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雨轩

作品数:21 被引量:12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黄鱼
  • 11篇耳石
  • 7篇小黄鱼
  • 6篇大黄鱼
  • 5篇刀鲚
  • 3篇放流
  • 3篇长江口
  • 2篇盐度
  • 2篇幼鱼
  • 2篇增殖放流
  • 2篇指纹
  • 2篇指纹识别
  • 2篇稚鱼
  • 2篇日轮
  • 2篇生长率
  • 2篇矢耳石
  • 2篇仔鱼
  • 2篇仔稚鱼
  • 2篇洄游
  • 2篇氯化

机构

  • 15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江苏省海洋水...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唐山市科学技...

作者

  • 21篇黎雨轩
  • 8篇李圣法
  • 6篇徐浩
  • 5篇程家骅
  • 5篇谢松光
  • 5篇杨林林
  • 5篇袁兴伟
  • 5篇张辉
  • 5篇张翼
  • 4篇何文平
  • 4篇刘尊雷
  • 4篇李钟杰
  • 4篇徐献明
  • 3篇严利平
  • 2篇凌建忠
  • 2篇刘丽
  • 2篇林楠
  • 2篇刘楚吾
  • 2篇姜亚洲
  • 2篇王中铎

传媒

  • 4篇海洋渔业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第一届海洋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对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仔稚鱼的矢耳石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一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过渡时形成的次生核;三门湾和吕四近岸海域在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次生核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生长较快的个体,第一次生核形成的时间也较早,次生核数量亦多;两个海域小黄鱼的耳石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吕四近岸的个体在仔鱼期耳石生长率更快(均值为0.039),第一次生核形成时间较短(均值为37日龄),次生核数量较多(7~8个),表明吕四近岸个体具有较快的生长率和发育速度,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吕四近岸的个体在仔鱼期所经历的水温较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矢耳石的微结构特征可以反映野生小黄鱼的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不同海区小黄鱼仔稚鱼的矢耳石微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于区分小黄鱼不同海域栖息的个体,将为小黄鱼早期资源补充过程和早期选择性死亡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黎雨轩汤建华徐献明许津刘志远徐浩程家骅
关键词:小黄鱼耳石日轮生长率
军曹鱼的分子遗传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线粒体DNA(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对广东湛江近海军曹鱼 Rachycentron canadum 的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了研究。RAPD研究结果显示 17 个引物共检测到 119 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 P 为80.85%,遗传相似系数S为 0. 740 0,遗传距离 D 为 0. 260 0, Nei 基因多样性指数 H 为0.300 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49 8。结果表明,军曹鱼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用 19种识别5、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军曹鱼的mtDNA RFLP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其mtDNA物理图谱;用引物 5’ GTG ATC TGA AAA ACC ACC GTT G 3’和 5’ AAT AGG AAGTAT CAT TGC GGT TTG ATG 3’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b区段,得到稳定的850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用18种识别4—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片段的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序列。
刘楚吾刘丽王中铎黎雨轩
关键词:军曹鱼
环境因子对大黄鱼耳石钡元素富积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Sr)元素组(低、中、高)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钡(Ba)元素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锶元素含量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盐度的影响最大,锶元素的影响其次,温度的影响最小,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所有试验组中,耳石钡分配系数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减少,而耳石Ba/Ca值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是影响大黄鱼耳石Ba/Ca值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锶元素的影响都很小,盐度对耳石Ba/Ca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水中Ba/Ca值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所有试验组中耳石Ba/Ca值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盐度与耳石Ba/Ca值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反演大黄鱼所经历的盐度史。
黎雨轩徐浩张翼张辉徐献明李圣法
关键词:大黄鱼耳石盐度
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小黄鱼稚幼鱼耳石元素指纹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五个海域(芦潮港、象山、三门湾、温岭、吕四)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稚幼鱼耳石核区元素指纹进行了测定。运用方差分析方法(MANOVA和ANOVA)检验不同海域小黄鱼群体耳石元素比值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FA)方法对不同海域的小黄鱼群体进行了群体属性判别,并运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评估了模型的判别成功率。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小黄鱼耳石核区的元素比值呈极显著差异(Wilk’s Lambda检验,F4,131=28.00,P<0.01)。各元素比值的ANOV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Zn∶Ca呈显著性差异外(P<0.05),Li∶Ca、Mg∶Ca、Mn∶Ca、Sr∶Ca、Na∶Ca和Ba∶Ca呈极显著差异(P<0.01)。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小黄鱼群体的总体判别成功率为70.6%,其中吕四小黄鱼群体的判别成功率最高,为86.2%;温岭最低,为58.3%。黄海南部的吕四小黄鱼群体可以与东海几个群体区分开来,而东海的几个小黄鱼群体难以有效区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LA-ICP-MS的耳石元素指纹分析技术能够对不同的鱼类群体进行识别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徐浩黎雨轩张翼张辉刘尊雷李圣法
关键词:小黄鱼稚幼鱼近岸海域
环境因子对大黄鱼耳石锶元素富积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元素组(1x、2x、3x)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锶元素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耳石中Sr/Ca值与海水中的Sr/Ca值均呈线性关系;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锶元素浓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影响耳石Sr/Ca值的环境因子中,海水Sr/Ca值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影响其次,盐度的影响最小;温度、盐度和锶元素浓度差异较大时,对耳石锶分配系数都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没有添加锶元素的实验组(低锶组)中,温度(18℃和26℃)和盐度(17和34)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水温较高(26℃)时,锶元素浓度和盐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张翼黎雨轩徐献明黄佳华高银生徐浩程家骅
关键词:大黄鱼耳石盐度
刀鲚和凤鲚的分子鉴定及其在仔鱼种类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使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基于400 bp左右的序列分析长颌鲚、短颌鲚及凤鲚成鱼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间的遗传距离在0—0.5%之间;凤鲚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分别在7.9%—8.9%和7.7%—8.6%之间。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不能形成彼此独立的分支,而是混合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凤鲚则形成另一个分支。对长江口沿岸区域的鲚属仔鱼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仔鱼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仔鱼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在0.1%—0.5%之间,而与凤鲚的遗传距离为8.3%—8.8%。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仔鱼与长颌鲚、短颌鲚聚为一类,而与凤鲚分开,表明分析的仔鱼样品不包括凤鲚个体。由于长江口一般没有短颌鲚分布,这些仔鱼应该都是长颌鲚。
何文平程飞黎雨轩柳明李钟杰谢松光
关键词:长江口刀鲚凤鲚仔鱼CYTB基因
长江口刀鲚耳石年轮确证和年龄与生长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洄游性刀鲚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渔业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资源量严重下降。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长江口刀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和生长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确证刀鲚耳石上年轮,分析刀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评价刀鲚资源状况。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共采集了576尾洄游性刀鲚。对矢耳石横截面分析发现,从耳石核出发,腹侧生长轴具有周期性的直-弯生长模式,直线生长发生在4到12月,弯曲生长在10月到第二年的6月;边缘轮纹增长率分析也表明,这种直-弯生长模式具有年周期性,可以用来鉴定年龄。弯曲生长向下一个直线生长的转换发生在4月至6月间,将此转换定义为年轮标志。年龄分析表明,长江口刀鲚渔获物包括0龄至4龄共五个年龄组,以1龄和2龄个体为主,雌雄个体年龄组成相似,生长趋势也比较接近,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SL=327.69[1-e-0.51(t+0.28)](n=576,r2=0.71,P<0.05),标准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BW=0.54×10-6SL3.36(n=576,r2=0.95,P<0.05)。与20世纪70年代渔获物调查结果相比,现在长江口刀鲚种群明显低龄化和小型化,表明刀鲚资源已严重过度利用。降低刀鲚的捕捞强度是刀鲚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基础。
黎雨轩何文平刘家寿李钟杰谢松光
关键词:长江口刀鲚耳石年龄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动态的比较被引量:11
2013年
根据2006—2007年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种群的生长、死亡参数,比较了两海域小黄鱼资源变动的空间特征差异,并利用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种群渔获年龄主要为0~1+a,以当龄鱼(0 a)为主;平均极限体长(L∞)分别为226.47、257.25 mm,平均生长速度(K)分别为0.39/a、0.43/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分别为-0.80 a、-0.31 a;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1.81/a、3.05/a,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42/a、2.62/a,东海种群的捕捞强度大于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分析显示: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为25%、50%和75%的选择体长分别为103.6、112.4、121.2 mm,东海种群分别为110.5、122.4、130.5 mm,东海种群的开捕体长稍大于黄海南部种群。动态综合模式分析表明,黄海南部种群资源利用参考点E0.1(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曲线初始斜率为10%时的开发率)、E50%(资源量为初始资源量50%时的对应开发率)、E max(最大产量时的对应开发率)分别为0.560、0.386和0.649,东海种群分别为0.563、0.356和0.669,当前开发率已经超过了目标参考点E0.1,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刘尊雷谢汉阳严利平袁兴伟杨林林黎雨轩吴颖程家骅
关键词:小黄鱼
一种大黄鱼增殖放流标志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黄鱼增殖放流标志的方法,包括:在放流大黄鱼的育苗池中加入六水合氯化锶,提高育苗池中水体锶离子浓度至0.05~0.10g/L,对日龄为30~40天的仔鱼进行锶标志,标记时间为10天,标志结束后对耳石磨片进行...
林楠姜亚洲凌建忠袁兴伟杨林林张辉黎雨轩李圣法
文献传递
东黄海小黄鱼育幼群体的耳石元素指纹识别
小黄鱼是我国东黄海重要的长距离洄游性鱼类,我国近岸的渔山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吕四渔场是目前小黄鱼的主要产卵场和育幼场,不同育幼场仔鱼的鉴别对于准确了解小黄鱼的资源补充过程和洄游生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分别于小黄鱼产...
黎雨轩徐浩李圣法
关键词:耳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