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不同系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Xive和Ankylos两种不同种植系统应用于修复单颗牙缺失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别。方法:临床选择60例单牙缺失患者分别采用直径4.5mm的Xive和Ankylos种植体各30例行潜入式种植手术。在冠修复当天及修复后第3、6、12个月后分别进行全景片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计算牙槽骨丧失量,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冠修复后两组植体以及修复体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且初期稳定性良好,4.5mm的Xive种植体组在冠修复当天及修复后第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42±0.28)mm、(0.81±0.34)mm、(1.24±0.38)mm、(1.69±0.42)mm,4.5mm的Ankylos种植体组在冠修复当天及修复后第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32±0.23)mm、(0.36±0.27)mm、(0.42±0.3)mm、(0.52±0.3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数排列4.5mm的Xive种植体组(1.06mm)大于4.5mm的Ankylos种植体组(0.42mm)。结论:与平齐式对接设计的Xive种植组相比,功能负载1年内,平台转换设计的Ankylos种植体组可较好地保留种植体颈部边缘牙槽骨的高度。
- 何孔炎李建成陈艳
- 关键词:边缘骨吸收
- 固定桥基牙牙槽骨吸收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通过建立左侧下颌后牙5单位固定桥双基牙侧牙槽骨吸收的有限元模型,为分析双基牙侧牙槽骨吸收对牙周膜应力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Mimics、Ansys软件相结合对88张层厚为0.6mm的CT断层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基牙侧牙槽骨吸收模型。结果:建立了5单位固定桥有限元模型及双基牙侧牙槽骨吸收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齿、牙周膜、牙槽骨。结论:所建模型结构完整,单元划分精细,能够较精确地模拟牙槽骨吸收的实体状态,为加载后的基牙牙周膜应力分析提供基础。
- 陈艳吴娴张一岭张翼
- 关键词:CT断层扫描牙槽骨吸收
- 建立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力学分析提供数字模型。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导入Ansys软件中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齿、修复体、牙周膜和牙槽骨,共4260835个单元和739986个节点。结论:该模型有较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可用来进行固定桥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
- 吴娴张一岭陈艳张翼
- 关键词:固定桥三维有限元模型
- RTD纤维桩修复各种牙体缺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RTD石英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96颗牙)患者行纤维桩修复,观察2年内的临床疗效。结果:RTD石英纤维桩冠成功率96.88%,总失败率是3.12%,桩折1例,桩松、冠松2例,无根折。结论:RTD石英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成功率较高,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陈艳程婷婷何孔炎李建成
- 关键词:牙体缺损成功率
- 第三磨牙倾斜不同角度对下颌双端固定桥应力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条件下,分析近中倾斜不同角度的第三磨牙作为基牙后受力时修复体、牙体组织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已建好的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将第三磨牙近中倾斜0°、10°、20°、30°和40°,通过Ansys软件分析修复体、牙体以及牙周膜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无论是垂直加载还是倾斜加载,修复体的等效应力最大值位于第二三磨牙之间的连接体处;随着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增加,修复体、牙体以及牙周膜的等效应力极值增加。当第三磨牙倾斜30°时,垂直载荷下,第三磨牙牙周膜等效应力极值(9.11MPa)约为无倾斜时(3.81MPa)的2.4倍。结论:当牙齿倾斜角度大于30°时,不适宜作为固定桥的基牙,并且行固定桥修复时,应适当降低牙尖斜度,减小基牙的侧向力。
- 张翼吴娴张一岭陈艳刘波廖沐莹
- 关键词:固定桥倾斜基牙应力分析
- 固定桥双基牙侧牙槽骨吸收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固定桥双基牙侧牙槽骨有不同程度水平吸收时,基牙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值和分布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固定桥的合理设计。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与Mimics、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双基牙侧牙槽骨有不同程度水平吸收后的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垂直和斜向45°载荷,分析双基牙侧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①斜向载荷下各模型应力值均大于垂直向载荷时的应力,应力集中现象也较垂直向载荷时明显;②在垂直或倾斜载荷下,有牙槽骨吸收的第二前磨牙侧增加牙周组织健康的第一前磨牙时,应力均变大以分担牙合力;若增加的第一前磨牙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垂直载荷时应力值变化不大,斜向载荷时应力值减小,但应力集中现象较无吸收时明显。结论:增加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的基牙不能有效地发挥分散牙合力的作用,不适合做固定桥基牙。加载方向是影响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防止产生过大的侧向力。
- 张翼廖沐莹吴娴张一岭陈艳
- 关键词:固定桥牙槽骨吸收三维有限元应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