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贵生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动力学
  • 2篇烟气
  • 2篇脱氟
  • 2篇脱硫
  • 2篇煤燃烧
  • 2篇反应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烟气脱硫
  • 1篇湿法
  • 1篇湿法烟气
  • 1篇湿法烟气脱硫
  • 1篇石膏法
  • 1篇石灰
  • 1篇石灰石
  • 1篇气脱
  • 1篇燃煤
  • 1篇燃煤锅炉
  • 1篇燃烧实验
  • 1篇热力学
  • 1篇脱硫工艺

机构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于贵生
  • 4篇齐庆杰
  • 3篇刘建忠
  • 3篇岑可法
  • 1篇李芳玮
  • 1篇吴宪
  • 1篇周俊虎
  • 1篇张慧

传媒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燃煤锅炉典型脱硫工艺的脱氟反应机理研究
氟化物是大气污染物控制的污染物种,煤燃烧是大气氟污染的最大潜在污染源。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0.50476032)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燃煤锅炉典型脱硫工艺的脱氟机理研究这一主题,从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着重介...
于贵生
关键词:煤燃烧脱氟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
文献传递
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的脱氟反应
2006年
CaCO3-HF反应的反应限度、外界条件和物质组成对于脱氟反应的影响进行丁研究。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ΔrGmθ逐渐增大,Kθ逐渐减少。说明反应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正向反应的进行,但在25~200℃范围内,ΔrGmθ<0,Kθ在2.72×1013~2.81×1021之间,数值足够大,反应可自发进行,反应限度很深。
于贵生齐庆杰吴宪
关键词:热力学
煤中氟的无机/有机亲和性与洗选特性被引量:9
2006年
为了有效脱除煤中微量有害元素氟,采用浮沉试验、煤中氟质量分数测定技术研究了中国煤中氟的无机/有机亲和性与洗选特性。研究内容包括:煤中氟与灰分、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煤中氟的有机亲和性与可选性;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灰分质量分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中国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灰分之间存在以下指数增长关系;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煤中矿物质的成分有关;煤中氟属“中等无机型”元素,无机亲和力较强,有机亲和力较弱;煤中氟以无机氟为主,有机氟为辅的方式赋存;原煤洗选是脱除煤中氟的一种可行的技术措施。
齐庆杰于贵生李芳玮刘建忠岑可法
关键词:微量元素浮沉试验可选性
煤燃烧过程中碱土金属化合物的固氟实验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开发高效燃烧固氟剂,通过实验研究了碱土金属化合物的燃烧固氟效果。结果表明:ⅡA族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对煤中氟的析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固定作用,且随ⅡA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化合物的固氟效果越好。根据廉价易得、广泛可取的原则,吸收剂的选取以钙基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最为合适。燃烧温度和停留时间对钙基吸收剂固氟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燃烧固氟实际中,应针对不同燃烧方式选用相应类型的钙基固氟剂或开发耐高温固氟剂。
齐庆杰于贵生张慧刘建忠岑可法
关键词:煤燃烧燃烧实验碱土金属化合物固氟剂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氟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氟反应过程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基于双膜理论的CaCO3-HF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F气相分压、Ca/F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颗粒的转化率和脱氟率随着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F气相分压的增加而增加,Ca/F摩尔比对脱氟率有重要影响,双膜理论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石灰石/石膏湿法脱氟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对于典型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气态氟化物的脱除机理研究和为开发统一的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齐庆杰于贵生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