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碧宏

作品数:39 被引量:4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地震
  • 11篇地貌
  • 9篇裂带
  • 8篇断裂带
  • 8篇走滑
  • 7篇第四纪
  • 7篇断层
  • 6篇新生代
  • 6篇晚第四纪
  • 6篇晚新生代
  • 6篇构造地貌
  • 6篇大地震
  • 5篇遥感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盆地
  • 4篇青藏高原
  • 4篇走滑断裂
  • 4篇走滑速率
  • 4篇龙门山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日本产业技术...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东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广岛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静冈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37篇付碧宏
  • 12篇时丕龙
  • 7篇杨顺虎
  • 6篇郑国东
  • 4篇孔屏
  • 4篇贾营营
  • 4篇王萍
  • 3篇石许华
  • 3篇谢小平
  • 3篇张之武
  • 3篇董彦芳
  • 3篇刘锋
  • 3篇刘鸣
  • 2篇王岩
  • 2篇周晓成
  • 2篇张松林
  • 2篇王刚
  • 1篇何宏林
  • 1篇周新郢
  • 1篇二官芳树

传媒

  • 7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地质科学
  • 2篇岩石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8年全...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05青藏...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龙陵-瑞丽和大盈江断裂带的晚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
付碧宏杨顺虎贺根文刘鸣时丕龙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构造地貌生长研究
秀沟盆地是发育在东昆仑走滑断裂带上的一级拉分盆地,位于该断裂带西大滩-东大滩段与托索湖段的左阶连接部位.本研究通过解译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结合野外高精度实时差分GPS(RTK-GPS)测量...
杨顺虎付碧宏时丕龙
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原则与模型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针对地震灾区处于丘陵高山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论述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与模型。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数据与分析资料,通过对地震灾害的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建立选址原则层次分析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成果可以协助决策部门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和确定特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为国家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采用极重灾区的选址作为实际案例比较,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的有效型进行了验证,对其局限性做出客观分析,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刘强阮雪景付碧宏
关键词:地震灾害灾区重建应急避难所风险管理
2008年汶川地震断层北川段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地震地质灾害效应被引量:54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M_S8.0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本研究通过地震后的实地调查和地震前后高空间分辨率航空与卫星影像的解译,对映秀—北川断裂带北川段(擂鼓镇—曲山镇)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相关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12汶川大地震沿映秀—北川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正穿过北川县城曲山镇中心,并在曲山镇周围诱发了一系列大型滑坡和岩崩等地质灾害,致使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野外考察表明北川段最大逆冲量和右旋走滑量都达8-10 m,这也是映秀—北川地表地震破裂带中位移量最大的地段.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曲山镇—带正是地震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改变的转换地带:曲山镇及其南西部断层倾向北西,呈现以逆冲为主兼右旋走滑的特征;在曲山镇北东断层倾向南东,表现为右旋走滑分量与垂直分量相当,走滑活动特征更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逆冲-走滑型(或斜向逆冲型)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儿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直接影响地震地质灾害及其破坏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断层NW盘(上盘)远远强于SE盘(下盘).地震断层的几何学特征与断层运动的应力及坡向的自由面之间相互作用,加强了滑坡、岩崩等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因此,汶川大地震为我们研究逆冲-走滑型同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地震地质灾害效应提供了契机.
付碧宏时丕龙王萍李琦孔屏郑国东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青藏高原库木库里盆地中中新世末期动植物群与古环境被引量:3
2020年
报道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石马沟组顶部中中新世末期(~12.5Ma)的7种小哺乳动物和16类孢粉化石.新建化石小哺乳1种:库木库里欧洲花鼠Spermophilinus kumkolensis sp. nov.库木库里盆地中中新世末期动物群与欧洲和中国北方地区同时期动物群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在这一时期,欧亚之间的小型哺乳动物在动物地理上存在非常密切的交流.孢粉中乔木类型占主导,草本和灌丛类型次之,乔木型中又以栎和水青冈类等阔叶乔木为主.依据孢粉重建的植物群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和干热草原交汇的景观.通过与云南地区的现代植被对比,在中中新世末期,库木库里盆地的植被在当时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性分布.整体上,中中新世末期库木库里盆地的动、物植物群的生态类型与现代存在明显差别,当时的环境无疑远比现代适宜得多.
李强李强倪喜军周新郢倪喜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库木库里盆地小哺乳动物孢粉
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被引量:15
2009年
大型走滑断裂带对调节印度板块和业洲板块碰撞后产生的陆内构造变形和地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沿青藏高原北缘主要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康西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发育的错断地质体、大型错断水系或水系拐弯等新构造地貌特征,表明这些大型走滑断裂带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前新生代地质体错位距离为80~120 km,大型水系累积的位移量可达80~90 km。根据这些走滑断裂带的长期走滑速率为8~12 mm/a,估算上述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中新世晚期:东昆仑和康西瓦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10±2 Ma;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甘孜—玉树段的左旋走滑运动的开始时间约为11.5~8 Ma。同样,如果大型水系的沿断裂带出现的大型错位或拐弯能够代表断裂带累积错位的上限,表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金沙江、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一级水系上游大致开始形成于9~7 Ma±。西昆仑山前盆地中河流相沉积的最早响应时间为8~6 Ma,与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西昆仑山地区一级水系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大型水系初始形成时间与左旋走滑构造运动的开始时间准同时。这表明中新世中晚期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发生了重要转变。
付碧宏时丕龙贾营营
关键词:走滑断裂带晚中新世青藏高原
基于ASTER SWIR-TIR多光谱数据的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岩性信息提取与识别——以克拉玛依岩体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花岗岩类的遥感岩性提取与识别研究一直是遥感岩石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位于中国新疆北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有许多花岗岩体产出,其岩性信息对于西准噶尔的地质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花岗岩体岩石样品及光谱库中相关矿物的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VNIR-SWIR)与热红外(TIR)的光谱测试与特性分析,采用ASTER SWIR-TIR比值13/12(R),4/6(G),(12×12)/(11×13)(B)假彩色合成技术识别与提取出研究区碱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四种花岗岩类,证明ASTERSWIR-TIR多光谱数据,尤其是TIR数据,对花岗岩类岩性识别的能力。此外,根据遥感影像中岩性、构造特征的解译与区域内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斑岩岩体比较,推断出位于克拉玛依Ⅱ号岩体以及Ⅰ号与Ⅲ号岩体交汇部位东侧的部分区域仍可能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郑硕付碧宏
关键词:ASTER花岗岩类
新疆阿尔泰山南部富蕴右旋走滑断裂带晚第四纪错断水系的遥感分析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富蕴断裂带位于阿尔泰山南侧,横切阿尔泰山褶皱带南缘及额尔齐斯深断裂,是一条呈北北西向展布的右旋走滑断裂带。沿断裂带发育一系列错断水系、错断冲积扇、挤压脊、走滑拉分盆地等反映右旋走滑活动的典型构造地貌标志。本研究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构造地貌测量,对沿富蕴断裂带发育的系统错断水系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富蕴断裂带发育不同级别的错断水系,大致可划分为6级:1931年地震形成的冲沟;90m左右断距的错断水系;150m左右断距的错断水系;500m左右断距的错断水系;1500m左右断距的错断水系;2000m以上断距的错断水系。同时,结合研究区及邻区的第四纪冰川资料讨论了不同级别水系可能形成时间:恰尔沟三级支流可能形成时间为末次冰期Ⅲ阶段末期,约20ka;恰尔沟二级支流可能形成时间为末次冰期Ⅰ阶段末期,约120ka;恰尔沟一级支流可能形成于该地区冰川广泛消融的倒数第2次冰期的Ⅱ阶段末期,约为250ka;恰尔沟、水磨沟、白杨沟、乌铁布拉克河、卡布尔特河等可能形成于倒数第3次冰期Ⅱ阶段末期,约为360ka。最后,我们估算出富蕴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1.46—4.99mm/a。
张之武付碧宏Yasuo Awata
关键词:右旋走滑走滑速率
利用光学卫星遥感数据监测抚顺地区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貌变化被引量:6
2008年
抚顺市是中国重要的采煤城市之一,100多年的煤矿开采已经使抚顺地区的地貌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长期的露天开采,抚顺西露天矿形成了一个海拔约为-300m的深坑;煤矿的地下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地表沉陷;与此同时,煤矸石的露天堆积形成了3个排土场。本研究利用多时相的美国Landsat MSS (Multispectral Scanner),TM(Thematic Mapper),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以及日本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卫星遥感数据分析过去近30年来抚顺地区煤矿开采所引起的地貌变化。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显示,由于地面沉陷引起的地表积水面积在近5年(2001—2006年)内出现明显增大的趋势,增加了1.73km^2。同期的ASTER DEM数据对比分析还发现,西露天矿的开采深度在不断增加,最大增加量为55m,与此同时出现的新增排土场造成地面高程增加量最大为25m。这一研究表明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定量监测人类矿产开发活动所引起的地貌特征变化及其过程。
董彦芳付碧宏二宫芳树
关键词:煤矿开采遥感监测卫星遥感
活动断层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被引量:14
2009年
活动断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常伴随很多复杂的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并导致诸如应力矿物的生长、断层泥矿物颗粒表面微形貌的形成、气体同位素异常等地质现象的出现,它们都可以用来判识活动断层的活动性、启闭性以及断裂带的三维展布状况,尤其是断裂带的深度等问题。因此,有关活动断裂带的断层泥、流体地球化学以及相关的水—岩相互作用等问题一直吸引众多科学家的密切关注,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构造地质作用的极端复杂性,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探究的科学问题。
赵军郑国东付碧宏
关键词:活动断层构造地球化学水岩相互作用流体地球化学断层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