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杰
-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游离与带蒂肠肌自体移植节制性盲肠造口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骆杰李光华吴允明
- 关键词:直肠癌MILES术
- 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02年
-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行保肛术417例。局部复发48例,腹膜返折以上4例(复发率为5.1%),腹膜返折以下44例(复发率为11.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大体形态之间及组织分型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Dukes A期、B期及C期复发率分别为3%,11%,23%,三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Dukes分期及远切缘距离、术前灌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 李宗狂骆杰等
- 关键词:保肛手术直肠癌局部复发影响因素
- 低位直肠癌保肛及括约肌重建手术近况
- 1999年
- 近年来,直肠癌保肛手术广泛应用,是外科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何保证肛门直肠的良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自1908年Miles首创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标准手术,但遗留的腹部永久性结肠造口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
- 骆杰吴允明李光华
- 关键词:直肠肿瘤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 低位结肠直肠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低位结肠直肠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措施。方法 :应用能全素口服配合局部冲洗引流的非手术方法治疗直肠前切除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 12例。结果 :12例均能适应能全素的口感 ,口服能全素后 6天 10例、7天 2例引流管中无粪便样物引流出 ,均治愈。发生瘘到治愈时间最短者 12天 ,最长者 2 8天。结论
- 李仕青骆杰吴华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大肠非手术治疗能全素
- 自体平滑肌移植节制性结肠造口的康复效果
- 1997年
- 目的:直肠癌Miles术后用自体平滑肌移植以建造节制性结肠造口。方法:1981-06~1997-06,82例直肠癌行自体平滑肌移植节制性结肠造口;用Schmidt手术,取一段正常的乙状结肠去除系膜脂肪和粘膜,行节制性腹壁结肠造口。结果:粪便节制率78.1%(64/82),患者不需要长时间使用造口用具;3例移植物感染,坏死后去除;无手术死亡率;无功能丧失。结论:该方法术后功能良好,并发症很少;推荐使用自体平滑肌括约肌成形用于直肠癌节制性结肠造口,康复效果良好。
- 李光华吴允明程庆君刘生光李仕青骆杰杨永康
- 关键词:康复效果自体MILES术后移植物感染手术死亡率术后功能
- 直肠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灌注组32例,术中经直肠上动脉灌注氟脲嘧啶(5Fu)和丝裂霉素(MMC);对照组20例仅作常规手术。统计两组伤口感染、裂开、吻合口瘘和造瘘口坏死回缩的发生率及手术前后WBC、RBC、BPC、ALT和BUN的变化。结果:两组均无腹部切口感染、裂开,无吻合口瘘和造瘘口坏死;会阴切口感染率灌注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2%和20%;WBC、RBC、BPC、ALT、BUN灌注组手术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无严重毒副作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直肠癌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 李仕青骆杰吴允明李光华
-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动脉灌注化疗
- 低位直肠癌游离自体肠平滑肌片内括约肌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 2001年
- 目的:观察低位直肠癌自体肠平滑肌内括约肌重建的功能结果。方法:从1996年10月~1998年12月,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自体平滑肌内括约肌重建术,在齿线处行结肛吻合,均没有行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口,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为4~7cm。结果:术后仅1例吻合口复发,无远处转移,住院期间无患者死亡,术后三个月肛门括约功能明显恢复。优良率达82.1%。结论:本术式在充分根治的基础上,符合肛门排便的三个基本功能:括约、感觉和储存功能,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 吴允明李光华骆杰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
- 13例Schmidt改良术结肠造口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1998年
- 直肠癌Miles术后,游离肠平滑肌自体移植行节制性结肠造口(Schmidt方法)临床应用近20年,粪便节制有效率约80%。其不足及缺陷在于约20%以上的病例无节制功能,部分患者因结肠血循环不良而发生并发症。为此,我们探索对Schmidt方法施行改良,效果满意。
- 李光华骆杰吴允明李仕青程庆君刘生光杨永康
- 关键词:结肠造口直肠癌外科手术
- 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初探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者粪隐血试验。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例端粒酶阳性表达,1例大肠腺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端粒酶表达为阳性,提示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4.12%。粪便隐血试验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58.82%。两种方法对大肠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其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肿部位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筛选方法。
- 王亚国骆杰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端粒末端转移酶粪隐血试验
- 带血管蒂肠肌移植节制性结肠造口初步探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肠肌自体移植节制性结肠造口的功能。方法 :对 11例直肠癌行Mile’s术式患者取带有结肠系膜及血供的一段结肠长约 10cm ,去除黏膜 ,包绕移植于造口段结肠浆肌层外 ,形成 5cm宽的带血管蒂肠肌的人工内括约肌环 ,观察造口节制功能。结果 :术后平均观察 32个月 ,造口结肠血循环良好 ,未见移植物感染和坏死。全组节制功能良好 ,每天造口灌洗后平均 2 4h不需使用造口用具。 8例行测压检查 ,造口处静息压平均为 (39.0± 8.3)mmHg。结论 :带血管蒂节制性结肠造口移植物感染、坏死率低 。
- 骆杰李光华刘金新
- 关键词:结肠造口术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