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成龙

作品数:63 被引量:463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5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气候
  • 9篇植被
  • 7篇湿地
  • 6篇扎龙湿地
  • 6篇气候变化
  • 5篇植被指数
  • 5篇气象
  • 5篇干旱
  • 4篇遥感
  • 4篇适应性
  • 4篇水稻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作物
  • 4篇林火
  • 4篇发育期
  • 4篇NDVI
  • 4篇MODIS
  • 4篇森林火
  • 3篇生态适应

机构

  • 50篇黑龙江省气象...
  • 13篇黑龙江省气象
  • 1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1篇中国气象局
  • 4篇黑龙江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黑龙江职业学...
  • 1篇双鸭山市气象...

作者

  • 63篇于成龙
  • 43篇刘丹
  • 12篇杜春英
  • 7篇于成龙
  • 6篇李帅
  • 5篇宫丽娟
  • 3篇龚文峰
  • 3篇田宝星
  • 3篇张欢
  • 3篇李秀芬
  • 3篇殷世平
  • 3篇杨晓强
  • 3篇高永刚
  • 3篇姜丽霞
  • 2篇胡海清
  • 2篇赵慧颖
  • 2篇孔达
  • 2篇袁力
  • 2篇王育光
  • 2篇王萍

传媒

  • 9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黑龙江气象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林业科技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玉米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被引量:26
2009年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通过对研究区玉米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筛选出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合理布局。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适宜种植玉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绥化地区、哈尔滨的部分县(市)以及松花江沿线的县(市),总面积达172300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88%。
刘丹杜春英于成龙
关键词:玉米生态适宜性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2024年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海温对LCDD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地区春季极端干旱总体呈减轻趋势,变化速率为-1.2 d·10 a^(-1),年际间振荡较强,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态势,1960s最高,2000s最低,2010s小幅回升;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在1971年发生突变,存在3个主周期,即28、14、6 a;空间上呈西多东少分布,高值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前冬11月—3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850 hPa西太平洋信风指数、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等6个大气环流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黑潮区海温指数、亲潮区海温指数、尼诺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和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等4个海温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LCDD能够表征松嫩平原极端干旱变化规律,前期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因子可作为其预测信号。
韩俊杰姜丽霞田宝星初征班晋巩敬锦于成龙石红艳嵇志华庞云超
关键词:春季干旱环流因子松嫩平原
扎龙湿地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扎龙湿地作为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正处于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总结了2000年以来扎龙湿地的土地覆盖、湿地环境、生态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如下:(1)扎龙湿地土地覆盖研究以遥感手段为主,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研究认为,核心湿地趋于破碎,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湿地景观完整性较差,有湿生景观向旱生景观转变的趋势,但湿地整体仍处在稳定状态;(2)近几十年来的湿地退化造成土壤有机碳流失严重;(3)湿地在自然条件下的蓄水量呈下降趋势,天然补水量小于生态需水量,而且水体已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个别水体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已达到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4)自然因素对扎龙湿地的总体变化影响显著,但人类活动对一些典型区域的退化起主导作用;(5)扎龙湿地研究近期应注重长时间序列湿地监测资料的积累和遥感研究工作,在耦合水文、生态、气象、土壤等多环境因素下,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参数的定量研究、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以及探讨定量方式在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于成龙于成龙
关键词:扎龙湿地
基于遥感的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
准确的水稻延迟型冷害大范围同步跟踪监测,可为提高稻米品质和产量提供帮助。在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区域和水稻低温冷害年的基础上,划分了基于MODIS MOD13A2数据产品的东北地区水稻各发育普遍期植被指数判识指标的参考范围...
刘丹于成龙
关键词:发育期动态监测
文献传递
基于GIS和RS森林火险预测的研究
森林火灾是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每年有几百万公顷森林遭受火灾的侵害。大兴安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林区,也是森林火灾的重灾区,平均每年有近30起火灾发生,塔河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是我国东北的重点林业生...
于成龙
关键词:森林火险森林火险等级层次分析法GIS
文献传递
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解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1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通过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生长季各月NDVI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以及气象站周围10 km缓冲区内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NDVI呈上升趋势,植被有所改善,不同植被类型NDVI均呈增加趋势,耕地增加趋势最快,耕地长势受益于农事活动的完善和增进。NDVI空间分布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特点。生长季各月NDVI与降水量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为1个月;仅8月NDVI与前1个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存在滞后性。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的相关性密切。耕地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维护西辽河流域生态系统平衡提供参考。
田宝星刘丹刘丹赵放宫丽娟赵慧颖于成龙
关键词:植被指数生长季时滞性
近43年来小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05年
利用黑龙江省的逐日气象资料,对过去43年中的小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黑龙江全省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与黑龙江全省基本一致,气候特征的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同时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全省范围内气温均呈变暖趋势,小兴安岭最低气温的升高对其周边地区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全省以及小兴安岭及其周边地区年降水量出现较大波动的同时,降水越来越集中,且小兴安岭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分条件要好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于成龙胡海清刘丹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温降雨量
气候变化对东北主要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准确地划分地带性主要植被类型分布的适宜区域,可为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在检验1961—2013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突变点的基础上,基于东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热量指标,研究气候变化对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适宜分布区域的影响,并利用2000年和2013年土地类型覆盖数据(MCD12Q1),对推算的适宜分布区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气温突变点为1982年,其它地区为1988年,东北地区各生态地理区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点。气温突变点后适宜在东北地区生长的主要植被种类没有变化,但各植被类型的分布区域均有所改变,其中高山冻原、亚高山矮曲林、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适宜分布区域面积减小,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面积增大。气温突变点前后各植被类型适宜分布区的地理中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动,其中移动距离最大的是南部地区的亚高山矮曲林,向东北方向移动了135.44km。与主要植被类型实际分布相对比,证明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植被类型分布可能已经产生了影响。
刘丹于成龙
关键词:地带性植被气候变化
扎龙湿地NPP时空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被引量:7
2019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表征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扎龙湿地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基于遥感资料和气候资料,借助GIS、R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估算了2000-2017年扎龙湿地植被NPP时空分布特征,探索了植被NPP空间异质性及气候因素对其动态变化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碳循环的响应过程与驱动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0-2017年,扎龙湿地植被NPP年平均值为478.30 g·m^(-2)·a^(-1)(以C计,下同),其中有水草甸为483.33 g·m^(-2)·a^(-1),无水草甸为485.99 g·m^(-2)·a^(-1),农作物为448.70 g·m^(-2)·a^(-1),有水草甸和农作物的NPP年平均值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扎龙湿地核心区NPP年平均值最高,为513.75 g·m^(-2)·a^(-1);试验区NPP平均值最低,为422.80 g·m^(-2)·a^(-1)。水分因子对植被NPP的总体影响力大于温度因子,对水分的依赖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无水草甸、农作物、有水草甸,对温度的依赖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无水草甸、有水草甸、农作物。气候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对自然植被NPP动态变化的总体影响显著大于农作物,其中4-10月EI和年平均气温的协同作用对无水草甸NPP动态变化的贡献率达37.85%,4-10月日较差和年平均气温的协同作用对有水草甸NPP动态变化的贡献率达31.14%,年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的协同作用对农作物NPP动态变化的贡献率达29.00%。
于成龙于成龙
关键词:NPP扎龙湿地
东北地区自然植被火动态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2002—2017年东北地区自然植被火的发生发展及其对干旱的响应规律,从而为区域火管理、火险等级预报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公开的数据产品和改进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采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季节和年际尺度,分析东北地区自然植被火动态特征,探寻其对干湿状况的响应规律。[结果]①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和秋季是森林和草地火的多发期,草地火次数在春季和秋季呈显著增加趋势;②在年际尺度上,森林火次数以18次/a的速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过火面积呈弱上升趋势,草地火次数以36次/a的速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过火面积呈弱下降趋势;③火次数和过火面积分别与scPDSI呈线性负相关与指数负相关;④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森林和草地火的平均次数和平均单次过火面积都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干旱可能会增加东北地区自然植被的起火次数和单次过火面积。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韩俊杰
关键词:干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