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民

作品数:43 被引量:33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病毒
  • 14篇HIV-1
  • 13篇艾滋病
  • 11篇免疫缺陷
  • 10篇人类免疫
  • 10篇人类免疫缺陷
  • 10篇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毒
  • 10篇艾滋病病毒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7篇流行病
  • 6篇毒株
  • 6篇流行病学
  • 6篇基因
  • 6篇分子流
  • 6篇分子流行病学
  • 6篇感染者
  • 4篇亚型毒株
  • 4篇流行株

机构

  • 3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0篇南开大学
  • 4篇沈阳医学院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沈阳市传染病...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天津市第二人...

作者

  • 42篇魏民
  • 23篇邢辉
  • 16篇梁浩
  • 13篇关琪
  • 12篇洪坤学
  • 10篇马鹏飞
  • 8篇黄海龙
  • 7篇陈钊
  • 7篇全宇
  • 5篇冯毅
  • 5篇赵全壁
  • 4篇陈健平
  • 4篇司雪峰
  • 3篇陈建平
  • 3篇任莉
  • 3篇陈园生
  • 3篇郝彦玲
  • 3篇陈亮
  • 3篇张卓然
  • 3篇王吉春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性病艾滋...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第二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HIV-1主要流行重组株B/C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流行重组株B/C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变异特点,探讨这些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使用GCG和Bioedit软件中的程序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同时进行网上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总计154份样品中CRF07-BC为120份,CRF08-BC为34份,两种亚型有较广泛的分布,CRF07-BC与标准株的平均基因离散率为(5.748±1.352),CRF08-BC与标准株的平均基因离散率为(1.259±1.931)。结论我国流行重组株CRF07-BC比CRF08-BC有较长的流行时间,CRF07-BC与CRF08-BC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相比,主要为半胱氨酸富含区和核心区的变化。在这两个区位点变化可能影响Tat与细胞因子如cyclinT1的结合能力,而成为CRF07-BC在我国流行中获得传播优势的原因。
黄海龙邢辉马鹏飞关琪魏民洪坤学陈建平梁浩司雪峰全宇谢必峰邵一鸣
关键词:HIV-1
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流行毒株V_3环序列变异性的研究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研究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V3环序列的变异性。方法 对中国1996~2000年491例HIV-1感染者env基因C2-V3区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测序,测得的序列经DNA软件编辑后,用Wisconsin公司GCG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从核酸序列可以看出,V3环的核苷酸存在着点突变和基因的漂移。各亚型流行株V3顶端的四肽特征主要为:GPGQ 72.6%,GPGR 13%,GPGK 7.6%,其它形式6.7%。在V3环氨基酸序列11、25位点未同时出现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基因离散率的分析表明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中国V3环顶端四肽序列主要为GPGQ,从1990的10%、1993年的29%上升到2000年的72.6%。而GPGR则从1990年的80%、1993年的57%下降到2000年的13%。更加证明了在中国存在着HIV-1毒株V3区顶端四肽由GPGR向GPGQ漂移的现象。从V3环序列的高度变异性分析表明中国正处于HIV快速流行期。
赵全壁潘品良温宁邢辉陈钊魏民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1型漂移
人体细胞膜跨膜蛋白丝氨酸整合因子3和5的抗艾滋病毒作用
2017年
艾滋病病毒(HIV-1)中的Nef蛋白具有重要的维持患者病毒高载量、加快疾病进展、下调CD_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等多种分子,增强病毒的复制能力和感染性等多种功能。然而,20多年来,Nef蛋白增加病毒感染性的机制并不清楚。最近的进展表明,人体细胞膜跨膜蛋白丝氨酸整合因子3和5(serine incorporator 3,SERINC3 and SERINC5)具有重要的抗病毒作用,而HIV-1编码Nef蛋白拮抗这一作用。
魏民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NEF蛋白
2013—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奖成果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析2013—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奖成果,探讨其科研工作特点,为进一步理顺科研与疾病防控事业之间的关系、做好科研组织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3—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奖成果资料,从获奖数量与等级、学科分布、研究类型、第一完成人年龄结构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比2003—2012年与2013—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奖成果在研究类型和第一完成人年龄结构的差异。结果2013—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有获奖成果99项,学科专业分布在病毒学、细菌学等传染病领域,成果类型以应用研究为主。与2003—2012年的获奖成果相比,开发性研究的成果显著增加,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年龄分布的高峰向后推迟了5~10岁。结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技术支撑,应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均衡发展,注重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加强人员梯队建设。
杨剑李晓杰秦宇刘天琪陈园生陈亮魏民王吉春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获奖成果科研管理
重庆市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对重庆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相结合,对重庆市HIV/AIDS的疫情特征进行分析,对重庆市HIV毒株作基因序列分析,总结其传播途径与亚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亚型在重庆市流行的时间及变异程度,并提出预防控制工作重点。结果 目前重庆市HIV感染率达11.7/10万,女性感染者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流行毒株有B’、C、E、G4种亚型,C亚型占优势,G亚型为全国首次发现。结论 重庆市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深入开展研究,并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韩梅凌华王俊钱天学陈钊魏民
关键词: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艾滋病病毒感染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基因序列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DNA序列分析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建立排除污染、进行序列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 950份HIV 1样品DNA基因序列结果的分析,查找序列读取及序列分析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可能导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结果 在使用各种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时,两样本之间的基因距离为 0;两样本所测区段的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或相差甚微;样本与实验室内所构建的克隆株之间的基因距离过近,同源性达到 99%以上;两个独立传播的群体之间个别样本的互混等指标均提示存在污染的可能。结论 构建基因进化树和将样本的核苷酸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后构建共享序列,是一种很好的发现序列质量问题、进行序列质量控制的方法。
关琪邢辉黄海龙魏民洪坤学马鹏飞梁浩张卓然邵一鸣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克隆株HIV-1DNA序列分析基因进化
甘肃省HIV-1毒株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对甘肃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HIV)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3份甘肃省HIV-1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甘肃省流行的HIV-1分属B’亚型(6例)、C亚型(1例)、CRF-BC亚型(16例)。其中CRF-BC亚型(70%)为主要流行毒株。结论甘肃省HIV-1流行亚型以重组毒株CRF-BC为主,在吸毒人群中广为流行;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控,是遏制艾滋病在甘肃省蔓延的重中之重。
王炳涛邢辉于爱玲邱照铸石林魏民席沧海马鹏飞赵煜君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1型
具有抑制HIV-1的卷曲螺旋结构蛋白8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具有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卷曲螺旋结构蛋白8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人体细胞产生的卷曲螺旋结构蛋白8(Coiled-coil?domain?containing?protein?8,CCDC...
魏民 邵一鸣 劳闰斯·克雷曼
河南省HIV流行毒株env膜蛋白基因C_2-V_3区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艾滋病病毒Ⅰ型 (HIV 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 ,对河南省内 2 8份HIV 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并对C2 V3 及其邻区 35 0~ 4 5 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 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 5 72 % ,与流行于云南省的 (泰国B)毒株基因距离为 5 80 % ,与欧美B亚型基因距离为 18 0 5 % ,而与其它A、C、D、F、G、H、J、O等亚型的基因距离均在 2 4 %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 ,2 8份样本与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对于其V3 环四肽序列的分析表明 ,具有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的 8例 ,占 2 8 5 7% ;具有欧美B亚型基因型GPGR的 13例 ,占 4 6 4 %。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 ,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省 ,在河南省流行的时间约在 6~ 10年 ,其V3 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崔为国邢辉王哲黄海龙李宏马鹏飞薛晓玲魏民朱新朋邵一鸣
关键词:基因变异
山东省HIV-1C亚型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HIV -1C亚型毒株在山东省不同人群中的流行传播情况 ,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 采集 7份HIV -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防凝血 ,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 ,获得包膜蛋白 (env)基因的核酸片段 ,并对其C2 -V3及邻区的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7份血样均为HIV -1C亚型感染 ,系统树和基因距离分析发现 ,其中 5株靠近 0 7-BC重组毒株 ,2株靠近 0 8-BC重组毒株。结论 山东省C亚型有重组株存在的可能 ,且人群分布广 ,传播途径多样 。
傅继华李盛长梁浩邢辉张静魏民刘学真黄涛邵一鸣
关键词:C亚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