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全切
  • 4篇全切除
  • 4篇喉全切
  • 4篇喉全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全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喉全切除术
  • 2篇声学分析
  • 2篇切除术后
  • 2篇全切除术后
  • 2篇重建术
  • 2篇味觉
  • 2篇味觉功能
  • 2篇康复
  • 2篇喉癌
  • 2篇喉切除
  • 2篇喉切除术

机构

  • 8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8篇陈杰
  • 6篇李少诚
  • 6篇金国威
  • 6篇张建新
  • 3篇杨彩虹
  • 3篇王军
  • 3篇徐开旭
  • 3篇石继红
  • 2篇徐增瑞
  • 2篇卫旭东
  • 2篇杭伟
  • 1篇李凤霞
  • 1篇周子宁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铁道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的防治
2003年
目的 :总结 12 0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发生 6例乳糜瘘或淋巴管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12 0例颈淋巴结清扫术中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32例 ,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98例。术后发生乳糜瘘 6例 ,行局部加压包扎并引流 ,1例治疗未果行二次手术缝扎。结果 :发生乳糜瘘者均为根治性颈清扫术 ,其中左侧手术 4 3例 ,发生乳糜瘘 4例 (8.386 % ) ,右侧 5 5例 ,发生 2例 (3.6 36 % )。平均每日引流量 2 0~ 10 0ml,5例于术后 4~ 7d止漏 ,行二次手术 (缝扎术 ) 1例 ,术后 19日止漏。 9例乳糜瘘或淋巴管漏均治愈。结论 :左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 ,与两侧不同的解剖特点有关 ,术者对解剖的熟悉程度和手术操作的轻柔仔细是预防发生乳糜瘘的关键。乳糜瘘的处理以局部加压为主 ,难愈者再行二期手术。
陈杰金国威李少诚徐增瑞周子宁张建新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乳糜瘘头颈部恶性肿瘤肿瘤转移
喉全切除术后味觉功能的分析与改善
目的全面评价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味觉功能,探讨影响术后味觉减退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改善患者术后的味觉功能。方法取喉全切除术后标本常规切片检查,证实喉部黏膜中存在有味蕾结构。应用电味觉仪测试健康人与常规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味...
石继红陈杰杭伟金国威王军张建新
关键词:喉肿瘤喉切除术味觉康复
文献传递
喉全切除术后味觉功能的分析与改善措施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全面评价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味觉功能,探讨影响术后味觉减退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改善患者术后的味觉功能。方法:取喉全切除术后标本常规切片检查,证实喉部粘膜中存在有味蕾结构。应用电味觉仪测试健康人与常规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味觉功能,分析产生术后味觉减退的原因。通过术式改进及味觉恢复性训练等干预措施,并应用电味觉仪检测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喉全切除术后标本常规切片可见会厌舌面等喉部粘膜中存在有味蕾结构;且电味觉测试正常人喉部味蕾有味觉功能。味觉测试显示常规喉全切除组味阈(x-±s)为14.14±5.55 dB,与健康人组味阈(7.61±4.41 dB)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改进组患者味阈(11.46±4.07 dB)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闭口鼻腔呼气法训练后,显示训练后患者的味阈(10.98±3.81dB)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喉全切除术后标本常规切片组织学研究证实喉部粘膜中存在有形成味觉的基本功能结构—味蕾,且经过电味觉仪测试喉部味蕾有味觉功能;②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味觉功能测试显示有味觉功能减退;③通过对手术方法的改进,在喉全切除时尽可能保留舌根及会厌舌面的粘膜,得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味蕾,同时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过度损伤,保留尽可能多的味觉神经传导通路及相互间的交通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术后的味觉。④对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后患者通过闭口鼻腔呼气法改善患者术后嗅觉的同时改善味觉,提高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石继红陈杰杭伟徐开旭张建新王军
关键词:喉肿瘤喉切除术味觉康复
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的声学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客观评价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后的发音效果 ,并以此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喉全切除术后Ⅰ期与Ⅱ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患者、食管发音患者、安装Blom Singer发音钮患者以及健康人分别进行语音测试 ,分析 7项客观声学参数 ,比较发音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t检验 ,气管食管裂隙状瘘语音最长发音时间短于健康人 ,明显长于食管音 ,但和Blom Singer发音钮语音差异无显著性 ;其声音的强度和健康人及Blom Singer发音钮差异无显著性 ,明显高于食管音 ;其基频明显低于健康人 ;其频率微扰和振幅微扰明显高于健康人 ,而明显低于食管发音 ,与Blom Singer发音钮语音差异无显著性 ;其共振峰频率和能量仅在F1共振峰能量上明显高于食管音 ,其余各频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虽然喉全切除Ⅰ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中制作帽状气室 ,而Ⅱ期发音重建术中不制作帽状气室 ,但两者语音声学分析各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气管食管瘘语音比食管音接近健康人语音 ,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中不制作帽状气室不影响术后的发音。
金国威杨彩虹徐开旭徐增瑞李少诚陈杰张建新张作礼
关键词:发音重建术喉癌喉全切除术
气管食管裂隙状发声孔发声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气管食管裂隙状发声孔的发声机制。方法 :用大功率遥控X线机和动态频闪喉镜观察4 0例行全喉切除 ,Ⅰ期或Ⅱ期发声重建术患者发声时的贮气相、送气相、发声相。结果 :患者吸气时肺部膨隆 ,食管黏膜闭拢 ;食管入口黏膜内翻呈环形缩小 ;随之 ,下咽腔增大呈一尖端向下的三角锥形 ;食管上端迅速膨大。发声开始时 ,食管上端扩张如球 ,食管入口黏膜以冠状位呈唇样外翻 ,气体从咽食管部冲出 ;黏膜、黏液发生振动 ,发出基音。后胸廓缩小 ,食管入口黏膜再次内翻 ,发声结束。结论 :气管食管音发声的动力器官是肺 ,气管 食管造瘘口的通畅对发声至关重要。发声时 ,下咽黏膜、食管口黏膜与黏液均参与振动。
卫旭东金国威李少诚张建新陈杰王军
关键词:发声重建
皮内试验检测变应原80例
2004年
杨彩虹李少诚陈杰李凤霞
关键词:皮内试验变应原变态反应疾病
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分析与改善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测试评估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状况,试图找出一种能改善嗅觉的实用方法。方法采用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对60例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嗅觉进行测试评估,观察其残余嗅觉水平与术后时间、是否行发音重建手术的关系;并对其中4例志愿者的嗅上皮行活检,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采用闭口鼻腔呼气法对喉全切除术后行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嗅觉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嗅上皮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嗅上皮细胞呈凋亡性改变。术后行发音重建组(30例)与未行发音重建组患者(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甚至丧失,两组患者同健康人组(30例)比较,P值均<0.01;行发音重建组的嗅觉优于未行发音重建组(P<0.01)。未行发音重建组患者5年内多已失嗅[平均嗅阈(x±s,下同)5.60±0.49];而行发音重建术后不足5年的患者多为嗅觉中度丧失(平均嗅阈3.44±1.50),术后5年以上患者多为失嗅(平均嗅阈5.56±0.31),以术后5年前后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音重建组患者采用闭口鼻腔呼气法训练后似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训练前后嗅觉测试比较,P<0.01)。结论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嗅觉减退可能与呼吸气流改道、鼻腔气流消失的解剖学因素及嗅上皮细胞凋亡性改变的病理学因素相关,喉全切除后及早地给予干预措施(如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闭口鼻腔呼气法等),可能对维持患者的嗅觉功能或减缓嗅觉减退有作用。
金国威卫旭东陈杰徐开旭张建新李少诚石继红杨彩虹
关键词:嗅觉功能术后患者喉全切除超微结构观解剖学因素口鼻腔
发音重建术语音频谱的声学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通过语音频谱分析比较气管食管音与正常语音的差别。方法 应用通用信号频谱分析系统 (USSA)对2 6例气管食管音及 32例正常语音的基频、共振峰、微扰、时域波形及语图进行分析。结果 气管食管音基频范围宽于正常语音 ,微扰高于正常语音 ,共振峰频率能量分布与正常语音相接近 ,时域波形与正常语音不甚相同 ,但气管食管音组内图形存在一定共性。语图各项指标与正常语音差别不大 ,各声学指标明确可见。结论 气管食管音各项声学指标均与正常语音差别不大 ,能满足日常会话需要。
金国威陈杰李少诚
关键词:喉癌发音重建频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