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颜小华

颜小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宗法
  • 3篇宗法文化
  • 3篇维吾尔族
  • 3篇法文
  • 2篇宗法性
  • 2篇族权
  • 2篇教士
  • 2篇传教
  • 2篇传教士
  • 1篇训政
  • 1篇训政时期
  • 1篇彝族
  • 1篇彝族传统
  • 1篇社会
  • 1篇述论
  • 1篇女权
  • 1篇中西文化交流
  • 1篇宗法制
  • 1篇宗法制度
  • 1篇宗教色彩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颜小华
  • 3篇汤开建
  • 2篇李林凤
  • 1篇张翠方
  • 1篇李明阳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广西地方志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传承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独立学院转型战略分析
2016年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作为一种静态的外部微观分析工具,能够揭示独立学院在市场中面临的供应商、购买者、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业内竞争者五个方面的影响和威胁,为独立学院选择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提供理论指引和参考。
李明阳颜小华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
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在华活动述论被引量:1
2005年
 哈巴安德是鸦片战争后较早来到中国的美北长老会传教士,也是该差会在粤传教活动的开创者。在华期间,他主要在澳门、广州等地活动,时间长达47年,兴办了诸如神学日校、普通男女中小学、格致书院这样的早期高等教会院校,参与近世教育革新,并积极开展华南地区的医疗事业,出版和发行反映中国现状的论著,反对鸦片贸易,让西方进一步了解中国。哈巴安德是当时对中国社会具有深刻了解的西方人士,他把西方现代教育、医学、天文、宗教等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促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在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汤开建颜小华
关键词:传教士
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探究被引量:3
2005年
宗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缔结的原则和表现形式体现了彝族族权、父权、夫权的宗法性特征,分析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有益于彝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颜小华李林凤
关键词:宗法性彝族宗法文化族权传统婚姻夫权
提升女权抑或压制?——试析训政时期国民政府的妇女政策
2006年
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妇女权益被其以法律的形式写进训政纲领。然而,国民政府并没有能够真正有力地推行与落实此项措施,广大妇女仍受困于深植人心的旧礼俗当中。表明国民政府真正的用心在于宣扬符合其政党利益的女性特质与形象,相反则受到抑制。
颜小华张翠方
关键词:国民政府女权
维吾尔族传统宗法文化初探被引量:2
2004年
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对象,但至今还没有从宗法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问世。本文运用历史文献资料,论述和分析了维吾尔族传统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以有益于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颜小华
关键词:维吾尔族宗法文化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早期澳门活动述略被引量:3
2006年
随着基督新教的东传,美国长老会海外传道会于鸦片战争前后多次派遣传教士前往澳门,开展布道、学校教育、印刷出版等活动,制定相关传教方略,为随后进入内地的传教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澳门自明代以后继续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
汤开建颜小华
关键词:传教士
试论维吾尔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被引量:1
2002年
运用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分别从婚姻的表现形态和体现的特点三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维吾尔族婚姻形态的宗法性特征,有益于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颜小华
关键词:维吾尔族宗法性宗法制度宗教色彩
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
基督新教及其来华传教士是19世纪在华的一个特殊群体。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们再度致力于将基督教的教义和宗派传到中国,他们深入中国社会,其行为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世俗性。当时的中国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颜小华
关键词:基督教中西文化交流
十六世纪西方人笔下的广西——伯来拉《中国见闻录》广西纪事
2006年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开始与中国进行接触。在与中国进行商贸活动的同时,他们逐渐了解中国社会。伯来拉于1549年在与明朝廷发生冲突后被流放到广西,在其回忆录《中国见闻录》一书中,他对广西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是西方较早介绍广西的一份报告,留下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颜小华李林凤
关键词:广西社会
清中后期西洋体育在澳门的传播被引量:3
2005年
清中后期,澳门由于世界航海和中西海上贸易而兴起并得以发展起来,她一直充当着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孔道的作用。文献资料证实,西方体育各项运动正是以澳门为重要的传播基地,由此逐渐向香港及内地传播开来。英国绅士体育在澳门的传播对研究澳门体育史、文化史及中国体育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汤开建颜小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