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洋 作品数:19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承德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年 多种微创手术方法均可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现对不同微创手术方法的治疗价值做研讨。 方法:经与医院商议决定此次研究时间为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取 72 例老年人胆囊、胆总管结石疾病并发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均分,试验对象 36 例 / 组。 试验对象均采取 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参照组加之 LTDBDE(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研究组加之 LTCBDE(腹腔镜胆囊管路径探查取石术)治疗。 检验分析血清学指标、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结石清除率等指标水平。 结果:研究组血清学指标(TBil、ALT、AST)水平比较参照组低(P<0.05);以并发症指标为主,研究组、参照组各为8.33% (3 / 36)、33.33% (12 / 36),比对有差异(P<0.05);研究组、参照组结石清除率为 94.44% (34 / 36)、88.89%(32 / 36),比对无差异(P>0.05)。 研究组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均比参照组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对后无差异(P>0.05)。 结论:LC、LTCBDE 联合运用在临床结石疾病治疗中,获得显著效果,使患者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提升了结石清除率。 李雪龙 吴丽娜 高福洋关键词: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微创手术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7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HAML的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多为女性,术前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均阴性,术前影像学表现多样性,仅15例患者术前诊断为HAML,明确诊断依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术后随访6-45个月,术后复发1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HAML术前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HAML有恶变可能,术后应密切随访。 施保柱 杨明华 高福洋 张化玉 季世强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误诊 手术切除 右肝肝细胞腺瘤合并左肝原发性肝癌一例 2019年 患者男,56岁,因发现右上腹肿物2个月入院,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史20年,近2个月自觉右上腹部肿物逐渐增大,无腹痛不适,无黄疸,于外院查腹部强化CT诊断右肝肝癌。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于剑突下10 cm、右肋弓下5 cm可触及肝脏下缘,无压痛,肝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正常。 缪国东 张化玉 高福洋关键词:肝细胞腺瘤 肝区叩击痛 原发性肝癌 肠鸣音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道生物屏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腹腔镜手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肠道生物屏障稳定性、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88例资料,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按照治疗干预方案不同分为ERAS组和传统组。ERAS组42例患者采用ERAS干预,传统组4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术后各临床指标、肠道菌属数目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病理分级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发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ERAS组患者粪便各菌属数量明显多于传统组(P<0.05);术后3 d ERAS组患者血清CD4^+、CD4^+/CD8^+、IgG、IgM、IgA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ERAS组患者应激反应较传统组低,血清IL-6、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肠道生物屏障、术后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具有重大意义,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张红娟 高福洋 王莉云 王艳杰 樊华 米艳红关键词: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康复 免疫系统 SDF-1在先天性巨结肠正常段痉挛段表达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在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中肠神经细胞的表达与差异情况,探索先天性巨结肠形成的另一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壁组织中SDF-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差异的相关性。结果:移行段与扩张段肠壁各层组织中均检出有SDF-1的蛋白表达,而狭窄段各层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与扩张段远端肠管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结论:SDF-1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演变过程,在细胞的定向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沈太伟 高福洋 张化玉 沈亚丽 杨涛 赵志国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免疫组化 SDF-1 趋化因子 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2.07入住我院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如下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上述三组患者术后,患者的甲状旁腺的功能低下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本组60例患者均获10-172个月(平均为93.5±10.2)的随访,上述三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分别为77.8%、4.5%及45.0%,三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生化治愈率分别为27.8%、95.5%及50.0%;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2.3±12.5)个月、(105.8±14.5)个月及(112.3±20.9)个月。(2)三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122±9)、(118±8)及(125±9)分。结论:与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对比,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与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在生存时期、术后生存质量两个方面不具显著性差异。 李金华 姜健慧 高福洋 杜薇 王晓春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Syntaxin 8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突触融合蛋白8(Synatxin 8)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75例HCC患者术后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肝硬化组织,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yntaxin 8蛋白表达,分析Syntaxin 8蛋白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Syntaxin 8蛋白表达较癌旁肝硬化组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in 8蛋白表达与HCC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Syntaxin 8蛋白在HCC组织中呈低表达,Synatxin 8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 许新征 高福洋 黄淑红 张化玉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癌组织 肿瘤分化程度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对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ChRM3)对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筛选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胆管病理组织标本90例展开研究,标本均用石蜡包埋,重新筛选腺癌组织标本60例,正产胆管组织标本30例,添加不同试剂观察其对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影响。结果在DRG-RBE细胞共培养模型培养36 h后,浸润细胞数目明显少于添加匹罗卡品数目(P<0.05),与添加匹罗卡品拮抗剂阿托品、单独添加阿托品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hRM3加入胆管癌神经浸润过程,能够为为抑制胆管癌的神经浸润提供新的方向。 张宏伟 王彩茹 缪国东 张化玉 高福洋 刘海英关键词:胆管癌 神经浸润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抽吸术在中、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估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抽吸术(PTGBA)在中、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治疗的4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胆囊炎的严重度分级将其分为中度及重度两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中度急性胆囊炎30例,重度急性胆囊炎18例,均顺利完成PTGBA操作,其中30例中度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有28例经首次PTGBA获得满意疗效,2例经二次PTGBA获得满意疗效,18例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有8例经首次PTGBA获得满意疗效,10例经二次PTGBA或经PTGBD获得满意疗效,所有的病人均未发现与PTGBA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PTGBA治疗中、重度急性胆囊炎是简单、安全、有效的,可以在床边进行,可重复进行,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尤其适用于中度急性胆囊炎患者。 张化玉 高福洋 左东明 施保柱 王艳杰关键词:B超 急性胆囊炎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2016年 目的:探索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52例先天性巨结肠中16例合并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并发小肠结肠炎12例,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4例;术前患儿8例行结肠造口术,4例保守治疗,6例痊愈,2例死亡;术后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2例死亡,2例痊愈。结论:术前梗阻及术后吻合口狭窄是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及时解除梗阻并注意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提高治愈率。 沈太伟 高福洋 赵志国 杨涛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