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培仁

作品数:3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赤道
  • 15篇电离层
  • 10篇赤道异常
  • 9篇行星波
  • 5篇等离子体
  • 5篇QBO
  • 4篇振荡
  • 4篇出现率
  • 3篇电离层效应
  • 3篇调制
  • 3篇赤道电离层
  • 3篇EQUATO...
  • 2篇等离子体密度
  • 2篇漂移不稳定性
  • 2篇气温
  • 2篇准两年振荡
  • 2篇空间物理
  • 2篇雷达
  • 2篇高层大气
  • 2篇E层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5篇陈培仁
  • 7篇罗毅
  • 4篇周立群
  • 4篇蔡恒进
  • 4篇马骏
  • 3篇廖怀哲
  • 3篇马瑞平
  • 2篇王文斌
  • 1篇吴永富
  • 1篇周国成
  • 1篇田剑华
  • 1篇高怀保
  • 1篇宋礼庭
  • 1篇刘其俊
  • 1篇潘厚任
  • 1篇陈建都
  • 1篇庄洪春
  • 1篇徐寄遥
  • 1篇古士芬
  • 1篇徐楚孚

传媒

  • 10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空间科学学报
  • 7篇天文研究与技...
  • 2篇1996年中...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第九届全国日...
  • 1篇1990年中...
  • 1篇1995年中...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2篇1990
  • 3篇198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准两年振荡的电离层效应
1992年
本文研究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程度的年变化规律,发现它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呈微弱的负相关,但却受到QBO的明显调制,QBO东风相起伏加大,QBO西风相起伏减小.这一事实似乎表明,太阳爆发或磁暴不是产生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的主要原因;而上行行星波的扰动有可能是引起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的主要原因.
陈培仁
关键词:QBO准两年振荡电离层效应
利用低纬赤道带垂测站台网测量西移两日行星波的纬向波数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低纬赤道带垂测站台网测量西移两日行星波纬向波数k的新方法.对IGY期间1958年的测量结果分析表明:西移两日行星波纬向波数k=2出现的次数,比k=3出现的次数要多得多.
陈培仁
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利用冲绳、台北、广州、海南四个电离层垂测站的f_0F_2月报表资料,分析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得到北峰位置随季节、太阳活动不同周相的移动规律。并且发现赤道异常的两日振荡将引起北峰位置作相应的波动。
陈培仁
关键词:电离层赤道
电离层foF2的半年变化
早在20年以前就发现电离层临界频率foF2存在明显的半年变化,即春秋分的4月和10月最大,冬夏至的1月和7月最小.对这种半年变化的成因,Mayr和Mahajan认为,氧原子与氧分子浓度之比([0]/[0])的半年变化可能...
马瑞平徐寄遥廖怀哲陈培仁刘其俊
文献传递
极光区电离层Hall电导率的观测及其在E层电子加热情况下的特征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利用欧洲的EISCAT雷达观测资料及与之配合的地磁观测数据,用电离层参数直接计算和地面磁场反演两种方法导出了极区电离层Hall电导率,特别显示出在强对流电场激发的E层等离子体不稳定波对电子加热情况下,电导率明显增高.
罗毅陈培仁
关键词:电导率电离层
中性风与等离子体行星波的同步振荡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是“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的续篇。提供新的事实以说明:由于中层大气的行星波振荡会调制到潮汐风上面,潮汐风上升到E层发电机区域,通过发电机效应产生电场及S_q电流体系的行星波振荡。电场沿磁力线传到F_2层,通过“喷泉效应”引起电离层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所有这些振荡来源相同,所以是同步的。
陈培仁
关键词:中性风等离子体电场
反向电集流出现率与大气准两年振荡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分析印度Trivandrum地磁台的约两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地磁场水平分量小时值.在部分地消除了太阳黑子周期及一年周期变化后,发现了反向电集流出现率的QBO调制现象:QBO东风相反向电集流出现率增加;QBO西风相反向电集流出现率减小.据此讨论了反向电集流的形成机制,认为大气行星波在其上传过程中与太阳半日波或太阴半日波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两种半日波的放大和相位移动,并最终导致反向电集流的出现.
陈培仁马骏
关键词:地磁场空间物理学
中高层大气特殊振荡的理论研究
马瑞平陈培仁廖怀哲商社平
该课题主要研究中高层大气中的特殊振荡现象和产生的物理机制。 初步认定中高层大气中的特殊振荡现象是一种行星尺度重力波模; 利用英国气象局接近三年的全球数据,采用了面积加权的平均方法,发现从1992年1月到1994年9月的3...
关键词:
关键词:大气振荡电离层
赤道异常的行星波周期振荡的统计特征与逐年变化及其QBO调制
1993年
利用赤道异常峰区台站(Okinawa)观测的,f_0F_2资料(1977—1990),分析计算了赤道电离层行星波周期振荡(2日、3—4日、5—7日及10—16日)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发现其在一年四季都有出现,但相对强度在冬、夏季较大,且冬季更强;其振荡周期也随季节有所变化,以2日波而言,夏季更接近于2日,而冬季则多在2日多至2日半区间振荡;更长周期的波的所谓夏季峰值的出现,还有向夏初和夏末过渡的趋势。并发现振荡与太阳活动性呈负相关,即低年的相对幅度要强于高年,并且周期越长负相关越显著;同时显示出振荡的出现率及频率变化受到QBO的调制,QBO东风相期间比西风相更易于出现长周期振荡。这些结果说明赤道电离层明显受到中低层大气动力学变化的向上耦合的影响。
罗毅陈培仁
关键词:赤道异常
午后反向电集流出现率与大气准两年振荡
<正>全球地磁台成网后,发现磁赤道处地磁场水平分量的日变幅特别大。有人认为这是磁赤道上空很窄的纬度范围(±3°)内E层东西向电流大大增强的结果。Chapman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赤道电集流(Equatorial Electr...
陈培仁罗毅马骏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