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勇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弓形虫
  • 3篇旋毛虫
  • 3篇基因
  • 3篇ELISA
  • 3篇虫病
  • 2篇蛋白
  • 2篇旋毛虫感染
  • 2篇血清
  • 2篇原基因
  • 2篇融合蛋白
  • 2篇丝虫
  • 2篇马来丝虫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抗原基因
  • 2篇克隆
  • 2篇家兔
  • 2篇弓形虫感染
  • 2篇P30
  • 2篇P30基因

机构

  • 13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作者

  • 13篇黄勇
  • 11篇古钦民
  • 9篇李瑛
  • 6篇何深一
  • 4篇禹卉
  • 2篇丛华
  • 2篇戴高升
  • 1篇韩玉敏
  • 1篇赵跃然
  • 1篇古饮民
  • 1篇范光辉
  • 1篇袁方曙
  • 1篇陈慧红
  • 1篇游力
  • 1篇郭淑玲
  • 1篇李英
  • 1篇姜淑芳
  • 1篇王伟

传媒

  • 8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形虫感染对先天颅面畸形的影响
1998年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3例先天颅面畸形患儿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和IgG,阳性率分别为9.43%和11.32%,对照组为2.7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患儿母亲的职业、生活习惯及有无与猫密切接触史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先天颅面畸形病因中,弓形虫感染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庄炤霞李瑛黄勇古钦民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ELISAIGM
贾第虫病14例分析
1995年
贾第虫病(Giardasis)是出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所致人体消化道中常见的鞭毛虫病。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热带、温带多见。世界范围内的检查,感染率为2.4~67.5%,国内部分地区的检查,感染率在0.16~20%之间。在欧美等国多次发生爆发性流行。由于在旅游者中发病率高,
古钦民李瑛黄勇代高升
关键词:贾第虫病流行病学
藏胞牛带绦虫感染的诊治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藏胞牛带绦虫感染的诊治研究李瑛禹卉古钦民韩玉敏代高升黄勇何深一郭淑玲袁方曙山东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济南250012)牛带绦虫(Taeniasaginata)又称牛肉绦虫、肥胖带绦虫或无钩绦虫。在我国古医书中称为白虫或寸白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20...
李瑛禹卉古钦民韩玉敏代高升黄勇何深一郭淑玲袁方曙
关键词:牛带绦虫
产妇弓形虫感染血清学检测的研究
1996年
孕妇妊娠期间感染弓形虫,可致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型和先天性弓形虫病。弓形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国外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达20%以上。国内各地调查情况表明,阳性率相差较大。作者对济南及其郊区产妇475人静脉血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李瑛黄勇何深一古钦民
关键词:产妇弓形虫感染血清学诊断
弓形虫P30抗原基因的PCR扩增及克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根据已发表的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分别在其正义链和反义链的5′末端加上了BamHⅠ和EcoRⅠ的酶切位点,利用PCR技术获取P30抗原基因整个开放阅读框架的碱基序列。PCR产物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与经同样两种内切酶切割的质粒载体pBluescriptSK连接构成重组质粒pBluescriptSK-P30,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遗传标记筛选、PCR扩增及酶切分析对重组子进行了鉴定,为进一步选择真核系统或原核系统体外表达该抗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姜淑芳古钦民黄勇何深一李瑛禹卉
关键词:弓形虫抗原PCR基因克隆
弓形虫P30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0年
为获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弓形虫 P30蛋白 ,采用定向克隆的方法 ,自行设计引物通过 PCR扩增得到 P30基因片段 ,用 Eco R 和 Sal 双酶切后 ,连接到同样双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 (p BV2 2 0和 p MAL P2 )上 ,转化大肠杆菌 DH5 α,分别得到含重组质粒 p BV2 2 0 - P30和 p MAL P2 - P30的工程菌。扩菌提取质粒经过酶切分析和 PCR扩增鉴定后 ,证实 P30基因的两个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丛华古钦民赵跃然游力黄勇王伟
关键词:弓形体P30基因克隆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基因( P30)大肠杆菌中以融合蛋白形式的初步表达(英文)被引量:4
1999年
根据已发表的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P30)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 P30 基因,将 P30 基因克隆入表达质粒p G E M E X1 中,经酶切鉴定后,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 J M 109( D E3 ),宿主菌经 I P T G 诱导表达后,产物进行 S D S P A G E和 W 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 P30 基因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
古钦民陈慧红黄勇李瑛禹卉
关键词:弓形虫表面抗原
同种不同来源马来微丝蚴功能差异研究
1996年
本文比较观察了血液和腹腔来源马来丝虫微丝蚴在中华按蚊体内的穿壁和发育情况。血液来源微丝蚴有84%于感染蚊2h内穿过蚊胃壁,而腹腔来源微丝蚴2h内仅有19%穿过胃壁,4h后穿壁率达61%。无论来源如何,穿过胃壁的微丝蚴可在蚊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幼虫。
何深一李瑛黄勇古钦民戴高升
关键词:马来丝虫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
弓形虫P30基因MBP融合蛋白的表达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 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中表达。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弓形虫P30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并在引物5’端分别引入限制性内切酶EcoRI、SalI酶切位点,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 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30 基因片段,插入pMALP2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α感受态细胞,于氨苄L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经过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子。将阳性重组子经IPTG诱导表达,SDS- 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从弓形虫RH 株DNA中扩增出976bp 的P30 基因,构建成功pMALP2 - P30 重组质粒;SDS- PAGE电泳及Western - blot 显示MBP/P30 融合蛋白条带的分子量约为77-5kD,减去MBP的分子量43kD,得出P30 蛋白分子量为34-5kD,且能被弓形虫高免鼠血清识别。结论 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获取P30 基因,并成功构建pMALP2 - P30 重组质粒,诱导表达了P30 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P30 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对动物的免疫原性研究作好准备。
丛华古钦民黄勇李瑛禹卉
关键词:弓形虫P30基因融合蛋白基因表达MBP
淡色库蚊对马来丝虫不易感机理的研究
1996年
应用马来丝虫易感媒介中华按蚊和不易感媒介淡色库蚊研究了丝虫对蚊虫不易感的机理,并进行了比较观察。93%的马来微丝蚴不能穿过淡色库蚊胃壁,为其不易感染的主要原因,少数穿过胃壁的微丝蚴,在从血腔向胸肌的移行过程中被黑化反应杀死,构成其不易感的另一重要因素。
何深一李瑛古钦民黄勇戴高升
关键词:马来丝虫蚊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