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善清

作品数:76 被引量:966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水稻
  • 11篇育秧
  • 11篇杂交
  • 8篇氮素
  • 8篇秧苗
  • 8篇旱育
  • 8篇旱育秧
  • 7篇栽培
  • 7篇免耕
  • 6篇早稻
  • 6篇水分
  • 5篇秧苗素质
  • 5篇养分
  • 5篇花生
  • 4篇氮肥
  • 4篇氮素吸收
  • 4篇性状
  • 4篇叶片
  • 4篇杂交早稻
  • 4篇土壤

机构

  • 76篇广西大学
  • 8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6篇南宁地区教育...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玉林市农业科...

作者

  • 76篇韦善清
  • 43篇江立庚
  • 18篇徐建云
  • 16篇何龙飞
  • 14篇董登峰
  • 14篇梁和
  • 11篇李创珍
  • 8篇陈念平
  • 6篇甘秀芹
  • 6篇韦汉昌
  • 6篇何礼健
  • 5篇秦华东
  • 5篇胡钧铭
  • 5篇曹卫星
  • 5篇王爱勤
  • 5篇林鉴钊
  • 5篇黄敏
  • 4篇何虎翼
  • 4篇何海旺
  • 4篇徐世宏

传媒

  • 5篇作物杂志
  • 5篇杂交水稻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广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广西农业生物...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花生学报
  • 2篇化工技术与开...
  • 2篇南方农业
  • 2篇现代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机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大众科技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糖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被引量:19
2004年
研究了南方稻区30个水稻品种(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植株含硅量在1.62%~2.66%之间,植株含硅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前期硅素积累量少,幼穗分化期以后硅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3/4,不同生育阶段硅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硅在器官中的分配因生育期及栽培季节不同而异,早季成熟期硅在茎叶穗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43.36%、23.07%和33.57%,晚季分别为33.23%、19.75%、47.02%。水稻硅素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及N、P、K积累量呈显著相关。
甘秀芹江立庚徐建云董登峰韦善清
关键词:水稻基因型差异
微生物肥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自然环境下施用微生物肥和复合肥,探索微生物肥料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后,高油玉米叶绿素含量比施复合肥叶绿素含量要高,对玉米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改善;能改善玉米叶片的抗脱水能力,增加叶片束缚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的比值;增加玉米叶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和玉米叶片蛋白质含量,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高油玉米产量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效协调了产量的构成因素。
韦善清梁芳梅胡钧铭苏秀荣梁和王勇
关键词:高油玉米微生物肥叶片生理指标产量性状
杂交晚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及增产途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通过对旱育秧和水育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旱育秧较水育秧增产4.9%,增产显著,增产途径是多穗;(2)形态上,旱育秧苗移栽叶龄小,叶片小,分蘖少,叶鞘长,植株高;(3)生理上,旱育秧苗叶鞘积累的干物质多,叶片比叶重大,根系氧化能力强,束缚水和脯氨酸含量高。
江立庚徐建云韦善清韦善清林鉴钊何礼健阮伟江林鉴钊
关键词:水稻杂交晚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增产
水稻叶片扫描结构与稻瘿蚊抗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以多个稻瘿蚊抗性和敏感种质为材料,对它们的叶片细胞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水稻叶片细胞特征与抗稻瘿蚊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稻瘿蚊和敏感稻瘿蚊水稻种质叶片上下表皮形态、细胞类型和排列类似,硅相对含量(wt.%)与稻瘿蚊抗性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62;气孔宽、气孔宽/长比、气孔密度与稻瘿蚊抗性负相关;硅细胞大小、面积、密度与稻瘿蚊抗性关系不大;气孔长、气孔边缘上的乳突数与稻瘿蚊抗性关系不大;长细胞大小和面积、栓细胞面积及刺毛密度与稻瘿蚊抗性相关不大。说明部分叶片细胞特征与稻瘿蚊抗性密切相关。
卢家仕徐晶苏建睦袁红娟何龙飞于梅花王爱勤李创珍韦善清
关键词:水稻稻瘿蚊抗性扫描电镜
新式旱育秧苗根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14
1998年
对杂交稻汕优桂99新式旱育、传统旱育和半水育3种秧苗的根数、根长、根毛长度、宽度、密度进行考察,并对根的解剖结构,如根半径、皮层厚度、中柱大小、导管数、导管直径等进行观察、测量。经计算发现:根的总吸收面积、输水组织的横切面是新式旱育秧的最大,但皮层厚度则反之。表明新式旱育秧苗根系具有自身调节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能够通过生长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实现水分的高效吸收和快速运输,这是新式旱育秧苗素质好的根本原因。
林鉴钊陶春娘何礼健江立庾徐建云韦善清何龙飞
关键词:杂交水稻旱育秧苗解剖学籼稻
杂交早稻旱育秧苗床增温效应被引量:2
1998年
对旱育秧和湿润育秧苗床温度变化及秧苗素质的比较表明;旱育秧苗床膜内日平均温度、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移栽叶龄小、叶片小,根系发达,植株矮壮;干物质积累多,充实度高,比叶重大,比根长小;增产幅度为6.92%~12.22%。
何礼健庞正盛阮伟江徐建云江立庚韦善清林鉴钊
关键词:杂交早稻旱育秧床苗床温度秧苗素质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营养的关系被引量:45
2004年
研究了30个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积累的关系及高效硅肥对2个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氮素含量与硅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水稻品种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与其体内N、P、K、Si积累的平衡有关,NDMPE与养分平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养分偏离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但氮素吸收量与养分平衡指数和养分偏离系数的相关不显著。硅肥提高了叶片GPT转氨酶和籽粒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从而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但其NDMPE却随氮素积累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硅水平对灌浆期籽粒Q酶活性的下降速度产生重要影响,施硅水平愈高,Q酶活性下降愈快。
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韦善清徐建云董登峰陈念平秦华东陆福勇
关键词:氮素硅素养分平衡氮肥硅肥
烯效唑拌种对连作晚稻塑盘抛秧的效应被引量:2
1999年
采用塑盘旱育秧和塑盘湿润育秧 2 种育种方式,进行烯效唑拌种与不拌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拌种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和产量,而以塑盘旱育秧的秧苗素质较好,产量较高。
何礼健阮伟江韦善清徐建云邓中旺
关键词:杂交晚稻烯效唑拌种塑盘抛秧秧苗素质
广西主要水稻品种耐低肥能力评价与分类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价广西主要水稻品种的耐低肥能力,筛选养分高效水稻品种供生产应用。【方法】选用广西48个主要水稻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设置1/3正常施氮量、不施磷肥、不施钾肥、正常施肥4个处理。根据相对产量(低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正常施肥条件下的产量)评价水稻品种的耐低肥能力。【结果】1/3正常施氮量、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处理水稻的相对产量分别为0.89、0.88和0.93,且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据品种相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48个参试水稻品种按耐低氮能力、耐低磷能力、耐低钾能力分别可以聚类成3类。其中,广两优1598、桂两优2号、特优5号、特优582、桂丰2号、特优3813、T优6135、科两优889、中广香1号、亚航金占等10个品种同时具备较强的耐低氮、低磷、低钾能力。【结论】广西不同水稻品种耐低氮、低磷、低钾能力的差异显著,参试48个品种中10个品种同时具备较强的低氮、低磷、低钾能力。
李发桥戴晓萧王伦伟夏小舟韦善清梁和江立庚
关键词:水稻低磷低钾聚类分析
土壤耕作和水分管理对水稻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探讨耕作方式和水分管理对水稻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007年晚季和2008年早季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耕、免耕二种土壤耕作方式,浅水层灌溉、交替灌溉、水气平衡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方式,然后在水稻成熟期测定分析土壤肥力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以浅水层灌溉最高,水气平衡灌溉次之,交替灌溉的最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水气平衡灌溉、交替灌溉、浅水层灌溉;土壤速效钾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交替灌溉、水气平衡灌溉、浅水层灌溉;土壤有机质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水气平衡灌溉、浅水层灌溉、交替灌溉;土壤pH从高到低分别为水气平衡灌溉、交替灌溉、浅水层灌溉。3种灌溉方式下常耕稻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含量高于免耕稻田,免耕稻田pH、土壤速效钾含量却高于常耕稻田。水分管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耕作方式的影响更大。
曾可徐世宏韦善清江立庚
关键词:水稻土壤耕作水分管理土壤肥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