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威

作品数:7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植物
  • 6篇群落
  • 6篇群落结构
  • 6篇浮游植物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南海北部
  • 4篇浮游植物群落
  • 2篇植物群落结构
  • 2篇群落特征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浮游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质
  • 1篇水质保护
  • 1篇水资源
  • 1篇秋季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物种

机构

  • 5篇天津科技大学
  • 5篇淮河流域水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7篇马威
  • 5篇孙军
  • 2篇田伟
  • 2篇宫相忠
  • 1篇翟惟东
  • 1篇胡建宇
  • 1篇戴民汉
  • 1篇张翠霞
  • 1篇郭术津
  • 1篇张文健
  • 1篇王萍
  • 1篇薛冰
  • 1篇钟熙
  • 1篇王丽芳
  • 1篇黄韬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2016第八...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0年秋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2010年10月26日—11月24日在南海北部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70属204种(包括未定种12种),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其物种数为146种,其细胞丰度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93.17%;甲藻次之,其物种数为51种,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0.63%;金藻门3属4种及蓝藻门2属3种;蓝藻门中以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为主。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6×10^3-107.50×10^3 cells/L之间,平均值为5.00×10^3 cells/L。海南岛东北部和粤东近岸表层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垂直分布上,表层和25m层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类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舟形藻(Navicula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斯氏几内亚藻(Guinardia stolterforthii)、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等。调查区表层和5m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4和2.83,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3和0.77;两种指数在表层和5m层均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环境分析表明除硅酸盐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呈极显著性的相关性,主要受到氮元素及磷酸盐的共同限制作用。
马威孙军薛冰戴民汉胡建宇
关键词:浮游植物南海北部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胶州湾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2011年7、11月和2012年2、5月胶州湾北部海域的调查数据,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38属80种,其中硅藻占物种总数的88.75%。群落优势种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演替,与历史资料比较,出现新的优势种波状石丝藻(Lithodesmium undulatum)和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setiger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2.36~416.08×10^4cells/m^3,平均值为124.66×10^4cells/m^3,硅藻占总丰度的99.76%,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双周期型”特征,细胞丰度低于历史数据。Shannon—Win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总体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
钟熙宫相忠马威张文健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淮河流域水质保护中的问题及建议
淮河流域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水量不足,水质恶化的形势。通过多年的淮河流域水质监测,发现淮河流域水质明显好转,但局部区域水质问题仍十分突出。淮河流域存在局部突发性水污染风险,省界河...
马威王萍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资源水质保护
文献传递
2009年夏季南海北部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报道2009年夏季(7月19日~8月16日)在南海北部海域(18°N~22°30′N,109°30′E~120°30′E)33个站位网采浮游植物的分析结果。经初步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54属180种(含变形及变种),其中硅藻门35属93种;甲藻门17属84种;金藻门1属1种;蓝藻门1属2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6.02×104 cells.m-3,呈现近岸区域高于远岸区域的平面分布格局。其中硅藻在细胞丰度上占有优势,其次为甲藻。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多为热带暖水性类群和广布性类群,部分大洋性物种。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笔尖形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双凹梯形藻(Climacodium biconcavum)、距端假管藻(Pseudosolenia calcar-avis)和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nfeldii)。固氮蓝藻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在调查海域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部以北近岸和吕宋海峡海域,以E601站最多,高达1.06×107 cells.m-3,部分站位也有少数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的分布。调查区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上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宫相忠马威田伟孙军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夏季
夏、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34
2014年
对2009年7月19日—8月16日和2010年1月6—30日南海北部(18°—23.5°N、109°—120°E)两个航次的浮游植物样品应用Utermhl方法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如下:夏季样品鉴定浮游植物4门72属150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16—6001.78)×103个/L,平均细胞丰度为26.49×103个/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25.81×103个/L,主要优势种属有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及裸甲藻(Gymnodinium spp.)等;冬季样品鉴定浮游植物4门58属168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08—37.52)×103个/L,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69×103个/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2.49×103个/L,主要优势物种为菱形海线藻、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及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等;夏季调查区5m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近岸到外海迅速减少,高值区主要在广东东部近岸及海南东部近岸;冬季则在珠江口近岸和海盆区出现较高值。两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浅水站位(<200m)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较冬季相比,夏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偏高,但物种丰富度却略偏低。夏、冬季浮游植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2和2.3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9和0.81。两个航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与盐度表现出显著性负相关性;在冬季还与磷酸盐浓度表现出显著性负相关性。
马威孙军
关键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 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马威孙军田伟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
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2
2014年
2011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渤海(37o00&#39;-40o00&#39;N,118o00&#39;-121o00&#39;E)21个站位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的综合调查,应用Uterm?hl方法对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并将群落数据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营养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30属65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金藻,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物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 (Ehrenberg)Cleve]、偏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 Ehrenberg)、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Ehrenberg)Dujardin]、相似曲舟藻(Pleurosigma affine Grunow)、星脐圆筛藻(Coscin原odiscus asteromphalus Ehrenberg)和菱形藻(Nitzschia sp.)等。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89&#215;103~16.4&#215;103 cells/L,平均值为4.36&#215;103 cells/L。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主要受硅藻刻画,高值区集中在辽东湾南侧和渤海海峡西侧海域,甲藻则主要集中在调查区西部和西北部海域。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随水深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在调查区中部海域较高,在外侧海域较低。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近30年来渤海中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早期的硅藻占绝对优势转化为硅藻和甲藻联合占优。PCA和CCA分析以及与历史资料的对比表明,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盐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造成这种转化的主要原因。
郭术津李彦翘张翠霞翟惟东黄韬王丽芳马威谨华龙孙军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