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良

作品数:10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凋落
  • 5篇凋落物
  • 5篇凋落物分解
  • 5篇凋落叶
  • 5篇亚热带
  • 5篇亚热带常绿阔...
  • 5篇阔叶
  • 5篇阔叶林
  • 5篇常绿
  • 5篇常绿阔叶
  • 5篇常绿阔叶林
  • 2篇氮矿化
  • 2篇亚高山
  • 2篇亚高山森林
  • 2篇养分
  • 2篇遮荫
  • 2篇生物量
  • 2篇树种
  • 2篇降解
  • 2篇降解特征

机构

  • 10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马志良
  • 9篇杨万勤
  • 9篇吴福忠
  • 6篇高顺
  • 3篇谭波
  • 2篇殷睿
  • 2篇肖洒
  • 2篇李志萍
  • 2篇徐振锋
  • 2篇熊莉
  • 1篇张玺涛
  • 1篇朱鹏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林地光照强度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林冠对光照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利用与再分配过程使森林地表形成不同的光照环境,其是否影响到地表凋落物分解,尚不清楚。为理解林冠对森林地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
马志良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光照强度
文献传递
遮荫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采用遮荫试验模拟林地不同光照强度,研究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和C、N、P、K化学计量特征,为撂荒地林下间种苜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苜蓿地上生物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苜蓿地上生物量;62%遮荫处理下全C、N、P含量最高,分别为373.73、34.38和5.47 g·kg-1,并且显著高于对照.遮荫对苜蓿地上部分K含量影响不显著.除72%遮荫处理下C/N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N/P、C/P随遮荫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马志良杨万勤吴福忠高顺
关键词:遮荫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氮和磷在不同雨热季节的释放动态被引量:11
2015年
为理解植物—土壤之间的养分联系,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季节性降雨期间常绿阔叶林区最具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等6种凋落叶第一年不同雨热季节分解中氮(N)、磷(P)动态及释放与富集特征.结果显示,凋落叶的N浓度随雨季的变化动态取决于树种,但除红椿以外的其它5种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浓度变化不明显,在雨季时期显著升高(P<0.05);6种凋落叶P浓度动态比较一致,表现为分解初期P浓度稍微下降,在雨季时期显著升高(P<0.05).历经一年的分解,红椿N、P释放率最大(分别为81.79%、54.19%),香樟N富集率最大(131.45%),马尾松的P富集率最高(268.75%),且6种凋落叶N、P释放/富集率动态均在雨季最明显.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C/P呈现下降趋势,而N/P变化规律不一致.这些结果均表明,季节性降雨显著(P<0.05)影响凋落叶N、P动态,雨季温湿度的改变可影响N、P释放过程.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养分释放
遮荫对撂荒地草本群落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撂荒地,了解撂荒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植物群落动态可为撂荒地利用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撂荒地栽植与没有栽植林木是否影响林下草本群落的生物量分配与养分积累仍有待于研究。采用50%—95%遮荫网处理,模拟林下光环境对撂荒地草本群落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强度增加,群落总生物量著降低。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而对根部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根部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光照强度与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群落地上部分C含量,显著提高了P、K含量,对N含量影响不显著;遮荫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根部C、N、P含量,但对K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遮荫强度增加,地上部分C、N、P、K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根部C、N、P、K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强度仅与地上部分N含量、根部C、N、P含量极显著相关。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C∶N、C∶P和地下部分的C∶N,但对地下部分N∶P、C∶P影响不显著。可见,遮荫将影响撂荒地草本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积累,而根部对光照强度改变的响应不敏感。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朱鹏吴福忠谭波
关键词:遮荫撂荒地生物量分配养分积累
川西亚高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活性氮库及净氮矿化的季节动态被引量:22
2013年
研究了川西理县毕棚沟不同海拔梯度(3600 m、3300 m和3000 m)森林群落土壤活性氮库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土壤活性氮库(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及净氮矿化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不同形态土壤活性氮库的季节动态有一定差异.4个采样时期(非生长季与生长季初期、中期及末期)各海拔土壤硝态氮浓度(8.38~89.60 mg·kg-1)均显著高于铵态氮浓度(0.44~8.43 mg·kg-1).生长季初期各海拔梯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负值(-0.77^-0.56 mg·kg-1·d-1),而非生长季、生长季中期和末期均为正值.除硝态氮外,不同海拔的土壤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浓度的差异极显著,海拔对它们的影响与季节变化有关.该区土壤净氮矿化以硝化为主,且氮矿化过程不受海拔梯度的影响.冬季土壤净氮矿化明显(0.42~0.99 mg·kg-1·d-1),早春高的土壤无机氮可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养分,也可能通过淋溶方式从系统中丢失.
殷睿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肖洒马志良李志萍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生长季
川西亚高山不同海拔3种森林群落土壤氮转化的季节动态被引量:15
2014年
采用封顶埋管原位培养法研究川西亚高山不同海拔3种森林群落(岷江冷杉原始林A、针阔混交林B和珉江冷杉次生林C)土壤氮转化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3种森林群落的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固持速率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在非生长季,3种森林群落的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固持速率都为正值,而净氨化速率极低且为负值;各时期土壤氮矿化过程以土壤硝化作用为主,且土壤净硝化速率与净氮矿化速率季节动态趋势一致;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生长季初期最低,在生长季中期达全年最高峰;不同海拔之间土壤净氨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B海拔的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低于其他2个海拔,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非生长季氮素固持作用最强。
殷睿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肖洒马志良李志萍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海拔氨化氮矿化
不同季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个树种凋落叶钙、镁、锰的释放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马尾松、柳杉、杉木、香樟、红椿、麻栎6个典型树种凋落叶的Ca、Mg、Mn在第一个分解年不同雨热季节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历1年的分解,6种凋落叶Ca、Mg、Mn释放率分别为-13.8%-92.3%、4.0%-64.8%和41.6%-81.1%.马尾松和香樟凋落叶Ca释放动态呈现富集-释放模式,其余4种凋落叶整体上呈现释放的模式;香樟凋落叶Mg释放动态呈现富集-释放模式,其余5种凋落叶呈现直接释放模式;柳杉和红椿凋落叶Mn释放动态呈现富集-释放模式,其余4种凋落叶呈现直接释放模式.凋落叶Ca、Mg、Mn的释放明显受到季节性降雨的影响,且因凋落叶种类不同而有差异.Ca、Mg、Mn在雨季的释放率和释放量均高于旱季.初始养分含量和降雨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元素释放的重要因子.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在不同降雨期间的降解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植物多酚类物质是森林凋落物中的重要组分,其含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然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降解动态仍不十分清楚。因此,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具代表性的3个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3个阔叶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凋落叶为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6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在第一年不同降雨期间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自微量降雨期起至雨季前期止,6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具有一致的降解动态,降解率均表现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自雨季后期之后,多酚类物质含量均处于稳定状态。第一个分解年,6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100%)>柳杉(97.81%)>杉木(94.45%)>麻栎(93.67%)>马尾松(93.06%)>香樟(91.64%)。分解初期旱季两时期(微量降雨期和春季少雨期),6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均有较大的降解量,其降解率占全年降解率的42.16%—71.20%。并且,除香樟以外的5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大量降解释放发生在雨季前期,占全年降解率的44.46%—55.72%。此外,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初始含量与其降解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可见,降雨是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凋落物多酚类物质降解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树种组成是影响凋落物多酚类物质降解的内部因素。
马志良杨万勤吴福忠谭波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多酚旱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不同雨热季节的降解特征被引量:22
2015年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6个典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凋落叶木质素与纤维素第1年降解特征。结果表明:6种凋落叶质量损失率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72.09%)>柳杉(58.61%)>杉木(51.07%)>麻栎(50.38%)>马尾松(31.08%)>香樟(27.75%);6种凋落叶木质素浓度动态不一致,纤维素浓度则整体上呈现一直下降的变化动态;第1个分解年,木质素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88.36%)>麻栎(61.21%)>柳杉(56.41%)>杉木(55.44%)>香樟(37.10%)>马尾松(24.10%),纤维素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99.22%)>杉木(90.58%)>柳杉(86.84%)>麻栎(84.70%)>香樟(76.40%)>马尾松(71.30%);季节性降雨极显著地影响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率(P<0.01),6种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雨季时期均有较大的降解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种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第1年降解主要发生在雨季,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分解初期旱季的降解速率基本一致,而在季节性降雨期,纤维素降解速率快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个常见树种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期的分解特征被引量:16
2015年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典型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季节性干湿交替可能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但迄今缺乏相应的报道。因此,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常绿阔叶林区最具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等6种凋落叶在第1年不同雨热季节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经历1a的分解,6种凋落叶质量残留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27.90%)<柳杉(41.39%)<杉木(48.93%)<麻栎(49.62%)<马尾松(68.82%)<香樟(72.23%),6种凋落叶在不同干湿季节质量损失差异显著(P<0.05)。阔叶树种在旱季(MRS、SRS和WRS)的质量损失显著高于针叶树种。雨季(ERS和LRS)对6种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率(69.73%—89.68%)均明显大于旱季(10.32%—30.27%)。6种凋落叶在不同时期中质量损失速率差异显著(P<0.05),且6种凋落叶在雨季的质量损失速率明显高于旱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凋落叶质量损失及其速率均与降雨量和温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凋落叶质量损失与初始C、木质素含量及C/N、木质素/N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含量极显著(P<0.01)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亚热带地区森林凋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雨季,雨季温湿度的改变可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谭波张玺涛
关键词:雨季亚热带凋落物分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