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音 作品数:6 被引量:114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夏季淮河和江南梅雨期降水异常年际变化的气候背景及比较 基于我国160站1951~2007年的月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资料,将江淮梅雨分成淮河梅雨和江南梅雨,分别对这两部分6、7月降水进行了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淮... 马音 陈文 王林关键词:江淮梅雨 年际变化 海温异常 气候背景 文献传递 ENSO和北极涛动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49 2013年 利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温度和降水台站资料,以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l Ni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冷、暖位相的冬季作为背景,结合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的月际异常,对两者影响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综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El Nio和AO负异常或者La Nia和AO正异常相互配置时,我国北方气候异常主要受AO影响,南方气候异常主要受ENSO影响,并且该气候异常与已经认识到的AO和ENSO影响东亚气候异常的机理相一致.然而,当ElNio和AO正异常或者La Nia和AO负异常相互配置时,尽管我国北方气温仍主要受AO影响,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的气候异常呈现出与已有认识很不一样的变化模态.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平流层和对流层相互作用以及东亚地区中低纬相互作用的不同,这会导致在前者的冬季,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纬向对称性,中低纬相互作用偏弱,ENSO和AO对东亚的影响表现出线性的作用;而在后者的冬季,则不利于大气环形模态的维持,导致东亚地区中低纬相互作用偏强,ENSO和AO对东亚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相互叠加. 陈文 兰晓青 王林 马音关键词:涛动 北极涛动 东海黑潮区潜热变化对中国春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影响过程 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哈德来(Hadley)中心海温数据、国家气候中心的观测站降水和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潜热感热通量资料,研究了1960-2010年春季黑潮区潜热输送对中国春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影响过程。本文以黑潮流经的中国东部海域及邻近海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是黑潮的主体区域,在文中简称为东海黑潮区。对中国东海以及邻近海域海温与降水的分析表明,在夏季该区域可能以大气强迫海洋为主,而在春冬两季可能主要为海洋强迫大气为主,秋季则可能为不明显的海气相互作用。在春季西北太平洋区域中感热和潜热都对黑潮流经的区域有比较好的敏感性,黑潮流经区域感热和潜热的气候平均值分别约为30 W m^-2与120 W m^-2;春季的感热通量标准差大值区主要集中在日本以西区域,潜热通量标准差主要集中在中国东海区域与日本东南区域(即东海黑潮区域)。春季潜热EOF第一模态的主要变化就集中在东海黑潮流域。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当黑潮潜热指数为正时,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偏多,长江以北地区偏少,反之亦然。在物理过程分析中,黑潮潜热指数大于0.8时,长江以南的中国大陆有比较强盛的异常北风,使得水汽无法输送到更北的地区,导致在华南地区水汽的积累,并且在海面出现有利于降水的垂直运动异常延伸到大陆上,使华南地区降水增多,而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由于水汽输送偏弱,导致水汽积累偏少,从而降水减少。当黑潮指数小于-0.8时,有较强盛的异常南风,有利于水汽输送到北方地区,水汽在华北地区积累,导致长江以北出现降水正异常,而华南地区由于南风偏强,水汽输送加强,导致水汽无法在此区域积累,并且出现不利于降水的垂直运动异常,从而导致降水偏少。 余广昌 陈文 徐霈强 马音关键词:黑潮 潜热输送 大气环流异常 水汽输送 夏季淮河和江南梅雨期降水异常年际变化的气候背景及比较 基于我国160站1951~2007年的月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资料,将江淮梅雨分成淮河梅雨和江南梅雨,分别对这两部分6、7月降水进行了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淮... 马音 陈文 王林关键词:年际变化 海温异常 文献传递 我国东部梅雨期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25 2012年 基于我国160站59年(1951~2009年)的月降水观测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资料,对我国东部(100°E以东,15°N~40°N)梅雨期(6月和7月)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梅雨期降水主要表现为长江—华南反位相变化型和江南一致变化型两个模态。通过波谱分析的方法将梅雨期降水量变化中的年际(周期<8年的部分)和年代际(周期≥8年的部分)两种时间尺度进行分离,对这两种时间尺度上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在年际还是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我国东部梅雨期降水都主要表现为长江—华南反位相变化型和江南一致变化型,其中长江—华南反位相变化型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而江南一致变化型则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进一步对与这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长江—华南反位相变化型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在年际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欧亚大陆中高纬的双阻型,从低纬到高纬"+-+"的经向波列分布,东亚副热带急流显著增强;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欧亚大陆一致的正位势高度异常,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海温异常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主要是前期日本附近海域和印度洋海区以及同期南海附近海域的正海温异常;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主要是同期北太平洋中部"马蹄形"的负海温异常。与江南一致变化型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在年际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欧亚大陆中高纬的东阻型,东亚沿岸从低纬到高纬"+-+"的经向波列分布;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大陆低压显著减弱,东亚副热带急流减弱南移。海温异常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主要是前期北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和澳大利亚东部沿岸的正海温异常,� 马音 陈文 冯瑞权 梁嘉静 梁永权关键词:梅雨期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异常 海温异常 中国夏季淮河和江南梅雨期降水异常年际变化的气候背景及其比较 被引量:35 2011年 基于中国160站57年(1951—2007年)的月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哈得来中心的海表温度(SST)资料,将江淮梅雨分成淮河梅雨和江南梅雨,分别对这两部分的夏季梅雨期(6—7月)降水量进行了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淮河和江南梅雨期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都没有显著的长期线性趋势;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淮河梅雨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而江南梅雨则显著减少。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对应于淮河梅雨的多雨年,大气环流的异常表现为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东部和鄂霍次克海东部地区明显的双阻塞高压型(双阻型)分布,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变化并不显著;副热带东亚地区高空的西风急流轴略有南移,在淮河流域上空形成了显著的西风异常,这使得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的异常上升支恰好位于淮河附近,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交汇于淮河流域,这些都有利于降水集中在淮河区域。对应江南梅雨的多雨年,大气环流异常也表现出中高纬度的双阻型分布,但该双阻型的位置较淮河梅雨双阻型的位置明显偏西,特别是鄂霍次克海附近的阻塞高压;同时,西太平洋副高显著加强西伸,加之副热带东亚西风急流轴显著加强南移,从而在黄海到长江以南的大范围地区形成了显著的西风异常,由此引发的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的异常上升支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并且菲律宾附近的反气旋异常增强,使得北方的冷空气与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交汇于江南流域,因此有利于降水集中在江南地区。进一步针对海温的分析表明,北太平洋白令海附近的海温是影响淮河梅雨的关键区,从前冬开始这一区域的正海温异常往往导致中国夏季淮河梅雨的增加;而对应江南梅雨的正异常,菲律宾附近的海温在同期夏季有显著的正异常,研究还发现该海温异常可能 马音 陈文 王林关键词:年际变化 海温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