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
- 作品数:84 被引量:1,59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秋季喀拉海海冰对2020和2021年12月京津冀冷暖反相的影响
- 2024年
- 京津冀2020年12月气温异常偏低,而2021年12月异常偏高。这两年冬季均处在拉尼娜背景下,但秋季喀拉海海冰异常有明显差异,可能是京津冀这两年12月气温异常潜在的外强迫信号。这2年秋季喀拉海海冰通过中高纬温度经向梯度差异引起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导致京津冀12月气温异常。2020年秋季喀拉海海冰异常偏少,导致12月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亦偏强,欧亚地区为典型的经向环流,造成京津冀12月气温异常偏低,而2021年的秋季海冰和12月环流形势均与2020年相反。
- 车少静高辉韩世茹李晓帆杜浩昱
- 关键词:京津冀
- 南半球热带外准半年振荡及IAP9L AGCM模拟检验被引量:2
- 2006年
- 基于1979—2000年的NCEP/NCAR海平面气压和位势高度场资料分析了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准半年振荡(半年波)现象。结果表明: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南半球对流层低层的中高纬度和中高层的热带地区。对南半球热带外大气而言,40°S和65°S是低层大气环流准半年振荡最为显著的两个纬度带,半年波的贡献都超过了70%,低层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平面气压场季节变化的反位相也主要体现为各自半年波分量变化的反位相。在此基础上,检验了IAP 9L AGCM(大气物理研究所9层大气环流模式)对这一现象模拟的能力,模拟结果显示,模式成功模拟了65°S处海平面气压场的准半年振荡现象,其振幅略低于观测结果,但模式对40°S处气压场准半年振荡的模拟效果较差。
- 高辉薛峰
- 关键词:海平面气压数值模拟
- 2023年汛期气候预测效果评述及先兆信号分析
- 2024年
- 2023年夏季,我国整体表现为高温少雨的特征,旱涝分布不均。夏季台风虽然生成和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偏少,但破坏力极强。华北、西北等地阶段性高温事件异常突出,但长江流域的高温干旱强度明显弱于2022年同期。从预测效果来看,2023年汛期预测较好把握了我国北方主雨带特征,对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海河流域可能出现的较重汛情做出了准确的预测预警。对夏季热带气旋的生成个数、主要路径、影响区域等的预测与实况较为相符。对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的特征预测与实况一致,并明确指出,长江流域发生类似2022年夏季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干旱事件的可能性低。汛期预测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华南等地的降水预测与实况出现较大偏差,对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过程极端性估计不足。针对2023年汛期降水的先兆信号及其预报性能进行了回顾和评估,无论是年代际尺度还是年际尺度外强迫信号,均对我国北方主雨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同时,几乎所有先兆信号都对华南降水给出了一致的错误信息,是导致华南降水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
- 支蓉高辉孙冷
- 关键词:夏季降水高温热浪热带气旋
- 淮河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48
- 2006年
- 基于我国台站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ERSST资料讨论了淮河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淮河夏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在突变之前,其降水呈线性减少趋势,而在其后降水呈线性增加趋势;同时,淮河夏季降水与前期ENSO的对应关系在突变前后有明显的差异,在突变前,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为显著的负相关,而在突变后,相关值转为弱的正相关。滑动相关结果显示:近20年是整个研究时段中二者对应关系最弱的时期。进一步研究发现:淮河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对应关系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经历了一个年代际变化,在突变前,淮河夏季降水与副高强度呈正相关,突变后则为负相关。其中淮河8月降水在突变前主要受副高脊线位置和副高北界影响,突变后则主要受副高面积和强度影响。即ENSO对淮河夏季降水预测的参考意义正在减弱,同时副高对降水的作用方式正在转变。
- 高辉
- 关键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
- 副热带东南太平洋海温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本文使用的降水资料为中国气象局最新提供的1981~2013年全国两千多站逐日降水资料。由于内蒙古东部降水特征和影响系统与黑龙江、吉林、辽宁十分相似,因此选取120°E以东,38°N以北的区域作为东北地...
- 高晶高辉
- 关键词:SUBTROPICALPACIFICNORTHEASTERNPACIFICSUBTROPICAL
- 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被引量:66
- 2006年
- 基于NCEP/NCAR资料分析了对流层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变化,指出越赤道气流中心在低层位于925hPa,在高层位于150 hPa。东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是一种典型的季风型气流,而西半球越赤道气流具有信风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低层的索马里和南海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季风爆发前2候,索马里急流有一次迅速的增强,这一增强有利于加速孟加拉湾地区西风的向东扩展,并使控制在南海上空的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同时,南海越赤道气流的迅速增强也推动副高北上,共同促使南海夏季风全面爆发。不仅如此,二者对季风爆发的早晚也有重要影响,当前期这两支越赤道气流建立偏早、强度偏强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易偏早。反之,当其建立偏晚、强度偏弱时,季风爆发易偏晚。
- 高辉薛峰
- 关键词:越赤道气流
- 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南半球海冰密度资料及中国台站降水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季节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对南半球热...
- 高辉
- 关键词:南极涛动南极海冰
- 文献传递
- 秋行夏令:2021年10月初北方致灾性持续暴雨及水汽极端性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2021年10月3—6日,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极端强降水过程,暴雨中心稳定维持在陕西中部、山西、京津冀、辽宁等地南部和山东北部,给上述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台站观测降水、NCEP/NCAR和ERA5再分析资料诊断了本次降水过程的极端性。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无论是降水强度、持续时长还是经向水汽输送均表现出典型北方夏季暴雨和大气环流配置特征。上述五省二市区域平均的过程累计雨量强度远远超过秋季其他暴雨个例,即使在夏季也位列第二。本次过程的极端性与强降水中心稳定在上述地区密切相关。上述五省二市区域平均降水连续4日均超过15 mm,这在秋季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除过程的极端性强外,9月山西等地降水异常偏多对10月初秋涝也起到了叠加作用。本次秋涝对应的大气环流呈现出典型的北方夏季主雨季环流型,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西偏北,副高西侧的经向水汽输送异常强盛,同时10月4—6日北方地区发生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冷暖气流交汇在上述地区。水汽收支计算表明,本次过程的经向水汽输送强度为秋季历史之最,甚至超过了盛夏时期北方大部分暴雨过程水汽输送强度。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仲秋时节亦可产生有利于北方极端持续暴雨的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并导致秋涝发生。
- 车少静李想丁婷高辉
-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深对流传播的多向性被引量:4
- 2009年
- 根据1979-2004年NCEP/NCAR的逐日OLR资料,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热带深对流的纬向和经向传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热带深对流的传播方向无论是纬向还是经向在各年都不尽相同,亦即具有多向性。在纬向上,南海季风区深对流既可以由孟加拉湾向东传播到南海,也可以由西太平洋向西传播到南海,也可在南海地区直接生成。但在此时期,印度季风区纬向传播相对单一,主要为向西传播。在经向上,南海地区的对流活动可以受到来自南半球热带地区和北半球中纬度的共同影响,但印度季风区主要受热带地区对流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期季风区对流活动远比印度季风区复杂,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深对流云系既可来源于其东西侧,也可来源于其南北侧,或是局地发展。作者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不同深对流来源的机制,发现低空副高不同的移动路径是造成这一多样性的可能原因,这可能也是目前对部分年份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确定存在争议的原因。
- 高辉
- 关键词:热带对流多向性
- ENSO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指示意义的减弱
-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二十年来ENSO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对应关系已大大衰减,其在预测中的指示意义也相应减弱,具体表现在七十年代中期之前,当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低)时,华北和江南南部的多数测站夏季降水偏多(少),淮河...
- 高辉王永光
- 关键词:ENSO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