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普 作品数:36 被引量:63 H指数:5 供职机构: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电子电信 更多>>
单眼视法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治老视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单眼视法配戴角膜接触镜(MV-CL)前后远、近视力及立体视的改变,明确MV-CL对老视者立体视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0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接受老视治疗的患者47例68眼,所有患者一眼配戴远视用角膜接触镜治疗以改善近视力,其中21例伴轻度远视者另一眼同时配戴角膜接触镜治疗以提高远视力,并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2周测量远近视力及立体视。比较MV-CL前后患者视力和立体视的变化,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MV-CL后,有42例(占89%)患者双眼裸眼远、近视力达0.8/0.33(J4)或更好,戴镜前仅3例(占6%)达到此视力。Titmus立体图检查及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检查均显示,近距离立体视觉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0、0.56,均P〉0.05);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检查显示,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11,均P〉0.05),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2周远融合范围有所减小、远立体视觉有所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16,均P〉0.05)。Titmus立体图检查结果显示,与MV-CL前比较,MV-CL后远立体视锐度中心凹立体视人数减少,MV-CL后黄斑立体视人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结论MV-CL能明显提高近视力,有效缓解老视症状,可以引起部分患者立体视锐度的减退,但均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其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减少。 买志彬 何国利 唐秀侠 郜文欣 汪洋 马恩普关键词:老视 角膜接触镜 立体视 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视觉评定 2009年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和常规LASIK手术矫治近视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及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的所有患者,排除门诊随访数据不全的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24.53±3.56)岁,屈光度-2.00~-12.00D,按屈光度分组:A组(-2.00~-3.00D)、B组(-3.25~-6.00D)、C组(-6.25~-10.00D)、D组(-10.00D以上)。复查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视力、总体像差、对比敏感度、屈光度。结果:①视力及屈光度: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在各组中均较稳定,而常规LASIK手术的视力在A组、B组较稳定,C组、D组有回退;②像差RMS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与常规LASIK手术比较在A组无差别,在B组、C组、D组有显著性差别;③对比敏感度(CS1、CS2、CS3、CS4):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与常规LASIK手术比较A组在4种条件下无差别,B组、C组在CS2、CS3条件下下降,D组在CS1、CS2、CS3、CS4条件下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波前像差引导下的LASIK手术矫治中高度近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视觉质量。 聂晓丽 王丽娅 刘苏冰 买志彬 马恩普关键词:近视 波前像差 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KTP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十年回顾 曾庆广 刘苏冰 江红玲 曾妍 马恩普新生血管青光眼序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由视网膜疾病引发的新生血管青光眼经过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三联序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连续观察我院16例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序贯治疗后效果,16例患者均伴有视网膜疾病且术前... 晁炜静 马恩普关键词:新生血管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Zyoptix Aspheric与标准Zyoptix矫治中、低度近视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研究 Zyoptix Aspheric 与标准 Zyoptix 矫治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6 年11月近视患者72人144眼(男28人,女44人),年龄 18~28岁,平均... 刘苏冰 聂晓丽 买志彬 侯莹 马恩普文献传递 Pascal动态轮廓眼压计在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Pascal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our tonometer,DCT)在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的应用。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6月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27例(254眼),其中男51例(102眼),女76例(152眼);年龄18~47岁,平均(22.48±3.57)岁。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为450~600μm,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0.75^-10.00D。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DCT和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测量眼压,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CCT,并分析眼压与CCT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前:450μm550μm时,NCT测得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1.51±3.25)mmHg(1kPa=7.5mmHg)、(17.58±2.97)mmHg、(19.74±3.12)mmHg,DCT测得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6.89±2.56)mmHg、(17.33±3.32)mmHg、(17.58±2.74)mmHg,当450μm550μm时,DCT与NCT测得的眼压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500μm0.05);术后1个月:当△CCT≤50μm、50μm<△CCT≤100μm和△CCT>100μm时,NCT测得眼压较术前分别下降(1.46±0.81)mmHg、(3.87±1.21)mmHg、(4.19±2.68)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DCT测得眼压较术前分别下降(0.65±0.28)mmHg、(0.53±0.37)mmHg、(0.67±0.41)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DCT受角膜厚度影响较小,是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眼压测量的一种好方法,尤其对于手术前眼压偏高的患者意义更大。 曾照年 马恩普 张卫霞 刘苏冰关键词:眼压 角膜厚度 动态轮廓眼压计 非接触式眼压计 180度SLT激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小梁网不同区域180度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和高... 马恩普 张源关键词: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眼内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应用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LASIK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球镜-1.50D^-8.25D,柱镜-0.00D^-1.75D的近视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189例(367眼)行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矫正技术;B组(对照组)100例(194眼)同期行标准LASIK手术。对两组术后第1、3、6、12、24、36月的视力、Q值、瞳孔及RMS值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术后各期的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时间越长术后视力矫正越好,最为明显是非球面切削胜过标准化切削。(2)Q值:术后至3年的Q值B组各期明显大于A组(P<0.01);(3)瞳孔直径:从术后到术后3年,两组瞳孔直径逐渐减小,两组术后各期显示A组大于B组,(P<0.05);(4)RMS值:B组术后各期大于A组,A组随时间增加而逐年减小(P<0.00)。结论非球面切削能减少手术引起的像差,术后获得良好视力并改善视觉质量。 辛宝莉 刘苏冰 聂晓丽 马恩普 侯莹 买志彬关键词:近视 准分子激光 非球面 伴有老视的近视患者LASIK术后眼屈光变化 2010年 目的观察伴有老视的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后双眼近视力及远视力、立体视觉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伴有老视的近视患者62例(124眼),预行LASIK手术,年龄40~52岁,平均(44.4±3.2)岁。治疗方案:依据单眼视法,主视眼远视力矫正至最佳,非主视眼预留一定度数(-0.75~-2.25D)。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和1a时的最佳矫正远、近视力;15d、1个月、6个月双眼立体视觉及满意度。结果术后15d时,近立体视锐度有所降低(P<0.05),其他立体视锐度均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6个月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术后1a有所降低(P<0.05);术后1个月、6个月、1a双眼最佳矫正近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术后患者对远视力总满意度为95.16%。结论伴有老视的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时,非主视眼预留一定度数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延缓了术后视近不清的老视症状的出现。 唐秀侠 刘苏冰 马恩普 聂晓丽 侯莹 买志彬关键词:近视 老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综合疗法治疗眼轮匝肌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治疗眼轮匝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原发外眼病的治疗、心理治疗、针灸治疗(新明Ⅱ穴、鱼腰透阳白、承泣透四白穴,重者加印堂,1次/d)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眼轮匝肌痉挛。结果:采取上述综合疗法,治疗眼轮匝肌痉挛124例247眼。针灸6次(1wk),症状消失者96例192眼,占77.4%;24例48眼针灸12次(2wk),总治愈率96.8%;4例8眼症状缓解,0.5mo后眼轮匝肌痉挛症状再现,再次治疗1wk,症状无明显改善。无效3.2%。结论:综合疗法及个体化治疗眼轮匝肌痉挛,是目前治疗眼轮匝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曾庆广 白鹏 张卫霞 左志高 马恩普 汪洋 董良关键词:综合疗法 眼轮匝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