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
  • 6篇介入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他汀
  • 3篇洗脱支架
  • 3篇介入术
  • 3篇介入术后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伐他汀
  • 3篇阿托
  • 3篇阿托伐他汀
  • 3篇病患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病

机构

  • 19篇南昌大学第三...

作者

  • 19篇陈晖
  • 12篇李顺辉
  • 10篇颜友良
  • 6篇刘丽赟
  • 3篇涂颉洪
  • 3篇邓雨晴
  • 3篇熊强珍
  • 3篇王贵明
  • 3篇张春花
  • 3篇李秀丽
  • 2篇童一帆
  • 2篇高招波
  • 2篇邹文
  • 1篇王豪
  • 1篇罗梦娇
  • 1篇宋嫣
  • 1篇郑丹
  • 1篇谭启林
  • 1篇邓雅琴
  • 1篇罗丽华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右江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中的疗效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冠心病小血管病变患者65例,随机分为DCB组、药物洗脱支架(DES)组,分别采用DCB和DES治疗,6个月后复查造影,比较两组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DCB组33例患者共36处接受DCB治疗,DES组32例共35处接受DES治疗,两组手术成功率(94.4%vs. 94.3%,P=0.69),术后即刻MLD(1.62±0.38)mm vs.(2.06±0.24)mm,P <0.001。术后6个月DCB组25例、DES组24例复查造影,两组LLL(0.06±0.43)mm vs.(0.37±0.47)mm,P=0.03,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MACE分别为(3.0%vs.6.3%;6.1%vs. 15.6%;3.0%vs. 3.1%;12.5%vs. 2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CB可减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LLL,MACE发生率与DES相似,应用前景良好。
谢江波陈晖温燕华衷涛何涛李良李顺辉
关键词: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1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counter pulsation,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21例,比较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应用IABP30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0~130mmHg(1mmHg=0.133kPa),心脏指数从(1.61±0.23)L/(min·m2)上升至(2.31±0.21)L/(min·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8±16)mmHg升至(85±25)mmHg(P<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死于心源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各2例。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
颜友良李顺辉陈晖谭启林刘丽赟张春花熊强珍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继发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继发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继发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诊断,探讨其治疗。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见右冠中段闭塞,可见明确的血栓影,经血栓抽吸及多次球囊扩张治疗后,右冠中远段及后降支显影,血栓前移致左室后支远端闭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结论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继发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应重在预防。
陈晖李顺辉王贵明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梗死
心脏临时起搏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胆道急症手术的应用
2008年
陈晖涂缬洪刘丽赟张春花颜友良
关键词:心脏临时起搏缓慢性心律失常胆道急症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昼夜节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昼夜节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00例非杓型高血压1—2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晨起服药组(A组,n=50例)和睡前服药组(B组,n=50例),所有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连续服用24周。在服药前、服药第24周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结果1)与服药前比较,2组患者服药后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后B组患者nSBP、nDBP明显低于A组(均P<0.05)。2)A组服药后杓型血压恢复率(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为16.0%,B组服药后杓型血压恢复率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服药前比较,2组患者服药后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内皮素(ET)水平明显降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服药后NO水平升高、ET水平降低、FM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同时通过增加血管内皮NO的合成和释放及降低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彭金华王平颜友良王贵明邓雨晴郑丹杨桦陈晖
关键词:时间治疗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非杓型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
休克指数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8月),搜集有关SI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文章,评估SI与STME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9篇文献,包括STEMI患者22 607例,其中高SI患者6 258例(高SI组),正常SI患者16 349例(正常SI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常SI组短期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RR:0.48,95%CI:0.44~0.53,P<0.01)、死亡(RR:0.27,95%CI:0.23~0.31,P<0.01)、心源性休克(RR:0.20,95%CI:0.10~0.41,P<0.01)、致命性心律失常(RR:0.49,95%CI:0.42~0.57,P<0.01)的风险均显著低于高SI组;正常SI组30 d内出现死亡的风险显著低于高SI组(RR:0.40,95%CI:0.26~0.62,P<0.01);正常SI组1年内发生MACE事件(RR:0.35,95%CI:0.23~0.54,P<0.01)、死亡(RR:0.27,95%CI:0.11~0.66,P<0.01)、心力衰竭(RR:0.26,95%CI:0.14~0.49,P<0.01)、心源性休克(RR:0.15,95%CI:0.12~0.18,P<0.01)的风险均显著低于高SI组;两组患者30 d及1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I能够有效预测STEMI患者短期、30 d及长期预后,可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算的观察STEMI患者预后的指标。
杨靓淇闵珺刘丽赟涂颉洪陈晖李顺辉
关键词:休克指数预后META分析
女性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血浆BNP的变化及意义
2014年
目的:观察女性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TET)前后血浆B型脑尿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女性疑似冠心病患者61例(除外心力衰竭),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正常组25例和冠心病组36例,1周内所有患者行TET,分别在TET前后测定血浆BNP水平,比较2组TET前后血浆BNP水平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TET前后BNP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TET前后血浆BNP改变量(△BNP)水平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心病组TET后血浆BNP水平较试验前显著升高(P&lt;0.01);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TET前后△BNP水平存在差异,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lt;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lt;0.05);当TET前后△BNP的水平=7.3 ng/L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1.5%,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95%可信区间为0.796~0.962。结论 TET前后检测△BNP水平对女性冠心病诊断及评价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晖罗梦娇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老年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老年中、重度慢性肾病(CKD)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入选186例接受PCI治疗的老年中、重度CK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阿托伐他汀组术前予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术前12 h阿托伐他汀80 mg,术前2 h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40 mg/d),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予其他他汀常规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血肌酐(SCr)、血浆胱抑素C(Cys C)的变化及CIN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对照组中SCr峰值、△SCr、Cys C峰值及△Cys C均显着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根据SCr标准的CIN,对照组20例(22.2%),阿托伐他汀组10例(10.4%),CIN的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根据Cys C标准的CIN,对照组28例(31.1%),阿托伐他汀组14例(14.6%),对照组中CI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够预防老年中、重度CKD患者PCI术对比剂应用后肾功能恶化。
陈晖李顺辉邓雨晴熊强珍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介入慢性肾病对比剂肾病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分叉病变解剖形态各异,双支架技术操作复杂,手术成功率低,再狭窄率高。为了克服药物洗脱支架的不足,药物涂层球囊应运而生。现通过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普通球囊、药物涂层球囊+金属裸支架、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谢江波陈晖衷涛温燕华刘道江彭金华李顺辉
关键词:冠心病分叉病变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治疗3个月,用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后3个月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由治疗前2.02±0.42升至2.68±0.63(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陈晖邹文颜友良李秀丽李顺辉熊强珍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