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英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水稻
  • 6篇四倍体
  • 6篇同源
  • 6篇同源四倍体
  • 6篇倍体
  • 5篇同源四倍体水...
  • 3篇亲本
  • 2篇三系亲本
  • 2篇结实率
  • 2篇聚类分析
  • 2篇分子标记
  • 2篇SSR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性状
  • 1篇引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幼穗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成...
  • 3篇四川省种子管...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达州市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陈英
  • 8篇涂升斌
  • 7篇栾丽
  • 7篇龙文波
  • 6篇王兴
  • 6篇孔繁伦
  • 4篇邱琳
  • 3篇刘玉花
  • 3篇肖小余
  • 2篇刘怀年
  • 2篇李万明
  • 2篇何涛

传媒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遗传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同源四倍体水稻变异胚囊分类及结实性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09年
以秋水仙素加倍的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株系具有高比率的变异胚囊.各种胚囊变异类型在抽穗前1-2d的主穗和第一分蘖穗中出现频繁,造成正常胚囊的比率大幅降低.按变异胚囊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方式,变异胚囊分为4种类型:退化型、结构变异型、无融合生殖型和反足细胞增殖型.退化型胚囊包括小胚囊和完全退化胚囊,前者仍有较小的胚囊腔而后者胚囊腔缺失;结构变异包括八核七细胞结构的缺失、重复和位置异常,反映了蓼型胚囊典型结构不同形式的变异;无融合生殖胚囊发生比率极低,主要包括反足胚和卵细胞胚;反足细胞的增殖比较频繁,这导致四倍体胚囊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也对结实性带来一定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主要来自3部分:正常胚囊、正常型小胚囊和反足细胞增殖型胚囊.这3种胚囊可能具有较好的育性,其对结实率的贡献程度分别为正常蓼型胚囊的72.44%,正常型小胚囊的15.12%,反足细胞增殖型胚囊的12.44%;完全退化型胚囊和位置异常型胚囊对结实率分别表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二者可能是结实性的抑制因素.
龙文波王兴陈英涂升斌栾丽孔繁伦何涛刘怀年肖小余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性
用SSR标记检测杂交籼稻三系亲本的遗传差异被引量:8
2009年
随机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sativa L.)12条染色体上的110对引物,共筛选出26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24份杂交籼稻三系亲本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全部24份亲本中共检测出116对等位基因,每个SSR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7个不等,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量(PIC)的变动范围为0.0689~0.8036,平均PIC值为0.6034;期望杂合度(He)的变动范围为0.0816~0.8298,平均值为0.6169;多样性指数(I)变幅为0.1732~1.7913,平均为1.1600.对供试亲本材料根据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微卫星标记可以将24份亲本材料分为3个大群,各组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有效地鉴定供试亲本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预测新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可作为选育强优势组合杂交水稻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陈英邱琳涂升斌栾丽王兴龙文波
关键词:SSR聚类分析
同源四倍体水稻亲本材料的结实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了2份二倍体水稻和29份同源四倍体水稻(2n=4x=48)亲本(其中4份低代材料、25份高代材料)在2004年和2005年的结实情况.与二倍体对照相比,同源四倍体材料的花粉育性、结实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尤其低代材料的花粉育性(59.6%~65.3%)和结实率(26.8%~33.5%)大幅度降低;但经过选择改良,大多数材料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均不同程度提高.F检验表明,同源四倍体不同品种间各性状均差异显著,说明同源四倍体材料具有很大的改良潜力.从1996年到2005年对部分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了连续选择改良,并对其结实率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经过9a的选择改良,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率显著提高.本文还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与花粉育性、穗着粒数、穗实粒数极显著相关,理论产量与花粉育性、有效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极显著相关.
刘玉花栾丽陈英龙文波涂升斌孔繁伦何涛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育性结实率
同源四倍体水稻籼型突变体Wx基因序列分析及特异识别分子标记的建立被引量:2
2008年
同源四倍体水稻突变株D4063-1直链淀粉含量比来源二倍体明恢63下降一半,即其直链淀粉含量为5.23%。为研究其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的原因,根据普通水稻Wx基因设计引物,扩增测序获得了D4063-1Wx基因的全序列,并与已报道的Wx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同源四倍体水稻D4063-1Wx基因最显著变化为在外显子序列中发生碱基缺失,导致移码突变,在第9外显子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4063-1Wx基因碱基位点的变化还导致其序列上酶切位点的变化,对常用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相对于籼稻和粳稻多了2个sphⅠ酶切位点,相对于粳稻减少了6个AccⅠ,增加了4个XbaⅠ,1个XhoⅠ,1个PstⅠ和1个SalⅠ酶切位点。聚类分析表明D4063-1Wx基因序列与籼稻亲源关系较近,由此推测D4063-1Wx基因来源于籼稻的Wxa基因型。另外,根据D4063-1Wx基因的碱基差异,推测D4063-1Wx基因外显子碱基变化导致的RNA加工障碍是其直链淀粉降低的主要原因,并可能与其米饭较软等品质相关。本研究还根据D4063-1和籼稻、粳稻的序列差异及D4063-1在该片段上的特征序列位点设计了用于识别D4063-1的寡核苷酸片段,并作为PCR反应的引物命名为AUT4063-1,将该引物与作者设计的扩增普通籼稻、粳稻Wx基因的引物F5配合使用,建立了识别D4063-1的显性和共显性两种检测方式的分子标记,为快速、准确鉴别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D4063-1创造了条件。
栾丽陈英王兴龙文波刘玉花涂升斌孔繁伦李万明肖小余
关键词:直链淀粉含量WX基因特异引物
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被引量:3
2009年
从1996年至2006年对同源四倍体水稻亲本材料的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穗长和有效分蘖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连续地选择和改良.结实率的改良效果显著,所有材料的平均结实率均呈上升趋势.每穗实粒数的改良上升趋势比较显著,除保持系的DTB之外,其余材料的每穗实粒数有显著提高.穗长和有效分蘖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不同年份有较大的波动.对株高、剑叶长等性状的选育效果不显著.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高于品系内,说明遗传力较显著地决定重要农艺性状,通过连续改良,重要农艺性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该结果为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王兴刘怀年陈英邱琳栾丽龙文波涂升斌孔繁伦孙元帅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产量性状
利用SSR标记分析水稻抗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2011年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与抗稻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86对SSR引物,对30份稻瘟病抗性水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对引物在30份材料间表现出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反映出供试材料抗性遗传相似度低,遗传背景差异较大。聚类结果与材料的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遗传亲缘关系基本吻合,说明利用SSR标记分析水稻品种资源遗传基础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试验为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利用和抗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邱琳李俊刚陈英涂升斌
关键词: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两个高结实率的同源四倍体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及细胞遗传学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高结实率的同源四倍体水稻恢复系T4002和T4063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及细胞遗传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4002和T4063具有大穗、大粒、叶色浓绿、根深杆壮、株型理想、抗倒、适应力强、分蘖较好、结实率高等农艺性状.T4002和T4063染色体组成均为2n=4x=48,花粉母细胞(PMC)具有较为理想的减数分裂行为,配对染色体的比率在99%以上;其平均染色体构型分别为0.05Ⅰ+19.96Ⅱ(9.89rod+10.07ring)+0.01Ⅲ+2.20Ⅳ和0.11Ⅰ+19.17Ⅱ(8.90rod+10.37ring)+0.09Ⅲ+2.26Ⅳ+0.01Ⅵ,平均交叉分别为37.4700和37.0426.T4002和T4063PMC减数分裂各个时期单价体和三价体的比例低,而中期I(MI)PMC观察到较多二价体和四价体,其最大频率的染色体构型分别为12II6IV和10II7IV.MI单价体、三价体和多价体频率,后期I(AI)、末期I(TI)和末期II(TII)异常染色体行为都与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呈负相关.AI染色体滞后细胞比率同TI异常细胞比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AI染色体滞后是TI微核形成的主要原因.多价体数目与TII异常形成四分孢子的PMC比率显著相关,表明多价体不仅影响AI(相关系数0.72)和TI(相关系数0.79),且显著影响减数分裂II染色体分配,从而影响TII正常四分小孢子形成.AI染色体滞后细胞比率同TI异常细胞比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暗示影响AI染色体分离及TI微核形成的基因很可能是显性单基因.
栾丽龙文波王兴陈英刘玉花涂升斌孔繁伦李万明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水稻恢复系减数分裂
秋水仙素诱导水稻幼穗愈伤组织创制同源四倍体种质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以普通二倍体水稻亲本为材料,用秋水仙素进行水稻的多倍体化诱导,创制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材料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MS+2,4 D 1.0 mg/L+KT0.2 mg/L+IAA0.2 mg/L和50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下,水稻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效果最好,平均加倍频率可达25.26%。其中,材料CDR22和IR26诱导较易成功,加倍频率分别达到75%和26.5%;相对材料94109 1.3%加倍频率和冈46B 10.8%加倍频率,诱导率差异极显著。对水稻四倍体材料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与二倍体水稻对照相比四倍体材料在穗长和千粒重两方面极显著提高,种子的长度和宽度也显著增加。对花粉育性鉴定,确认水稻四倍体不育系材料仍为不育,保持系材料自交和杂交可育,恢复系材料自交和杂交可育。对四倍体材料进行细胞形态、染色体数目等方面进行细胞学鉴定,经核型分析表明水稻四倍体材料具有48条染色体,是二倍体水稻的两倍。水稻四倍体材料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与二倍体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相比,细胞体积、细胞核和核仁显著增大。四倍体三系材料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均可规则排列在赤道板,并能均等地移向两极;后期观察中没有发现染色体分离滞后现象,分裂末期细胞能够形成大小相对均一的子细胞。
栾丽龙文波王兴陈英邱琳涂升斌孔繁伦肖小余
关键词:水稻同源四倍体愈伤组织形态学分析细胞学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