽军陆利霞刘元建熊晓辉
- 关键词:酿酒酵母细胞聚集水溶液体系
- 鱼肉鲜度快速检测技术进展被引量:21
- 2008年
- 鱼肉的鲜度测定技术对于评价其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就鱼肉鲜度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图像分析、电特性参数、色差测量、近红外光谱测定、物性分析和挥发性物质分析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 田灏陆利霞熊晓辉
- 关键词:鱼肉鲜度
- 不同食品加工方式对提取鮟鱇鱼肉DNA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食品加工方式对提取鮟鮟鱼肉DNA的影响。方法以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鮟鮟鱼成分标准为例,采取水煮、微波、油炸3种处理方式,选用试剂盒提取DNA,利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其在260 nm、280 nm处的吸光度,通过A260来计算核酸浓度,A260/A280来评估核酸的纯度。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通过Ct值判断不同加工方式对实时荧光PCR结果的影响。结果水煮、微波、油炸3种加工方式中,油炸对DNA的影响最明显,当在高温下油炸时间过久会导致鱼肉焦糖化反应及蛋白质变性严重,变成具有一定孔隙的焦状物,此时鱼肉在提取DNA的过程中难以消化,造成DNA提取量少,最终导致实时荧光PCR结果假阴性。而水煮、微波两种加工方式即使处理时间过久也没有对实时荧光PCR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在鱼制品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时,应充分考虑加工方式对鱼制品DNA的影响。
- 程月花卜菁陆利霞熊晓辉
- 关键词:食品加工DNA提取实时荧光PCR
- 酸法处理对米糠功能特性的影响
- 2012年
- 以大米厂废弃米糠为原料,采用超微粉碎和酸法处理对米糠进行处理,研究处理前后样品的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处理后未脱脂米糠、脱脂米糠、球磨米糠与处理前相比,持水力、持油力差异不大,吸水膨胀性、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以及缓解葡萄糖扩散能力均有增强。
- 石鑫陆利霞熊晓辉
- 关键词:超微粉碎酸处理米糠
- 计数标准微球分散及浓度对酿酒酵母计数的比较
- 2023年
- 针对计数标准微球在微生物计数中的微球聚集、使用浓度及统计数量进行分析比较。以计数标准微球和酿酒酵母ATCC9080为实验对象,研究了Tween 20、Tween 80对计数标准微球的分散效果以及标准微球浓度、统计数量对酿酒酵母计数结果的影响,并将标准微球计数结果与平板计数结果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计数标准微球在0.08%Tween 20或0.06%Tween 80中的分散效果适宜,可使分散指数为3.30。对每毫升105、106、107个酿酒酵母悬液进行计数时,统计的标准微球总数依次应不小于2000、1500、1000个,统计的细胞总数分别应不小于200、400、2600个。在每毫升105~107个酿酒酵母浓度范围,以每毫升106个标准微球最适宜,且对酿酒酵母的计数结果与平板计数结果呈线性关系(R2=0.9969)。结果表明Tween 20或Tween 80可有效分散计数标准微球,采用分散的、适宜浓度的计数标准微球可对微生物悬液进行准确计数,明确了计数标准微球用于微生物计数的适宜参数,补充GB/T 39730-2020标准微球使用条件。
- 徐娟陈翔宇李蒙蒙林丽军陆利霞刘元建熊晓辉
- 关键词:酿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