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小果

作品数:37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胃癌
  • 7篇基因
  • 5篇代谢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脂肪
  • 5篇螺杆菌
  • 5篇肝病
  • 5篇HP感染
  • 4篇脂肪性
  • 4篇脂肪性肝病
  • 4篇胃癌患者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老年
  • 4篇非酒精性
  • 4篇癌患者
  • 3篇蛋白

机构

  • 37篇甘肃省人民医...
  • 7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37篇魏小果
  • 15篇杨帆
  • 11篇石玉萍
  • 6篇李娟
  • 6篇高翔
  • 6篇詹丽
  • 5篇卢启明
  • 3篇康国兰
  • 2篇刘芳
  • 2篇成功
  • 2篇王江业
  • 2篇张岫兰
  • 1篇孙莹
  • 1篇柳鹏程
  • 1篇张丽萍
  • 1篇张启科
  • 1篇马欣
  • 1篇马惠民
  • 1篇杨玉霞
  • 1篇刘燕君

传媒

  • 4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西部中医药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药世界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新中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_(44)V_6基因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检测CD_(44)V_6在胃癌及癌前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_(44)V_6的表达。结果CD_(44)V_6与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D_(44)V_6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D_(44)V_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CD_(44)V_6的表达,为探讨胃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机理以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魏小果石玉萍
关键词:CD44V6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生存期
胃癌患者KAI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92例胃癌石蜡标本及正常胃黏膜KAI1的表达水平。结果92例胃癌组织中KAI1的阳性率为42.8%,而正常胃组织的阳性率为80.0%。KAI1的低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广泛存在KAI1的表达异常,其表达异常可作为胃癌生物行为恶性程度、转移和复发以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魏小果石玉萍刘芳
关键词:胃癌KAI1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常见肌肉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世界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广泛涉及肝脏的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骼肌可通过释放鸢尾素、成纤维生长因子-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等肌肉因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产生影响。本文对部分常见的肌肉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及其在该病中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赵鑫赵新艳杨帆魏小果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代谢脂代谢氧化应激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14%,对照组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明显少(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年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输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
魏小果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
2004年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以排便频率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我们采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于下。
魏小果石玉萍
关键词:六味能消胶囊老年功能性便秘大黄苏打片
胆外疾病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6年
胆囊结石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多认为是在遗传背景下,由多种因素介导而成,包括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肠道胆固醇吸收过多、胆汁中胆固醇成核异常、胆囊动力学功能障碍及胆汁淤积等。回顾性分析了上述机制对胆外疾病与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着重探讨了代谢综合征、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等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以上疾病可能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通过对以上胆外疾病的积极干预,可望为胆囊结石的防治拓展新的思路。
李娟魏小果卢启明詹丽柳鹏程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代谢综合征X肝疾病胃肠疾病肠杆菌科
HP感染与胃癌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魏小果李娟高翔康国兰詹丽张岫兰卢启明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作为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定论,但Hp是否是促进胃癌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尚待研究,联合应用CK-19、CK-20等多种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转移。该项目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病例组和...
关键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微转移
大肠腺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大肠癌早期预防及诊疗水平。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住院的212例大肠腺瘤病人为病例组,2017年6—12月我院内镜室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150人为对照组。采用以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肠腺瘤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慢性腹泻、黏液血便、经常便秘、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肿瘤家族史、阑尾切除史、经常吸烟(≥10支/天、≥1年)、肿瘤标志物CEA升高是大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家族史、阑尾切除史、经常吸烟(≥10支/天、≥1年)、CEA升高、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高龄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
王倩凤詹丽魏小果李娟杨帆
关键词:大肠腺瘤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
微小RNA-143-3p靶向调控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miR-143-3p靶向调控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3-3p与KRAS基因的靶向关系。将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的胃癌细胞株转染分组,将筛选人胃癌细胞株按照不同转染构建分为6组,miR-143-3p mimic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miR-143-3p Inhibitor NC组、miR-143-3p mimic组、miR-143-3p Inhibitor组、si-KRAS NC组、si-KRAS组、miR-143-3p Inhibitor+si-KRAS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KRAS是miR-143-3p靶基因。miR-143-3p mimic组的miR-143-3p表达量高于NC组(t=17.630,P<0.05),在miR-143-3p inhibitor组中表达量低于NC组(t=20.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miR-143-3p mimic组(mRNA:KRAS为1.00±0.05比0.33±0.03,t=19.900;ERK为1.00±0.05比0.27±0.01,t=24.800;JNK为1.00±0.06比0.60±0.04,t=9.608;E-cadherin为1.00±0.04比1.69±0.06,t=16.570;N-cadherin为1.00±0.03比0.54±0.04,t=15.930;Snail为1.00±0.05比0.39±0.03,t=18.120;蛋白:KRAS为0.54±0.04比0.23±0.01,t=13.020;ERK为0.63±0.04比0.30±0.01,t=13.860;JNK为0.71±0.05比0.33±0.02,t=12.220;E-cadherin为0.85±0.05比1.20±0.06,t=7.762;N-cadherin为0.44±0.03比0.36±0.02,t=3.843;Snail为0.50±0.03比0.25±0.01,t=13.690)中KRAS、p-ERK/ERK、p-JNK/JNK、N-cadherin和Snail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低于NC组,而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高于NC组,细胞增殖(miR-143-3p mimic组:48 h为1.124±0.060比0.978±0.050,t=3.238;72 h为2.545±0.120比2.122±0.110,t=4.501;si-KRAS组:48 h为1.140±0.060比1.020±0.060,t=2.449;72 h为2.500±0.120比2.070±0.100,t=4.768)及侵袭能力(miR-143-3
魏小果杨帆成功赵鑫
关键词:增殖
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膳食结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分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膳食结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给予基于肠道菌群的膳食结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风险分级、肠道菌群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风险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P=0.096)。干预后试验组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肠道菌群的膳食结构干预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分级,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提高肝功能和血脂指标。
魏小果成功王江业杨帆李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肠道菌群膳食结构肝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