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姚 作品数:37 被引量:154 H指数:8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中枢吗啡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后大鼠海马CaM、血浆CGRP以及下丘脑室旁核和心肌P物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建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两个部分:①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内,侧脑室内微量泵注射0.9%生理盐水5 min,停止注射5 min,重复3次;预处理组(MPC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内,侧脑室内注射吗啡(1μg.kg-1)5 min,停止5 min,重复3次;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预处理组(TFP+MPC组),在吗啡预处理前10 min一次侧脑室内给予TFP(浓度为20 g.L-1)5μl;另设TFP自身对照组(TFP组)。②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CON组和MPC组均同第一部分。观察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计算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乘积(RPP);心肌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的体积、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测定海马组织钙调蛋白;测定下丘脑室旁核、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MPC组的IS和IS/AAR均明显下降(P<0.01),TFP+MPC组分别与TFP组和CON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均明显高于MPC组(P<0.01);CON组分别与Sham组和MPC组相比,其下丘脑室旁核、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P<0.05);MPC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海马钙调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侧脑室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钙调蛋白介导释放CGRP和痛觉的干预有关。 陆姚 范礼斌 张野 翁立军 李锐 程新琦 陈志武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 钙调蛋白 P物质 C形臂引导下椎间孔镜穿刺体表定位技术的教学体会 2025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教学中应用C形臂X线透视下的经皮椎间孔镜的体表定位技术,评估该技术在脊柱外科及疼痛科椎间孔镜手术教学中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初学者如何快速掌握定位穿刺技巧的实践经验。方法选择2024年11—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所用技术不同分为YESS技术组、THESS技术组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每组12例。通过C形臂X线透视对穿刺点进行定位,采用不同技术进行体表定位与穿刺,并评估每组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及学员的教学满意度。结果使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的穿刺时间[(8.6±2.0)min]和透视次数[(6.0±1.9)次]均明显低于YESS技术组[(12.6±2.6)min和(9.6±2.1)次]和THESS技术组[(13.1±5.1)min和(10.7±2.6)次,P<0.05]。此外,学员对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的教学满意度评分[(93.8±4.3)分]显著高于YESS技术组[(71.1±11.0)分]和THESS技术组[(63.3±7.1)分,F=47.590,P<0.001]。结论C形臂X线透视引导下的经皮椎间孔镜定位穿刺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明显减少穿刺时间。通过简化的穿刺定位方法,初学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技术,显著减少了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同时提升了学员的学习满意度。因此,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并促进该技术在脊柱外科及疼痛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赵家贵 张荣宜 胡军 陆姚关键词:穿刺 C形臂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肺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肺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率、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2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接受肺部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前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麻醉诱导前泵注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麻醉相关药物用量、苏醒质量及POD发生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入室后5 min(T_(0))、切皮时(T_(1))、手术结束即刻(T_(2))、术后12 h(T_(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_(2))]、脑氧代谢指标[左、右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变化。结果两组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比对照组少,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MAP、SaO_(2)、HR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MAP、HR比较有差异(F=43.624和39.652,均P<0.05),SaO_(2)比较无差异(F=2.653,P>0.05);②两组MAP、HR比较有差异(F=85.694和93.624,均P<0.05),SaO_(2)比较无差异(F=4.623,P>0.05);③两组MAP、HR变化趋势比较有差异(F=113.622和82.154,均P<0.05),SaO_(2)比较无差异(F=3.654,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左、右rScO_(2)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左、右rScO_(2)比较有差异(F=54.626和53.958,均P<0.05);②两组左、右rScO_(2)比较有差异(F=69.874和101.698,均P<0.05);③两组左、右rScO_(2)变化趋势比较有差异(F=103.652和124.698,均P<0.05)。研究组POD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肺部手术中可降低麻醉药物用量,提升苏醒质量,改善脑氧代谢,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POD发生。 吴迪 李俊青 袁浩 陆姚关键词:谵妄 脑氧代谢 肺部手术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潜在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通道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关键作用。TRPV1主要在支配着心脏和血管神经纤维的感觉神经元上表达,TRPV1的激活能够减轻包括心脏、肺、肾和脑在内的多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损伤。多项研究表明,TRPV1通道的激活刺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的释放,这在心脏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TRPV1通道的激活能减少自由基和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增强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文就TRPV1通道及其信号级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王其锋 胡珍 高慧 吴利宁 陆姚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 缺血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中枢阿片受体在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后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脊髓中枢阿片受体在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鞘内置管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M组(naloxone methiodide,非特异性阿片受体阻断剂,20μg·kg-1)、nor-BNI组(nor-binaltorphimine,κ阿片受体阻断剂,15nmol)、CTOP组(μ阿片受体阻断剂,15 nmol)和NTD组(naltrindole,δ阿片受体阻断剂,15 nmol);NM+RIPC组、nor-BNI+RIPC组、CTOP+RIPC组和NTD+RIPC组。远端缺血预处理是心脏缺血前经3个循环的左侧股动脉缺血5min和再灌注5 min。左冠状动脉缺血30 min,再灌注120min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的体积、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结果与CON组相比,RIPC组、nor-BNI+RIPC组和NTD+RIPC组的IS和IS/AAR均明显下降(P<0.01);与RIPC组比较,NM+RIPC组和CTOP+RIPC组的IS和IS/AAR均明显升高(P<0.01)。各组在各时点的MAP、HR和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中枢μ阿片受体可能参与介导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不涉及κ和δ阿片受体。 陆姚 胡军 张野 董春山 余骏马关键词:阿片受体 缺血 再灌注 股动脉 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诱导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诱导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泵注生理盐水0.15 ml/kg)、右美托咪啶组(D组,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之后,静脉15 s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2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1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情况和强度,以及全麻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和气管插管后(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C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为85%,D组无丙泊酚注射痛发生(P<0.01);两组患儿均无芬太尼诱发呛咳发生;与C组比较,T1时D组MAP升高,T2时D组MAP降低(P<0.01);与T0时比较,T1时C组MAP降低,T2时C组MAP、HR升高(P<0.01);与T1时比较,T2时C组MAP、HR均升高(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无丙泊酚注射痛及芬太尼诱发呛咳发生,且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余骏马 张野 陆姚 董春山 徐瑞好关键词:丙泊酚注射痛 右美托咪啶 外周和中枢阿片受体诱导心脏预处理保护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3 2010年 前期的研究关于阿片类药物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主要集中在心脏上的阿片受体在这种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及信号机制。然而最新的研究已经发现通过中枢(侧脑室内,鞘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可以直接激活中枢阿片受体,同样可以模拟经典的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PC)心肌保护效应,并且发现中枢神经系统3种阿片受体均参与介导了这种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痛觉的干预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等效应有关。 张野 陆姚关键词:阿片受体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 脑阿片受体在侧脑室注射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脑阿片受体在侧脑室注射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侧脑室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10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吗啡预处理组(MPC组)、nor-BNI组、CTOP组、NTD组、nor—BNI+MPC组、CTOP+MPC组和NTD+MPC组。IR组在缺血前30min时经5min侧脑室输注生理盐水5μl,停止5min,重复3次;IPC组在缺血前30min时行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MPC组在缺血前30min时经5min侧脑室注射吗啡1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μl),停止5min,反复3次;1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nor-BNI组、CTOP组和NTD组分别在缺血前40min时侧脑室注射nor-Binahorphimine(κ受体阻断剂)、D-Phe—Cys—Tyr—D—Trp—Orn—Thr—Pen-Thr-NH2(μ受体阻断剂)和Nahrindole(δ受体阻断剂),nor-BNI+MPC组、CTOP+MPC组和NTD+MPC组于注射吗啡前10min分别侧脑室注射3种阿片受体阻断剂,上述阿片受体阻断剂的剂量均为15nmol。于再灌注120min时采集股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计算梗死区(IA)体积及IA与缺血危险区(AAR)体积的比值(IA/AAR)。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和MPC组IA体积和IA/AAR降低,血清LDH和CK的活性降低,血浆CGRP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MPC组比较,nor-BNI+MPC组、CTOP+MPC组和NTD+MPC组IA体积和IA/AAR升高,血清LDH和CK的活性升高,血浆CGRP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脑κ、δ和μ三种阿片受体均参与了侧脑室注射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支配心肌的肽能神经纤维释放CGRP有关。 陆姚 张野 李锐 程新琦 陈志武关键词:吗啡 心肌再灌注损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预处理心肌保护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9年 近年来发现一种新的神经肽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 in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具有强心、舒张血管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GRP能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预处理即时和延时心肌保护中的研究很多,但是其具体的机制仍不清楚,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现主要对CGRP在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陆姚 张野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预处理 心肌 不同性别对日间关节镜手术患者瑞马唑仑使用剂量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性别对日间关节镜手术患者瑞马唑仑使用剂量以及术后24 h恢复质量(QoR)的影响。方法 选择预约在日间手术中心进行关节镜半月板修复术的患者50例,按照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25例(M组),女25例(F组)。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失去意识和术中维持瑞马唑仑剂量的区别,以及采用QoR-15量表、阿森斯失眠(AIS)量表观察性别对术后睡眠和24 h恢复质量的影响。结果M组患者失去意识时瑞马唑仑剂量为0.14(0.13,0.15) mg/kg,麻醉维持剂量为0.80(0.60,0.96)mg/(kg·h);F组患者失去意识时瑞马唑仑剂量为0.14(0.12,0.16) mg/kg,麻醉维持剂量为0.90(0.79,1.12)mg/(kg·h),两组患者失去意识与麻醉维持的瑞马唑仑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术后第1天睡眠的AIS总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发生低血压和PONV,术后比期望中更早醒及QoR-15总分、生理舒适度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性别对日间关节镜患者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剂量及麻醉维持剂量影响较小,但女性患者术后睡眠清醒时间更早,男性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较高。 汤黎黎 孙月 刘学胜 陆姚关键词:日间手术 关节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