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于亚军

于亚军

作品数:41 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4篇土壤
  • 9篇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污染
  • 4篇水肥
  • 4篇农田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金属污染
  • 4篇复垦
  • 3篇生态
  • 3篇生态风险
  • 3篇生态经济
  • 3篇生态经济区
  • 3篇生态经济区划
  • 3篇水分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类型
  • 3篇土壤水
  • 3篇紫色土

机构

  • 27篇山西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7篇于亚军
  • 8篇朱波
  • 7篇任珊珊
  • 6篇毕斌
  • 5篇贾志宽
  • 5篇王小国
  • 5篇李军
  • 3篇王蕾
  • 3篇薛龙义
  • 3篇王蕾
  • 2篇袁红叶
  • 2篇孙凡
  • 1篇刘沛松
  • 1篇丁俊祥
  • 1篇卢少勇
  • 1篇荆光军
  • 1篇张永清
  • 1篇高美荣
  • 1篇张爱国
  • 1篇毕润成

传媒

  • 4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地理教育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城市经济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氮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效益评价
2012年
基于对成都平原稻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排放的原位观测,应用碳税法、工业制氧成本法和造林成本法对施氮情况下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施氮情况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环境负效益增加14.4%,但由于施氮提高了水稻生物量,使稻田生态系统固定CO2和释放O2的环境正效益提高26.2%,因而稻田生态系统通过自身气体调节功能产生的环境效益提高47.8%。所以,施氮通过提高稻田生态系统自身气体调节功能,能够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抑制温室效应的发生,而水稻在调节稻田气体,减轻温室效应中起到主要作用。
于亚军
关键词:温室气体环境效益稻田生态系统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6400-09)对紫色土丘陵区三种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都随温度呈指数增长。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明显,温度较高的夏季土壤湿度与林地(桤树,柏树)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性抛物线相关(p<0.05);三种林地中,针叶林柏树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最好,当土壤含水量<25%时,随着湿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增大,之后随着湿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减小。各季节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冬春两季各林地土壤呼吸都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现为先升后减的趋势;夏秋两季,因为较高的土壤温度和表层土壤相对湿度的剧烈波动,各林地土壤呼吸日变化呈现不规则波动。
孙凡袁红叶朱波王小国于亚军
关键词:林地温室气体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两种利用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贮水特性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土壤贮水能力是复垦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基础。因此开展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贮水能力研究对于指导煤矸山植被复垦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治王庄煤矸山复垦6a的林地(SL)和草地(GL)为对象,分析了2种利用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m土层贮水状况。结果表明:(1)复垦林地(SL)和复垦草地(GL)土壤容重分别较普通林草地(CK)高12.7%和19.0%(p>0.01)。两种复垦地土壤容重的剖面变化有别于普通农地,并且其差异主要体现在60cm以上土层。(2)SL样地和GL样地土壤总孔隙度分别较CK样地低20.5%和30.9%,非毛管孔隙度分别较CK低80.0%和74.9%,而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较CK样地高14.1%和2.4%,因此,两种复垦地土壤饱和贮水量和非毛管贮水量明显低于普通农地,但毛管贮水量高于普通农地。(3)SL样地和GL样地1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和总贮水量分别较CK样地高7.8%,12.3%和23.5%,34.9%,但两种复垦地与普通农地1m土层含水量和贮水量的差异在60—100cm最大。
于亚军任珊珊郭李凯毕斌
关键词:植被恢复
不同质地土壤中荒漠灌木梭梭“肥岛”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8
2016年
为检验荒漠灌木"肥岛"是否受土壤质地调节,本研究选取了中亚干旱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的两种原生生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沙土和绿洲区的灰漠土。两种土壤的质地有显著差异,风沙土中砂粒含量是灰漠土的2.1倍~2.4倍,而灰漠土中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是风沙土的3.0倍~3.6倍、2.9倍~5.1倍。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土壤中梭梭冠下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获得了如下结果:两种土壤中均存在灌木"肥岛"效应,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在0~20 cm土层,与灰漠土相比,风沙土中冠下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更强,富集程度更高,风沙土中水分、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富集率分别是灰漠土的4.6倍~12.3倍、3.4倍~8.6倍、3.0倍~4.9倍和2.1倍~2.6倍。本研究表明,两种土壤均存在灌木"肥岛"效应,而土壤质地可能决定了"肥岛"效应的强弱程度。
曹艳峰丁俊祥于亚军黄刚
关键词:荒漠土壤梭梭土壤质地
两种水旱轮作稻田一氧化氮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015年
应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法分别对成都平原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两种水旱轮作稻田进行了一个轮作周期的一氧化氮(NO)排放速率定位观测,分析了NO排放速率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轮作稻田NO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8.3±3.7)μg·m-2·h-1和(7.2±5.4)μg·m-2·h-1,而整个轮作周期NO排放总量分别为(58.1±29.2)kg·hm-2和(37.4±14.0)kg·hm-2。施氮既是NO排放峰出现的主要原因,也能显著增加NO排放量,并且其增加效应在水稻季更明显。整个轮作周期NO排放量超过一半来自水稻季,旱季和休闲期NO排放量较少,休闲期NO高排放主要是作物收获后翻地引起的,因此减少休闲期翻地次数可能会有效减少NO排放。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NO排放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温度与NO排放速率呈线性关系,但土壤湿度对NO排放的影响较为复杂,在土壤湿度条件较差的作物季,土壤湿度的提高有利于NO排放,而当土壤湿度较好时,土壤湿度的提高会抑制NO排放;同时,土壤水热状况较差也是造成土壤NO负排放(吸收)的重要原因。
于亚军朱波
关键词:土壤水热状况
一种多用途磨土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磨土机,属于研磨加工设备领域,进料箱设置在磨土箱的上方,进料箱内部的进料口位置设置有第一振动筛,进料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子称;磨土箱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压板箱、辊压箱、盘磨箱;压板箱包括上层压板和下层压...
于亚军燕晋宁王蕾郝艳红
文献传递
渭北旱原夏闲期麦田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贮水效应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麦田夏闲期土壤贮水能力,揭示3种耕作方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产生差异的机理。【方法】选取渭北旱原中等产量水平的旱作麦田,于2007和2008年麦田夏闲期,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下,麦田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和降雨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007和2008年夏闲前后,免耕、深松处理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翻耕处理分别提高47.2%,55.6%和38.9%,22.2%,均达到显著水平(<0.05),并且3种耕作方式土壤贮水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60或140 cm以上土层;免耕和深松土壤贮水效果总体优于翻耕处理,但免耕和深松处理在2007和2008年的土壤贮水效果有一定差异,前者深松优于免耕,差异不显著,而后者免耕显著优于深松;夏闲期<10 mm降雨后3,7和13 d,免耕和深松土壤0~100 cm土层含水量均高于翻耕农田,而免耕和深松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出现在降雨后7 d;10~30 mm降雨后7 d,免耕和深松土壤0~200 cm土层含水量明显高于翻耕土壤,但在降雨后1和3 d无显著差异。【结论】夏闲期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较翻耕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的贮水能力,其机理主要在于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增强了降雨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王蕾李军贾志宽于亚军赵红利
关键词:翻耕蓄水保墒
宁南半干旱区不同施肥量下马铃薯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宁南半干旱区不同施肥量下马铃薯盛花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关键期土壤水分亏缺情况下,4种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是气孔调节作用的结果。合理增加氮磷肥可以提高作物光合能力,但施肥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应受到土壤水分状况的制约。土壤水分状况越差,增加施肥对作物光合能力的提高效应越差。高肥处理时,由于马铃薯植株生长旺盛,营养生长期水分消耗过大,生殖生长期土壤水分供应状况更差,作物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导致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大幅下降。
于亚军李军贾志宽任广鑫王蕾
关键词:施肥马铃薯光合特性土壤水分
2种利用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酶活性被引量:4
2016年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恢复的敏感因子,因此开展煤矸山重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酶活性研究对于分析复垦土壤质量恢复状况十分必要。以山西省长治市王庄煤矸山复垦6年的林地( SL)、草地( GL)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利用类型煤矸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地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分别比草地高393%、128%、289%;微生物量氮含量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草地低4%、5%、57%。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量碳含量与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受有机质、全氮含量的影响,而微生物量氮含量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受碱解氮含量的影响;0-10 cm土层草地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比林地低15%、7%,碱解氮含量比林地高50%,导致2种复垦样地之间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林地有助于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提高,草地有助于微生物量氮含量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高。
毕斌任珊珊郭李凯于亚军
关键词:复垦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
复垦煤矸山重构土壤剖面养分状况研究
2016年
以山西省霍州曹村煤矿矸石山复垦6年果园(OP)和复垦6年草地(GL)为样地,分析了2种农林用地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00 cm土层养分剖面差异,以期为煤矸山重构土壤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煤矸山复垦6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优于复垦6年草地,其中养分改善程度较好的是土壤全钾、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较差的是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复垦6年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明显较常规果园低,但速效养分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却优于或相当于常规果园;复垦6年草地除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规草地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草地。从两种复垦煤矸山100 cm土层养分含量的剖面差异来看,复垦6年果园土壤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60 cm)和深层(60-100 cm)均高于复垦6年草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磷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层或中层,但2种利用形式复垦地土壤全氮含量在100 cm土层中均无明显差异。
于亚军任珊珊毕斌郭李凯
关键词:复垦果园草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