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延霞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豆素
  • 1篇肉汤
  • 1篇糖苷
  • 1篇吡喃
  • 1篇微生物检测
  • 1篇相转移
  • 1篇相转移催化
  • 1篇香豆素
  • 1篇香豆素类
  • 1篇甲基
  • 1篇半乳糖
  • 1篇半乳糖苷
  • 1篇LST
  • 1篇催化
  • 1篇大肠菌群

机构

  • 2篇广东省微生物...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马延霞
  • 2篇吴清平
  • 2篇张菊梅
  • 2篇韦献虎
  • 1篇郭伟鹏

传媒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香豆素类荧光底物的合成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香豆素类荧光底物主要是由作为荧光团的羟基香豆素和7-氨基-4-甲基香豆素或者它们的取代物的各类衍生物,包括糖苷类、羧酸酯类、磷酸酯类、肽类等。本文介绍了这些底物的合成方法。荧光团一般通过Pechmann缩合法合成,然后再与乙酰溴代糖、酰氯、亚磷酸酯、叔丁氧基保护的氨基酸等缩合生成相应的荧光底物,像4-甲基伞形酮基-β-D-吡喃半乳糖苷、4-甲基伞形酮辛酸酯和L-丙氨酰-7-氨基-4-甲基伞形酮等。将荧光底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荧光底物应用于微生物检测的依据是特异性酶反应,不同的荧光底物对应的酶和所检测的微生物不同。当单一底物不能有效检测和鉴定目标微生物时,采用复合底物能明显提高检测效果。此外,本文还指出了现有荧光底物存在的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吴清平马延霞张菊梅韦献虎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
大肠菌群特异性检测荧光底物MUGal的合成及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4-甲基伞形酮基-β-D-吡喃半乳糖苷(MUGal)是食品安全中重要指示菌大肠菌群的特异性快速检测荧光底物。本文采用相转移催化方法使4-甲基伞形酮(4-MU)和四乙酰基-α-D-吡喃溴代半乳糖缩合生成保护的糖苷,再在碳酸钠的水/甲醇溶液中去保护生成4-甲基伞形酮基-β-D-吡喃半乳糖苷。通过对温度、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糖苷化一步产率的研究发现,当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16 h时,产率最高可达73.12%。醇解反应一步以碳酸钠为碱产率可达91.01%。在对产物进行IR和1HNMR结构表征后,进一步将产物应用于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并和进口底物比较,其产荧光管数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际样品检测中,采用GB4789.3-2010(48 h)和MUGal方法(24 h)的阳性检出率均为80%,MUGal方法的检出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本研究制备的荧光底物能和进口产品相媲美,可以作为进口底物的替代品。
马延霞吴清平张菊梅郭伟鹏韦献虎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大肠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