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祖佩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家蚕
  • 12篇微粒子
  • 11篇微粒子病
  • 8篇凝集
  • 8篇凝集反应
  • 7篇炭素
  • 7篇孢子
  • 7篇孢子虫
  • 7篇微孢子
  • 7篇微孢子虫
  • 6篇血清
  • 6篇血清学
  • 6篇家蚕微粒子
  • 6篇家蚕微粒子病
  • 3篇原种
  • 3篇蚕病
  • 2篇血清学检验
  • 2篇碳素
  • 2篇家蚕病原
  • 2篇家蚕微孢子虫

机构

  • 16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8篇陈祖佩
  • 12篇万永继
  • 10篇潘敏慧
  • 7篇祝仁英
  • 5篇冯丽春
  • 3篇崔红娟
  • 2篇敖明军
  • 1篇唐良彤
  • 1篇杨彪
  • 1篇张琳
  • 1篇杜云
  • 1篇张琳

传媒

  • 6篇蚕学通讯
  • 6篇四川蚕业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8
  • 2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SCM_7(Endoreticulatus.sp)的分离和研究被引量:32
1995年
从四川省种茧育家蚕分离出的一种小型微孢子虫SCM7,仅感染寄生蚕的中肠上皮组织;孢子卵圆形,大小2.26±0.21×1.19±0.18μm,孢子具单核,极丝排列7─9圈,各阶段的发育均发生在由寄主细胞内质网膜所形成的寄生囊内。其它特点也与Endoreticulatus属相符,应分类于Endoreticulatus属。该属微孢子虫在家蚕体内尚属首次发现。
万永继张琳陈祖佩潘敏慧杜云敖明军杨彪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
3种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和胚胎传染的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研究比较了从四川种茧育家蚕分离的大型微孢子虫SCM6(Nosemasp.)和小型微孢子虫SCM7(Endoreticulatusbombycisnov)与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对蚕的致病力和胚胎传染性。结果表明,2龄起蚕经口添食梯度浓度的微粒子和微孢子虫后,两种微孢子虫对蚕的致病力弱于家蚕微粒子。母峨感染后的卵中,SCM7无胚胎传染,SCM6具有弱度胚胎传染,其胚传率为(1.44±0.75)%;家蚕微粒子胚传率达(19.65±8.25)%,对子代也具有较强的胚传致病性。
万永继唐良彤潘敏慧潘敏慧
关键词:微孢子虫家蚕胚胎传染
家蚕微粒子病血清学检验技术的研究——炭素凝集反应应用于蚕种补正检查
1991年
本文研究了家蚕微粒子病血清学检验技术:——炭素凝集反应应用于原种及交杂种补正检查,已取得初步的成绩。我省家蚕微粒子病年复一年的蔓延,特别是1989年有微原种及交杂种烧种数猛增,对我省蚕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许多研究者均想尽快的寻找出一种检出率高的方法使有毒种漏检接近于零,拟似微孢得到判断或找到有效口服防微药物经过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与蚕种公司的合作研究,四年来血清学检测微孢技术的应用研究及1990春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蚕病组,北碚蚕种场、永川蚕种场的多点试验,血清学检微技术:——炭素凝集反应应用于蚕种补正检查,灵敏度高,准确性大,并能克服有毒蚕种漏检的难题,在原种及交杂种的补正检查上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陈祖佩胡永瑶万永继祝仁英敖明军徐淑英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
N.b致敏炭素母液的保存及稳定性测试研究
1995年
N.b致敏炭素母液,目前为止经资料查阅国内外均是空白,更谈不上对它使用性有新了解、据畜牧兽医和水稻叶蝉及灭稻虱的资料报导:它们用来检测病虫曾使用过此方法,致敏的炭素母液保存的温度是借鉴乳胶致敏母液的保存温度,低温4℃最佳,不能入冷冻层;保存期是数月至1年左右.所以,根据该资料进行了N.
陈祖佩潘敏慧万永继祝仁英
关键词:母液阳性反应炭素保存温度保存期絮状沉淀
家蚕微粒子病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Ⅲ——炭素凝集反应法与常规镜检检微法对比试验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对炭素凝集反应法和常规镜检检微法用于蚕种生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炭素凝集反应与常规检微法比较,炭素凝集反应法具有更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在补正检查,稚蚕预知检查上其微孢检出率约高于常规检微法.最后调查,其蚕蛾感染率,母蛾胚种传染率均低于常规检微法,表明炭素凝集反应法推广应用于蚕种生产上是可行的,并能有效地克服现今蚕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有毒种漏检问题.
陈祖佩潘敏慧冯丽春祝仁英徐冰张明阶尹泽佑郑昌明刘晓平许毅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
免疫血清学技术及其在蚕病诊断上的应用
1989年
第四部份——微粒子病血清学诊断法微粒子原虫是大颗粒性抗原,与各种病毒病原——小颗粒性抗原在血清学的诊断技术上有所不同。诊断微粒子病血清学方法是:一、凝集反应:利用凝集反应诊断家蚕微粒子病,有直接凝集反应如玻片凝集,用于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粒子孢子;间接凝集反应如炭素、胶乳凝集反应,用于肉眼检测微粒子孢子的可见反应。
陈祖佩
关键词:微粒子病血清学方法病毒病原子孢子蚕病
依靠科技,防微效果显著
1992年
潼南县蚕种场地处县城边凉风垭,是1958年新建的县级蚕种场。人少、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养种蚕自有成片桑园少,主要依靠大佛、四方、双江、哨楼四个乡49个原蚕队的桑树制种,建场以来至1988年前各年各季自制蚕种均无微病发生,制出了885666万张的无毒合格种。自1988年开始,制种生产遭受到微粒子病的袭击。连续三年因微粒子病发生制出的不合格蚕种烧种数逐年上升,由小到大,1988年烧毛种0.7450万张。
陈祖佩陈亮叶伦李晓玲
关键词:微粒子病制种生产原蚕收蚁蚕具胚种传染
家蚕微粒子病血清学检验法被引量:1
1989年
陈祖佩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血清学检验碳素
应用炭素凝集反应进行家蚕原种补正检查的研究 Ⅱ、——检出蛾区各发育阶段微粒子病发生规律调查
1993年
应用N.b炭素凝集反应进行家蚕原种补正检微是一种适合检含微孢量少的检微方法。为了弄清该法检出的有毒原种有无微孢,除用有毒蚕卵孵出蚁蚕及转青死卵等镜检验正外,还应用该法检出的有毒原种进行孵蚁饲育、上蔟结茧、化蛹化蛾。再按蚕、蛹、蛾各发育阶段调查微孢发生的数量及规律,从而证实应用N.b炭索凝集反应检查含少量微孢蚕种的必要性和准确性。故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蚕病组于1992年秋蚕在病理实验室内进行了该调查研究。
陈祖佩潘敏慧冯丽春祝仁英徐冰
关键词:微粒子病发育阶段凝集反应炭素蚕桑丝绸
家蚕新病原性微孢子虫(Nosema SP)的研究被引量:15
1991年
1990年秋从四川省阆中蚕种场种茧育家蚕(Bombyx mori)幼虫分离出一种不同于家蚕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的新病原性微孢子虫(Nosema SP)。该微孢子虫对蚕的寄生性强,侵染蚕幼虫的绢丝腺、马氏管、肌肉、脂肪体及中肠等组织。孢子为卵圆形,大小3.8~4.1×2.4~2.6μm,极丝长126±8.35μm(113~140μm),在抱予形成期产孢体(7~9×3~4μm),以二裂形成两个孢子母细胞。极丝一般为单层绕成14~15圈(偶有16圈),倾斜角40°以上。
万永继陈祖佩张琳杜芸敖明军杨彪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