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兵 作品数:1,082 被引量:5,832 H指数:36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创伤性脓毒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RNA表达逐渐增高,48h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局限于创伤局部(小肠12hP<0.01,24h达峰值),然后进入血循环,再转移至敏感器官肺和肝组织中(肺24hP<0.01,48h达峰值;肝24hP<0.05,48h达峰值)。结论TNFα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隰建成 马远征 周宝桐 林洪远 何忠杰 张星火 付小兵 盛志勇关键词: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MRNA表达 肝组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重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 提高创伤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2001年 付小兵教授是解放军304医院创伤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他 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1988年获母校创伤急救医学硕士学位,1992年赴西班牙留学并获西班牙国家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兼基础研究部主任及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 付小兵主任致力于创烧伤医学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及军队科研项目并获多项科研奖,他热心支持本刊工作,在百忙之余积极为本刊撰稿并组稿,介绍我军创伤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此,我们代表广大的读作者向付小兵主任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付小兵关键词:分子创伤学 基因工程技术 鼠缺血肠癌基因c-jun活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探讨在体条件下癌基因cjun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相互关系,以期阐明癌基因cjun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缺血再灌注肠道.切片顺序与特异性一抗、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孵育,冲洗后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蛋白,DAB染色,苏木素复染,封片,镜检.结果正常肠道cjun,FGFR均有恒定表达,其中Jun阳性信号主要在核内,少量在胞质,而FGFR阳性信号主要在细胞膜,少量于胞质,两者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主要位于肠绒毛固有层,为淋巴细胞、粒细胞;再灌注即刻,肠绒毛脱落、坏死,阳性信号减弱;再灌注6h,两者均达最高峰;而再灌注24h,两者阳性信号减弱,相关分析显示,cjun与FGFR成直线相关. 蒋礼先 付小兵 孙同柱 杨银辉 顾小曼关键词:癌基因 C-JUN 肠缺血 成纤维细胞 rhEGF对小型猪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对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在2只猪背部钻48个圆孔(12孔/组),制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隔天分别用rhEGF和生理盐水滴入及用磺胺嘧啶银-锌霜(SDAg-Zn霜)涂抹创面1次。结果 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明显,术后4天rhEGF组肉芽组织填充量达60%,与SDAg-Zn霜组差异显著(P<0.05)。rhEGF组创面收缩比SDAg-Zn霜组略小(P>0.05)。rhEGF组创面上皮化率稍优于SDAg-Zn霜组和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 rhEGF对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生长以及减少创面收缩有一定作用。 吴志谷 耿淼 付小兵 黎君友 孙同柱关键词:皮肤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组织再生材料:从基础研究创新到临床转化应用 被引量:4 2018年 生物材料作为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中组织修复、器官再造与替代产品的重要内容,是材料学和生命科学的研发重点和热点.生物材料经历了第1代惰性材料和第2代具有活性或降解性质材料后,已发展到兼具可降解和生物活性的第3代生物材料.近年来,采用生物材料作为人工细胞外基质模板,利用生物材料仿生构建细胞的组织微环境,以期对细胞黏附、形态、增殖与分化以及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与器官重建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姜玉峰 姜玉峰 付小兵关键词:生物材料 细胞外基质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肠道损伤修复在发育生物学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在胎儿与成人小肠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和病理技术确定这两种蛋白在胎儿小肠(19例)和成人小肠(2例)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结果在妊娠早期和中期胎儿的小肠中,PCNA蛋白存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细胞和黏膜肌层细胞的细胞核内,表达强度为强阳性,而P53呈弱阳性表达。在妊娠晚期胎儿和成人的小肠中,PCNA为弱阳性表达,而P53表达明显升高,其阳性信号主要存在于小肠隐窝部位的细胞内。结论PCNA和P53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DNA合成和修复,调节肠道的生长发育、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 陈伟 付小兵 孙同柱 赵志力 杨银辉 盛志勇关键词:发育生物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小肠 胎儿 免疫组织化学 P53蛋白 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评价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以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 (SMA)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 (2、4和 8μg)改构型 a FGF治疗组和 4 μg野生型 a FGF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 ,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 4 5 m in后再灌注 2、6、12和 2 4 h活杀 ,取血及小肠组织标本 ,检测血浆中 D乳酸含量及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特性 ,并检测肝、肾功能指标 ,观察不同剂量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血浆 D乳酸变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 ,再灌注后 12 h肠屏障功能及肝、肾组织损伤最严重 ,而改构型 a FGF 4μg治疗组在伤后 2 4 h损伤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野生型 a FGF治疗组有所减轻。PCNA的表达趋势与 D 乳酸类似。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与促修复作用 ,其抗损伤修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翁立新 付小兵 李秀霞 孙同柱 郑曙云 陈伟 黎君友关键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剂量-效应 AFGF 器官功能 D-乳酸 增生性瘢痕内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及其MAPKKs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2003年 为探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p3 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 p3 8M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kk3和mkk6基因表达的变化 ,提取 8例增生性瘢痕和 8例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后 ,分离纯化mRNA ,用RT PCR方法检测这 3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 ,mkk6和p3 8MAPK基因表达较弱 ,而在增生性瘢痕内 ,这 2种基因PCR产物的灰度比分别为正常皮肤的 1 2倍和 1 9倍 ,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 (P <0 0 5和P <0 0 1) ,而mkk3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组织中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可能与mkk6和 p3 8MAPK基因表达升高有关 。 陈伟 付小兵 孙晓庆 赵志力 周岗 孙同柱 盛志勇关键词:P38MAP激酶 瘢痕 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多样性与相关修饰酶群作用 被引量:7 2005年 The cytokine-receptor- heparin sulfate functional complex combined by cytokines, cytokine receptors, and heparin sulfate chains formed by concatenation of heparin sulfate proteoglycans (HSP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modified by some relative enzymes, can regulate the density of cytokine receptors and their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regulatory function of this complex. Many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diseases occur when the complex is dysfunctional. 姜笃银 付小兵 盛志勇关键词:基膜 细胞外基质 应用外源性bFGF对缺血再灌注后脏器组织损伤及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观察应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与肠组织 P物质 (SP)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 :5 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 b FGF治疗组 (每只大鼠 4μg b FGF)。生理盐水对照组及 b FGF治疗组动物于再灌注后 2、6、2 4和 48小时活杀 ,检测小肠组织 SP含量及血浆 D乳酸、二胺氧化酶 (DAO)和丙氨酸转氨酶 (AL T)水平。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 b FGF治疗组血浆 AL T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2组动物血浆 DAO于再灌注后 2~ 6小时均显著升高 ,b FGF治疗组 6小时血浆 DAO升高幅度更大 ,但 2 4小时均已恢复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伤后 6~ 48小时小肠组织 SP含量显著增加 ,血浆 D 乳酸与 SP呈平行性升高。而 b FGF治疗组动物小肠 SP及血浆 D 乳酸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应用 b FGF可减轻肝功能的损伤 ,可能加重肠上皮的损伤 ,但后期抑制小肠 SP过量释放可能有利于肠道损伤的修复。 孙晓庆 付小兵 杨银辉 孙同柱 蒋礼先 顾小曼 盛志勇关键词:缺血-再灌注 BFGF 脏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