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波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针
  • 2篇骨折
  • 1篇导航
  • 1篇导航系统
  • 1篇导向器
  • 1篇置入
  • 1篇治疗儿童
  • 1篇上骨折
  • 1篇石膏
  • 1篇石膏固定
  • 1篇手抖
  • 1篇手法
  • 1篇手法复位
  • 1篇手术
  • 1篇盆骨
  • 1篇切开
  • 1篇切开复位
  • 1篇人工关节
  • 1篇肱骨
  • 1篇肱骨髁

机构

  • 4篇天水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马波
  • 3篇魏波
  • 2篇赵天云
  • 1篇赵武
  • 1篇颉宝平
  • 1篇于新福
  • 1篇郭虎兵
  • 1篇王伟
  • 1篇赵天云

传媒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青春期健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骨盆骨折通道螺钉导向系统的设计及其辅助置入导针的准确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骨盆骨折通道螺钉导向系统在体外骨盆模型中辅助置入导针的准确性。方法:选取60具骨盆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n=30):实验组利用自行研制的环骨盆骨折通道螺钉导向系统及相应的模拟手术步骤,在透视引导下将2.0 mm克氏针置入骨盆模型的骶髂通道;对照组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徒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导针。术后通过肉眼观察、骨盆入口位及出口位X线片透视测量导针在骶骨中线位置距离此处骨通道中心点的偏移距离来评估导针位置,比较两组导针的偏移距离、手术操作时间、透视次数及导针调整次数等。 结果:实验组所有骨盆模型均顺利置入导针,无一枚导针穿出模型通道外,对照组有3枚导针穿出模型通道外。X线片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盆模型导针的偏移距离为(2.23±0.82)mm,显著小于对照组骨盆模型[(4.46±2.28)mm];透视次数为(12.0±0.3)次,导针调整次数为(8.0±0.3)次,显著少于对照组骨盆模型[(26.0±0.4)、(24.0±0.8)次];手术操作时间为(0.52±0.25)h,显著短于对照组骨盆模型[(1.26±0.36)h],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直径2 mm为可接受范围,其精准率高达95.5%。 结论:与徒手置入导针相比,骨盆骨折通道螺钉导向系统能更准确置入导针,减少透视次数和导针调整次数,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魏波郭虎兵于新福马波梁栋赵斌颉宝平赵天云
关键词:骨盆骨折骨钉
一种骨科微创手术导航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微创手术导航系统,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轨道基座上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与轨道基座之间滑动连接,滑动块与轨道基座之间设有限定其位置的活动件;滑动块上竖直设有伸缩杆,伸缩杆上设有导向器,导向器与伸缩...
魏波赵天云赵斌颉保平马波梁栋赵俊骥马驰韦杰张登伟
文献传递
不同混合方法对抗生素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混合方法制成的抗生素骨水泥中抗生素对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骨水泥的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按不同时相分别与40g骨水泥混合,测定各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结果:2g以下万古霉素两种混合方式的力学结果均高于ISO5833标准,当骨水泥中加入3g万古霉素的时候两种混合方式与其它各组之间统计学有差异。结论:2g以下万古霉素均不影响骨水泥的力学性能,抗生素的剂量大于2g时将对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两种混合方法对骨水泥力学性能的无明显影响。
魏波赵天云赵武王伟赵俊骥马波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人工关节
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回顾性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A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钉固定组(B组)、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固定组(C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三种方式治疗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恢复指标、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角(肱骨外髁骺板线与肱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和提携角、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B组为83.33%,C组为90.00%,C组疗效最好(P<0.05);C组患者手术或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和A组(P<0.05);C组患者肘关节伸直、屈伸活动度高于A、B组;C组患者Baumann角、提携角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组患者治疗后Mayo肘关节功能总分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B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更好,更具推广价值。
马波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