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末端B型脑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N末端B型脑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20例,参考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均分为I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n=30)。记录4组患者治疗前的血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4组患者的NT-proBNP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可用于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和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 陈炎张灿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高血压病患者洛汀新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CRP浓度水平及洛汀新降压前后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病组和正常对照组CRP的浓度水平,洛汀新口服12周后两组的血浆CRP浓度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组血浆CRP浓度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高血压3级与高血压2级血浆CRP浓度水平有显著差异,与1级无显著差异,洛汀新在控制血压同时,亦降低血浆CRP浓度水平。结论:洛汀新在控制血压,同时能降低血浆CRP浓度。
- 朱秀龙张灿孙喜文陈炎黄猛
- 关键词:高血压病洛汀新C反应蛋白
- 双核素心肌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存活心肌数量对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AMI延迟PCI治疗的患者,术前根据^(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分为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入院一周后行延迟PCI治疗,比较两组间PCI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心肌存活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为(134.5±25.3)mL及(63.7±12.2)mL,术后均显著下降,分别降至(120.6±18.7)mL及(52.3±1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则由(40.6±5.4)mL和13.8%±3.0%升至(48.3±2.7)mL和2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脑钠肽浓度由(3227.8±108.2)ng/mL降至(724.7±9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肌存活组术前与术后比较,上述各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核素心肌显像技术判断AMI患者剩余存活心肌数量,可预测AMI延迟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对AMI延迟PCI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陈炎李晨曦
- 关键词:心肌梗死双核素心肌显像心功能指标
-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及早期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及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进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TIMI血流分级、内皮功能及早期心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各内皮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为(34.6±4.7)μg/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为(40.6±4.0)μ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为(723.5±123.4)U/L、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7.4±2.1)mg/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3.5±4.1)μg/L、(24.3±2.3)μg/L、(534.2±112.3)U/L、(6.2±2.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0.2±4.9)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2.3±5.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8±3.6)mm、(48.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采用替罗非班注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内皮功能与早期心功能,效果显著。
- 林秋伟朱秀龙张灿陈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替罗非班内皮功能早期心功能球囊扩张术
- 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应用欣维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应用欣维宁的效果。方法 80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欣维宁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欣维宁组患者PCI术后即开始使用欣维宁,开始30 min微泵输注0.4 g/(kg·min),之后0.1 g/(kg·min)微泵持续注入24 h。对照组PCI术后则不使用欣维宁。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的患者例数、术后48 h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致命性出血事件。结果欣维宁组、对照组无复流和慢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不良事件如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呕血、腹腔内出血、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大出血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CI术的患者使用欣维宁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未见增多。
- 陈炎
- 关键词:欣维宁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
-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炎症介质调节作用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炎症介质影响,探讨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机制。方法 24只清洁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给予标准全价营养饲料100g/d;模型组8只,给予高脂饲料100g/d;阿托伐他汀组8只,给予高脂饲料100g/d+阿托伐他汀2.5mg/(kg.d)。喂饲6周后,比较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CRP、TNF-α、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ApoB低于模型组,HDL-C、ApoA1高于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NF-α、IL-6、hs-CRP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减轻高脂血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 朱秀龙莫观海张灿孙喜文陈炎黄猛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介质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程及临床随访结果
- 2013年
- 【目的】评价患者置入雷帕霉素(CYPHER)药物洗脱支架(DES)后不同疗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APT)的晚期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并最终置入cYPHERDES支架,且在支架术后接受DAPT≥6个月无主缺血或出血事件发生的260例患者,评价不同疗程DAPT的晚期安全性事件。【结果】DAPT6个月时共有180例患者未发生不良临床事件。随访1年和2年发现,6个月组与≥12个月组及6~24个月组与≥24个月组的病死率、心肌梗死(MI)发生率、确定/可能的支架血栓形成(ST)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未发生主出血事件。随访2年,多变量分析显示与长疗程DAPT相比,6个月DAPT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P〉0.05)。【结论】对于置入CYPHER—DES的患者,DAPT6个月和连续治疗超过一年的晚期死亡、MI、卒中和ST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提示,不同的DES所需的最适DAPT疗程可能不同,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及确定。
- 邓红胜陈炎朱秀龙孙喜文张灿莫观海邱国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西罗莫司
-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给予瑞舒伐他汀的患者作为治疗组,未给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肾功能.
- 孙喜文邓红胜陈炎莫观海邱国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慢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
- 血清肌钙蛋白Ⅰ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评介
-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的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同一份血清同步测定cTnI、CK-MB值,并与非心肌炎其他疾病组比较。结果病毒性心肌炎(MV)患者cTn...
- 朱秀龙张灿孙喜文陈炎黄猛
- 文献传递
-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估C-反应蛋白(CRP)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将急性胸痛患者963例分为四组:Ⅰ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Ⅱ组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Ⅲ组为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MI)患者,Ⅳ组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90 d内发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等。结果入院时CRP>3 mg/L的患者在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Ⅰ组为27.6%(64/232),Ⅱ组为70.9%(183/258),Ⅲ组为78.0%(223/286),Ⅳ组为5.3%(10/187)。CRP>3 mg/L患者中,90.2%(433/480)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而CRP≤3 mg/L患者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105/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Ⅱ组(8.9%)和Ⅲ组(11.9%)患者病死率高于Ⅰ组(2.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Ⅳ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 CRP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CRP有助于评估该类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 邓红胜陈炎朱秀龙孙喜文张灿莫观海邱国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冠状动脉疾病综合征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