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牧欣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纤维
  • 1篇心肌纤维化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大鼠
  • 1篇心内科
  • 1篇心内科患者
  • 1篇炎细胞
  • 1篇炎细胞因子
  • 1篇鼠模型
  • 1篇衰竭
  • 1篇细胞
  • 1篇纤维化
  • 1篇内科
  • 1篇内科患者
  • 1篇肌纤维化
  • 1篇管理对策
  • 1篇安全管理
  • 1篇安全管理对策
  • 1篇HF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篇马牧欣
  • 1篇冯微微
  • 1篇陈桂英
  • 1篇张依娜

传媒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ISO诱导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较现有模型更优秀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引起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16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10),85/85 mg/kg组(n=50),85/340 mg/kg组(n=50)和340/340 mg/kg组(n=50)。连续2天,每天两次经皮下注射同源ISO,计算每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死亡率。所有存活的ISO大鼠分别在给药2周、3周和4周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45%的大鼠被定义为心力衰竭大鼠,并计算EF<45%在3个ISO组的发生率。最后一次注射后4周,将所有大鼠处死,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纤维化的程度,通过免疫组化观察促炎细胞因子IL-1和IL-6,IL-17的表达。结果 4周后,死亡率分别为25.1%(85/85 mg/kg组),56.3%(85/340 mg/kg),68.6%(340/340mg/kg),3组之间差异显著。85/340 mg/kg组和340/340 mg/kg组,大鼠EF<45%的百分率和心肌纤维化率分别为100%,显著高于85/85 mg/kg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IL-6和IL-17在85/340 mg/kg组中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85/340mg/kg ISO诱导HF大鼠模型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剂量。促炎细胞因子在ISO诱导的HF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依娜冯微微陈桂英马牧欣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促炎细胞因子
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对策被引量:1
2011年
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结果有效规避了心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马牧欣
关键词:心内科安全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