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光华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椎
  • 2篇胸椎管
  • 2篇胸椎管狭窄
  • 2篇胸椎管狭窄症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管狭窄症
  • 2篇细胞
  • 2篇狭窄症
  • 2篇脊柱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技术
  • 1篇凋亡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安徽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龙光华
  • 5篇万勇
  • 4篇梁堂钊
  • 3篇郑召民
  • 3篇邹学农
  • 3篇彭新生
  • 1篇王乐
  • 1篇刘少喻
  • 1篇粱堂钊
  • 1篇谢显彪
  • 1篇李佛保
  • 1篇徐磊
  • 1篇邱芳华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第一次全军脊...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用药时间窗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用药时间窗。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夹夹伤雌性SD大鼠T10脊髓建立脊髓急性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A、B、C、D组分别于损伤后即刻、1h、3h和6h腹腔注射rHuEPO5000IU/kg,E组损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于术后1d、3d、5d、7d进行BBB运动学评分,并于术后3d、7d用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d、3d各组大鼠BB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5d时A、B、C三组BBB评分均高于D、E两组(P<0.01),A、B、C三组间与D、E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d时D组BBB评分高于E组(P<0.01),但低于A、B、C三组(P<0.01),而A、B、C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后3d、7d,A~D组的TUNEL、caspase-3染色阳性细胞均高于E组,且损伤后7d时D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高于A、B、C三组(P<0.05),A、B、C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损伤后3d,D组caspase-3染色细胞阳性率高于A、B、C三组(P<0.05),A、B、C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后7d,A~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ASCI后3h内给予rHuEPO可以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抑制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伤后6h给药效果较差。
万勇徐磊梁堂钊谢显彪龙光华李佛保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凋亡
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20例报告
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是引起胸椎脊髓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发生率明显低于颈、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均与颈、腰椎管狭窄不同。国内外大部分报道为数例的经验总结,超过2...
万勇龙光华梁堂钊郑召民彭新生邹学农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发病机制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1例,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16例,经胸膜外或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固定术4例,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固定术1例。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胸椎JOA评分,测量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80ml,术中无血管损伤。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单纯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并脑脊液漏1例,硬膜外血肿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损伤加重2例,均经处理后治愈。随访6~75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2周Frankel分级10例改善、11例无变化,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13例改善、8例无变化。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2.8%、63.1%,优良率分别为28.6%、71.4%,总有效率均为85.8%。末次随访时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患者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为主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节段椎板切除可导致后凸角明显增加。
万勇梁堂钊龙光华邹学农彭新生郑召民刘少喻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椎板切除
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双向电泳技术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优化双向凝胶电泳的实验步骤,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血CD4+T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对双向电泳实验中的关键环节:样本处理,上样方法,聚焦条件等进行调整与优化,硝酸银染色后进行凝胶图像比较。结果采用pH4-7胶条,用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leaning-up试剂盒沉淀蛋白,所得双向电泳图谱清晰,分辨率高,建立了稳定的2-D技术。结论本文首次报道能得到约800个点的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蛋白电泳图谱,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血CD4+T细胞蛋白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龙光华万勇邱芳华粱堂钊王乐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CD4+T淋巴细胞蛋白组学双向电泳
Tokuhashi外科评分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和Tomita外科评分预测硬膜外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评价Tokuhashi外科评分、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和Tomita外科评分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选择与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学确诊并获得随访的硬膜外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绘制Tokuhashi外科评分、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和Tomita外科评分在预期寿命为3个月内死亡、6个月内死亡、12个月内死亡以及24个月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它们预测患者生存时间的准确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3种评分系统中各得分段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并与预计生存时间进行比较.对3种评分系统的结果与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okuhashi外科评分、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和Tomita外科评分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段内,Tokuhashi外科评分的AUG值均较小,诊断准确性低.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在12个月内死亡和24个月内死亡组的AUG值均>0.7,诊断准确性较高.Tomita外科评分在6个月内死亡和24个月内死亡组的AUC值较大,诊断准确率较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3种评分系统中各得分段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与预计生存时间并不完全相符.Tokuhashi外科评分和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的结果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γ=0.414,P=0.0001和γ=0.426,P=0.0001),而Tomita外科评分的结果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γ=-0.521,P=0.001).结论 3种评分系统的结果与硬膜外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将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和Tomita外科评分结合使用,可能可以更好地预测硬膜外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并用来指导手术的选择.
梁堂钊万勇龙光华邹学农彭新生郑召民
关键词:脊柱转移预后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