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帅芹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原子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势函数
  • 1篇势能面
  • 1篇台阶面
  • 1篇团簇
  • 1篇微观动力学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硫原子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金属
  • 1篇金属表面
  • 1篇函数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 1篇NI
  • 1篇
  • 1篇AL

机构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作者

  • 3篇于帅芹
  • 1篇王泽新
  • 1篇贾祥凤
  • 1篇董丽华
  • 1篇刁兆玉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原子、分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研究
本文利用5参数Morse势方法,分别对S-Ni,S-Cu和S-Rh,O-Al,H-W表面体系的吸附和扩散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利用构造的气态双原子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势函数—推广的LEPS势对CO-Ru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
于帅芹
关键词:微观动力学势函数原子
文献传递
硫原子在镍低指数表面和(311)台阶面的吸附被引量:1
2004年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构造了SNi表面簇合物体系的解析势函数.首先对SNi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硫原子在Ni(10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为四重洞位,在Ni(111)面上,硫原子吸附于三重位,硫原子在Ni(110)面上的吸附位有所变化.第一与第二周期的原子在(11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大都为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而硫原子却吸附在Ni(110)面的四重洞位.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推测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还对SNi(311)台阶面吸附体系进行了研究.理论结果表明SNi(311)表面吸附体系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和hcp三重吸附态,fcc三重吸附态在和四重吸附态的竞争中完全湮灭.对于SNi表面吸附体系,理论结果给出S原子的表面吸附结合能和表面簇合物的粗糙度有关.结合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111)<(100)<(110)<(311).
刁兆玉于帅芹王泽新乔青安
关键词:硫原子势能面台阶面
Fe_(6-x)Al_x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能被引量:3
2010年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BPW91水平上,对Fe6-xAlx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将获得的最低能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及电子结构和磁性能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铁原子倾向团聚在一起并占据最高配位,Al原子则倾向分布在铁簇的周围尽最大可能地与Fe配位成键.Fe6-xAlx团簇的磁性随Al原子数目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自然轨道分析揭示Fe4s和Al3s与Fe3d之间的杂化是导致团簇磁矩下降的主要原因.
于帅芹贾祥凤董丽华尹衍升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磁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