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宗利

作品数:40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基因
  • 14篇淋巴
  • 12篇细胞
  • 11篇淋巴瘤
  • 9篇重排
  • 9篇基因重排
  • 7篇石蜡
  • 5篇蛋白
  • 5篇应力性
  • 5篇应力性骨折
  • 5篇石蜡组织
  • 5篇霍奇金
  • 5篇骨折
  • 5篇EB病毒
  • 4篇石蜡包埋
  • 4篇淋巴细胞
  • 4篇酶链反应
  • 4篇免疫
  • 4篇金淋巴瘤
  • 4篇聚合酶

机构

  • 13篇汕头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陕西超英生物...

作者

  • 40篇齐宗利
  • 15篇赵彤
  • 13篇霍霞
  • 12篇韩西群
  • 10篇徐锡金
  • 10篇张宝
  • 8篇陈耀明
  • 8篇朱梅刚
  • 8篇董兆申
  • 7篇彭琳
  • 6篇吴端宗
  • 5篇陈景元
  • 5篇郑良楷
  • 5篇黄宏宇
  • 4篇周新华
  • 4篇丘波
  • 4篇李燕
  • 2篇邓敬兰
  • 2篇郑谨
  • 2篇贺莉

传媒

  • 3篇解放军预防医...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2007年中...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US1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构建FUS1基因慢病毒载体,包装病毒,体外高效感染细胞。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扩增出FUS1基因,并将其接入慢病毒载体pSL6-IRES-EGFP中,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将病毒转染BEL7404和DLD-1细胞,观察病毒转染效果。结果:经过PCR测序鉴定,克隆了pSL6-FUS1-IRES-EGFP重组子;所包装的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效率>90%。结论:成功地克隆FUS1基因于慢病毒载体,制备了高效感染细胞的慢病毒。
张宝霍霞彭琳齐宗利徐锡金李燕郑良楷丘波
关键词:慢病毒属转染
非血缘脐血移植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一例被引量:3
2005年
朱康儿陈洁陈盛亭齐宗利
关键词:非血缘性疾病脐血移植淋巴细胞增殖EB病毒
兔应力性骨折过程中骨骼及骨骼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 SPECT作为诊断依据 ,建立兔应力性骨折 (stress fracture,SF)实验模型 ,观察并探讨 SF发生过程中骨骼及骨骼肌形态的变化 .方法  10只兔作为实验组 ,4只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置于模拟实验装置内 ,使动物产生跑跳运动 .每天跑跳有效次数约 30 0次 . 1wk训练 6 d,共 6 wk.于运动不同时间分别取阳性骨组织和腓肠肌组织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1肉眼可见实验组病变部位骨骼较对照侧突起、肿胀 ,触之较硬 . 2随着运动天数的延长 ,光镜下病变部位骨骼损害加重 . 3连续观察结果发现 ,运动第 2~ 3周肌纤维损伤最为严重 .结论 在 SF发生过程中 ,骨骼肌组织出现损害的日期早于骨组织 ,说明骨骼肌肉的损害很可能是引起
齐宗利董兆申吴端宗陈耀明
关键词:ECT应力性骨折形态学骨骼骨骼肌运动性损伤
实验性应力骨折模型兔的生化指标变化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兔应力性骨折发生过程中 ,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应力性骨折发生机制的关系 .方法 选纯种新西兰雄性大白兔 14只 ,体质量 2 .2~ 2 .6 kg,随机分为实验组 (8只 ) ,对照组 (6只 ) .实验组用电刺激器使兔产生跑跳运动 ,每天 30 0次 ,1wk训练 6 d,共 35 d.之后观察各指标血乳酸、磷脂酶 A2、磷酯酰胆碱、磷酯酰丝氨酸等 .结果 以下指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1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0 .9± 0 .2 )和 (0 .6± 0 .1)mmol· L- 1 ;2腓肠肌匀浆磷脂酶 A2 活性 (3.9± 0 .6 )和(2 .6± 1.0 )μkat;3腓肠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 (PS) (139±5 8)和 (142± 1) mg· g- 1 ;4血清 Zn含量 (17.6± 4.9)和(11.9± 2 .4)μmol· L- 1 ;5肌肉组织 Ca2 + 和 Zn含量实验组分别为 (30 .9± 4.7) ,(2 4.9± 3.8)μmol· L- 1 ,对照组分别为(2 5 .2± 2 .2 )和 (2 0 .3± 1.8) μmol· L- 1 ;6腓肠肌线粒体膜Na+ ,K+ - ATP酶活性和线粒体内 Ca2 + 实验组分别为 (1.11±0 .47) μkat· g- 1 ,(3.6± 0 .5 ) μmol· g- 1 ,对照组分别为(0 .6 1± 0 .2 2 ) μkat· g- 1和 (2 .5± 0 .7) μmol· g- 1 .结论 本结果支持应力性骨折的发生是由于肌肉疲劳和 (或 )受损时 ,缓冲运动?
陈耀明齐宗利吴端宗董兆申龚书明陈景元
关键词:应力性骨折ATP酶磷脂酶A钾离子
霍奇金淋巴瘤潜伏膜蛋白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p53、bcl-2的蛋白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31例石蜡包埋的HL组织进行LMP1、p53、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MP1、p53、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58.1%、61.3%、35.5%。LMP1与p53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可能参与LMP1在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bcl-2可能与HL的致病关系不大。
齐宗利赵彤周新华张进华韩西群朱梅刚
关键词:霍奇金病疱疹病毒4型病毒包膜蛋白质类蛋白质P53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兔应力性骨折发生过程中钙磷锌元素的改变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以骨闪烁显像法 (ECT)为诊断依据 ,建立兔应力性骨折 (stressfracture ,SF)实验模型 ,探讨SF发生过程中钙、磷、锌元素的变化。方法 :8只兔作为实验组 ,6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使其在模拟实验装置内产生跑跳运动 ,有效跑跳次数约 30 0次 /d。 1周训练 6d ,共 6周。训练结束 ,宰杀 ,取血清、肝脏、骨骼肌组织测定钙、磷、锌元素。结果 :①血清中Ca、P、血清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运动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血清Zn在运动后呈明显升高 ;②骨骼肌组织Ca和Zn运动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肝脏组织的Ca和Zn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提示在SF发生过程中 ,元素钙和锌可能在SF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齐宗利陈耀明吴端宗董兆申陈景元
关键词:应力性骨折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中H/RS细胞和背景淋巴细胞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SAP)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33例cHL和 2 9例对照病例 (9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10例B细胞性淋巴瘤、10例T细胞性淋巴瘤 )进行BSAP检测 ,同时对cHL病例进行CD2 0、CD15、CD30常规对比检测。结果 cHL中H/RS细胞BSAP的表达率为 90 91% ,背景B淋巴细胞表达率为 10 0 % ;对照病例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和B细胞性淋巴瘤肿瘤细胞的BSAP表达均为 10 0 % ,T细胞性淋巴瘤的肿瘤细胞不表达BSAP ;CD2 0表达率为 30 30 % ,BSAP和CD2 0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0 ) ;CD30表达率为 93 94 % ,CD15表达率为 75 75 % ,两者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82 )。结论 BSAP在H/RS细胞上表达为H/RS细胞来源于B细胞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并有助于H/RS细胞的辨别和鉴别。
周新华赵彤齐宗利柳刚朱梅刚
关键词: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HL基因表达
一种特异的EBER-1原位杂交探针检测石蜡组织中的EB病毒被引量:2
2003年
齐宗利赵彤周新华刘换新黄宏宇韩西群姚开泰
关键词:石蜡组织EB病毒原位杂交胃蛋白酶
IgH不同区域基因重排引物的分析及在石蜡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优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不同框架(FR)区域基因重排的引物,探索其对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Clustal W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I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3对(IgHFR1、FR2、FR3区各一对,分别为P1c,P2A,P31)IgH基因重排引物作为B细胞基因重排引物。另选一对TCRγ引物作为T细胞基因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01例(80例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基因重排状况。以DG75、Jurkat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阳性对照,以反应性增生组织DNA作为阴性对照。结果IgHFR1、FR2和FR3区域引物对80例B细胞淋巴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5%(30/80)、52.5%(42/80)和70.0%(56/80),在14例T细胞淋巴瘤中均为7.1%,三者的检出率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IgHFR3区和IgHFR2区引物的组合可将其检出率提高到83.9%。以上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阳性。结论IgH不同区域引物比较,FR3区引物检出率明显高于FR1区和FR2区。FR3区和FR2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检出率。
齐宗利张宝韩西群朱梅刚赵彤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B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
用ECT诊断法建立兔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建立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探讨应力性骨折发生机理。方法 :随机将 14只兔分为两组 ,运动组 10只 ,对照组 4只。运动组置于特殊的装置内进行跑跳运动。定期对动物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检查。运动组于运动第 7、14、2 1、2 8、35d分别处死 1~ 2只 ,并对ECT阳性结果部位的骨骼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损害部位骨组织形态学显示 ,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随训练天数的延长而加重 ;ECT变化结果与病理切片结果不尽同步 ;
齐宗利董兆申邓敬兰吴端宗陈耀明马兴荣汪静
关键词:ECT应力性骨折动物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