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哲
-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γ射线辐照水稻成熟花粉的杂交后代突变效应分析被引量:12
- 2003年
-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简便、行之有效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技术的工作程序 ,解决了水稻成熟花粉保鲜的技术难关 ,提出了水稻成花粉适宜诱变剂量为 4 6Gy左右 ,确认了辐照花粉杂交后代以产生数量性状突变为主 ,第三代较第二代出现更多的突变性状 ,扩大了突变幅度 ,而且随着世代的递增 ,突变性状有累加的现象 ,大部分株系在第五代即可稳定。利用本项技术获得了一批熟期提早或推迟 15天以上 ,株高变矮或增高 10cm以上、稻谷增长 5mm ,米长增加 4 4mm ,长宽比最大达 4 5 ,千粒重较起始种增减 10 2 3g等特殊性状的一批新种质。本研究初步认为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主要是诱发DNA位点的突变 ,同时存在隐性突变 ,在水稻及其它作物育种中具有应用前景。
- 王侯聪邱思密陈如铭方亚顺杨觉民黄厚哲黄育民
- 关键词:水稻Γ射线辐照诱变杂交后代诱变育种
- 蓝藻基因表达载体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被引量:22
- 2001年
- 蓝藻是一类具植物型放氧光合作用特性的原核生物 .多数蓝藻富含营养物质 ,无毒 ,是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独特受体系统 .因此 ,构建适用于蓝藻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载体系统 ,并用于表达药物活性肽基因 ,已成为当前蓝藻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课题组 10多年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蓝藻基因工程研究 ,从蓝藻 Plectonema botyanum中分离得到了约 1.5kb的小质粒 ,以此为出发质粒 ,构建了蓝藻穿梭质粒 p PRS- 1和穿梭质粒表达载体 p PKE2 ;同时根据 DNA片段同源重组的性质 ,构建了蓝藻 Calothrix sp.PCC76 0 1、Synechococcus sp.PCC794 2的基因整合平台系统 .在国家 86 3项目经费资助下 ,利用构建的蓝藻质粒载体和基因整合平台系统 ,把人源胸腺素基因转入蓝藻 Calothrix sp.PCC76 0 1和 Synechococcus sp.PCC794 2 ,并能高效表达 ,首次获得了可直接口服的含人源胸腺素的转基因蓝藻 ,这对研究和开发基因工程口服药物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
- 楼士林章军吴巧娟刘仁海周克夫徐虹徐惠娟黄厚哲
- 关键词:蓝藻基因工程原核生物基因表达
-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被引量:22
- 2001年
- 简述自 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 ,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 .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创建了一条高效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新途径 .将优质、抗病和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基本解决了优质不高产 ;优质不抗病 ;大粒不优质和早稻难优质等难题 .选育出福建省第一个优质早籼新品种“佳禾早占”,成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早稻品种之一 ,累计推广 10万 hm2 .
- 王侯聪邱思密陈如铭方亚顺杨觉民辛泽毓黄厚哲
- 关键词:早籼稻品种选育辐照诱变营养品质
- γ射线辐照水稻成熟花粉的突变效应分析及应用
- 本研究以麻85和白85为亲本材料,Co为辐射源,用γ射线辐照水稻成熟花粉后授回原种,研究其后代的突变效应。解决了水稻成熟花粉保鲜的技术难关,并建立了一套简便、行之有效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技术的工作程序。研究表明辐照致使...
- 江良荣王侯聪邱思密陈如铭方亚顺杨觉民黄厚哲黄育民
- 文献传递
- 一种蓝藻质粒DNA的快速检测法
- 1989年
- 蓝藻(blue-green algae)也称蓝细菌(cyanobacteria),具高等植物型放氧光合作用。蓝藻在原初生产力和固氮方面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证明,一些蓝藻的固氮作用与光合放氧过程同在一个细胞中进行。有些蓝藻富含蛋白质,可作为天然的蛋白质来源。蓝藻在环境保护中也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蓝藻基因工程蓬勃兴起。蓝藻的质粒是隐秘性质粒。迄今构建成功的蓝藻基因载体,都是嵌入了大肠杆菌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的蓝藻质粒。质粒检测是蓝藻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由于蓝藻与细菌之间细胞组成与结构上的差别。
- 沈淞海黄厚哲
- 关键词:蓝藻质粒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