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霞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甘肃省康复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育龄
  • 2篇育龄妇女
  • 2篇妇女
  • 1篇电刺激
  • 1篇调节性
  • 1篇咬合
  • 1篇医疗器材
  • 1篇阴道
  • 1篇阴道试产
  • 1篇育龄妇女生殖...
  • 1篇再次妊娠
  • 1篇再次妊娠分娩
  • 1篇障碍性
  • 1篇障碍性疾病
  • 1篇针眼
  • 1篇止血
  • 1篇止血钳
  • 1篇妊娠
  • 1篇妊娠分娩
  • 1篇生物反馈

机构

  • 7篇甘肃省康复中...

作者

  • 7篇陈玉霞
  • 6篇董万慧
  • 4篇历国媛
  • 4篇孙晶珠
  • 2篇赵琳蕾
  • 2篇张晓琴
  • 1篇郭霞
  • 1篇张淑文
  • 1篇欧阳萍
  • 1篇张兰
  • 1篇郭秋梅
  • 1篇李亚丽
  • 1篇王波
  • 1篇瞿东晖
  • 1篇王婷
  • 1篇刘丽娜
  • 1篇杜蕊
  • 1篇王艳秋
  • 1篇马铭
  • 1篇范丽娟

传媒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赵琳蕾王婷张晓琴冯超蕙郭秋梅董万慧刘丽娜王艳秋陈玉霞瞿东晖王巧莲孙晶珠历国媛
内容摘要: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局部的CD4+CD25+Treg细胞水平及ELISA法测定IL-10和TGF-β水平,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
关键词: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细胞
城区育龄妇女生殖道健康基线调查及KAP应用研究
董万慧张博范丽娟历国媛张兰张淑文马铭欧阳萍郭霞陈玉霞李亚丽杜蕊
采用"两送一建",即送知识、送服务、建档案。先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文化层次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而后展开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印刷生殖健康科普知识读本两万份。在抽取的街道中保证85%家庭有一人参与,确保生殖...
关键词:
一种妇产科急诊用的止血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妇产科急诊用的止血钳,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妇产科急诊用的止血钳,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钳头,所述第一手柄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操作环,所述第一手柄的内腔固定套接有储液管...
董万慧孙晶珠魏丽娟陈玉霞
文献传递
静脉输液后不同按压针眼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患者对两种按压针眼方法的认同程度,探讨拔针后合适有效的按压方法.方法:随机将436例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拇指按压法,按压时间为4分钟,按压力度为中等;实验组拔针后用食指按...
张晓琴陈玉霞王波孙晶珠
关键词:静脉输液
文献传递
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研究
2012年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患病现状,为保障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年~2011年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在医院妇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11年的平均患病率37.45%,常见3种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阴道炎12.45%,宫颈炎19.99%,尖锐湿疣628.55/10万。结论: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阴道炎患病总体趋势上升,宫颈炎、尖锐湿疣患病总体趋势下降。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应引起政府部门及医疗机构的重视。
董万慧历国媛张淑文陈玉霞
关键词: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
14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7月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产科收治14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手术指征、再次剖宫产手术中出血及母婴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阴道试产47例,自然分娩40例,试产成功率为85.1%;剖宫产术后妊娠再次手术指征中,以有剖宫产史为最多,占57.8%;产后出血量再次剖宫产明显高于首次剖宫产(P<0.05)。结论有剖宫产史并非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证者可在有条件的医院,在严密监护下选择阴道试产。
孙晶珠董万慧陈玉霞历国媛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阴道试产
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应用,总结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对妇产科临床接受盆底功能筛查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3 600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中接受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且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830例(产后6周~8周),B组830例(产后8~10周),C组840例(产后10~13周),并将未接受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1 1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1)治疗前,研究组内各时间段尿失禁呈阳性率、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完成时与产后6个月比较中,各指标改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各时间段尿失禁呈阳性率差、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变化改善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应用于盆底障碍性疾病中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董万慧赵琳蕾陈玉霞
关键词:盆底障碍性疾病尿失禁盆底肌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