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防 作品数:246 被引量:3,001 H指数:29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一种雷竹肥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竹肥料,它由各有效含量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氧化硅、硫、锌的原料制成。本发明配方合理,成本低,操作方便,施用效果好,从而提高了雷竹的产量、品质和肥料的利用率。 陈防 罗治建 鲁剑巍 郭晓敏 万开元文献传递 施肥模式对晚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长期不合理施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学者和公众的关注,有机肥的施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揭示有机肥对农田杂草群落影响的机制、预测有机农业环境下杂草群落的演替趋势十分困难。本文对比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农田杂草的群落特征,探索晚稻田杂草群落结构演变趋势,以期为现代农业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晚稻种植季五种施肥处理区杂草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在每个小区随机设置5个面积为0.25 m2的样方,记录各样方内杂草物种种类、每个种类杂草的数量,调查杂草的盖度与频度;测定稻谷理论产量;使用照度计测量地表与水稻冠层顶部的光照强度,计算光照透过率;测定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计算杂草的重要值,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Shannon-Wiener指数(H)测定杂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以15个处理小区中的11种常见杂草的重要值构成原始数据矩阵,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晚稻田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以及光照透过率差异显著,施有机肥的处理晚稻稻谷产量高于CK与NPK纯化肥处理。CK处理区优势种为野荸荠-节节菜-异型莎草-鸭舌草,NPK处理区优势种为双穗雀稗,NPK5/5和NPK3/7处理区优势种为双穗雀稗-鸭舌草,NPK7/3处理区优势种为双穗雀稗-鸭舌草-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5个施肥处理小区的杂草群落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CK处理;第二类是NPK3/7处理;第三类是NPK、NPK5/5、NPK7/3三个处理。主成分Factor 1与有机质、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光照透过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节节菜、野荸荠与牛毛毡比较适宜生长在CK处理区,双穗雀稗� 潘俊峰 万开元 李祖章 陶勇 刘益仁 刘毅 李志国 张过师 陈防关键词:有机肥 杂草群落 土壤养分 生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运移对流-弥散模型数值解的MATLAB实现 本文介绍对流-弥散模型数值解的一种简洁编程方法。应用MATLAB语言编写土壤氮磷钾养分运移基太模型求数值解程序,结果表明,与专业软件Uptake相比,供试植物的氮磷钾总吸收量的相对误差分别只有+2.94%、-1.35%和... 章明清 陈防 吴启堂 林琼 李娟 陈子聪 颜明娟关键词:数值解 MATLAB 氮磷钾养分 文献传递 湖北省硫肥施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22 1997年 1988年以来,全省29个硫肥试验中,有21个施硫增产。早稻、晚稻、油菜、蚕桑和甘薯施硫平均分别增产13.8%,9.0%,16.5%,17.6%和11.2%。施硫能提高油菜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提高桑叶的氨基酸和脂肪含量,并有促进作物早熟和增强抗性的作用。硫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受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及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在酸性土壤上。 陈防 鲁剑巍 宁昌会 陈行春 许幼生关键词:硫肥 施肥效果 低钾胁迫下两个不同钾效率棉花基因型的生长及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研究钾高效高增产潜力基因型和钾低效低增产潜力基因型棉花对低钾胁迫反应的差异。【方法】以筛选获得的钾高效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03和钾低效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22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钾和施钾(0.4g·kg-1)处理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结果】钾胁迫条件下,103生长状况良好,只有下部叶有轻微缺钾症状,122下部到中、上部叶片均有缺钾症状;103干物较重大,缺钾和施钾时其根系干重分别为122的1.07倍和1.26倍。说明103的根系发育较好,为其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103在缺钾和施钾时的主茎干重分别是122的1.13倍和1.07倍,说明103具有较强的运输功能。103干物质和钾素的分配主要供应棉桃,缺钾和施钾时103棉桃干重分别是122的2.58倍和1.90倍。缺钾时103棉桃钾素的积累量是122的1.98倍,施钾时122桃的钾积累量只有103的49.6%。而其它营养器官则相对较少,所以103对有机物和钾素的转运能力强、分配较为合理;103钾素经济利用率高,是122的近2倍。【结论】钾高效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03与钾低效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22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钾素吸收、转运、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高效。 姜存仓 陈防 高祥照 鲁剑巍 万开元 年夫照 王运华关键词:棉花 钾效率 基因型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和钾、钙、镁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9 2001年 采用池栽土培试验研究了钾对不同生育期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钙、镁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 1)施钾明显提高油菜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 ,施钾处理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为不施钾处理的 1.3 5和 1.55倍。 ( 2 )施钾明显促进油菜对钾的吸收 ,同时促进其对钙和镁的吸收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含量影响的程度 ,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 ,对钙和镁含量影响的程度 ,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 ( 3 )施钾对油菜钾、钙和镁吸收量影响的程度 ,都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 ( 4 )油菜对钾、钙和镁的吸收总量中 ,地上部分平均分别占 92 %、97%和 94 %。 刘冬碧 陈防 鲁剑巍 万运帆关键词:油菜 施钾 干物质积累 营养吸收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Ⅵ.花生氮肥用量 被引量:5 2012年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安低氮土壤上,施氮使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固氮比例快速降低;在蔡甸高氮土壤上,施氮对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影响不明显,固氮比例变化不大。建议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氮策略,即低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增加花生产量来施氮,在高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发挥花生固氮能力来施氮。 余常兵 李银水 谢立华 胡小加 廖伯寿 陈防 廖星关键词:花生 生物固氮 氮肥用量 奉新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35 2006年 利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定量研究了奉新县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养分存在半方差结构,多数为球状模型.奉新毛竹林土壤的变程为32~398 m,取样距离15~20m,能满足毛竹林土壤空间变异评价的要求.N、P、K等养分的空间相关性小,人为经营、施肥等措施对土壤速效N、P、K的影响大于Ca、B、Fe、Mg等养分.奉新毛竹林土壤养分的分数维值排列顺序为:Cu>Mn>全P>Zn>P>N>Fe>K>Mg>S>OM>Ca>B>全K>全N.施肥时间长对于养分的空间分布均匀性有调和、促进作用.毛竹林土壤养分结构性变异大于随机变异,土壤内在属性(土壤矿物和地形)比人为因素(栽培管理水平和施肥措施)的影响大. 郭晓敏 牛德奎 郭熙 陈防 张过师 张斌 胡冬南关键词:毛竹 平衡施肥 土壤养分 长江流域油菜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现状研究 被引量:77 2011年 总结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进行的74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目前条件下油菜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效率及肥料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油菜农学效率分别为6.2kgkg-1N、6.3kgkg-1P2O5和2.6kgkg-1K2O;表观利用率为N34.0%、P2O517.4%和K2O36.9%,生理利用率为18.5kgkg-1N、35.5kgkg-1P2O5和9.1kgkg-1K2O,氮磷钾肥对油菜籽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1.9%、21.4%和11.5%。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条件下长江流域油菜的肥料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油菜高产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邹娟 鲁剑巍 陈防 李银水关键词:油菜 肥料利用率 磷 钾 A plant nutrition strategy for ex-situ conserv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Similarity" 2008年 This paper reviewed a large scale conservation work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currently conducted in main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 and the existed, predictable and neglected problems on plant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 ex-situ conservation process. Considered the status quo in plant ex conservation, a nutritional strategy on the plant conservation was proposed based on 'Ecological Similarity'. Its main idea was that the ex-situ conservation plants coming from natural ecosystem were compulsively allocated in the agro-ecosystems and would return to natural ecosystem ultimately. Therefore, research on plant nutrition of the ex-situ conservation plants should neither just pursue yield and quality as that in agro-ecosystems nor merely stay on intrinsic natures without human intervening. We should give attentions to both of their attributes as in natural ecosystems and in agro-ecosystems, i.e.,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plant nutritional measures as in agro-ecosystems to solve actual survival problems of the ex-conservation plants, and ensuring the final goal of returning to nature and playing its ecological role. 万开元 陈防 陶勇 陈树森 陈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