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方银

作品数:269 被引量:483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76篇专利
  • 3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6篇农业科学
  • 31篇生物学
  • 29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医药卫生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6篇家蚕
  • 63篇基因
  • 39篇突变
  • 20篇蚕丝
  • 16篇丝素
  • 14篇性状
  • 14篇桑蚕
  • 14篇分子标记
  • 14篇蚕品种
  • 11篇丝素蛋白
  • 11篇昆虫
  • 9篇选育
  • 9篇突变型
  • 9篇克隆
  • 9篇蚕茧
  • 8篇遗传学
  • 8篇织物
  • 6篇电容
  • 6篇电容器
  • 6篇体形

机构

  • 210篇西南大学
  • 50篇西南农业大学
  • 13篇重庆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贵州省蚕业科...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厦门大学
  • 3篇日本九州大学
  • 3篇四川省蚕种管...
  • 3篇重庆市蚕业科...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安康学院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遵义职业技术...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蚕学通讯》...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267篇代方银
  • 117篇鲁成
  • 72篇童晓玲
  • 62篇向仲怀
  • 39篇胡海
  • 26篇程岚
  • 20篇夏庆友
  • 19篇刘祖兰
  • 13篇李智
  • 11篇韩民锦
  • 11篇孙胜
  • 10篇谭端
  • 10篇宋江波
  • 10篇潘敏慧
  • 10篇易世雄
  • 10篇柴春利
  • 9篇余泉友
  • 8篇成国涛
  • 7篇陈聪
  • 6篇赵萍

传媒

  • 64篇蚕学通讯
  • 38篇蚕业科学
  • 9篇昆虫学报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6篇贵州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纺织学报
  • 4篇重庆市蚕丝学...
  • 4篇第十届家(柞...
  • 3篇遗传
  • 3篇丝绸
  • 3篇重庆市遗传学...
  • 2篇材料导报
  • 2篇中国遗传学会...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种子
  • 1篇药学学报
  • 1篇Curren...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5篇2024
  • 22篇2023
  • 15篇2022
  • 12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17篇2016
  • 5篇2015
  • 18篇2014
  • 14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25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3篇2005
2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虫卵子发生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强大的生殖能力是昆虫繁衍生息的重要基础,卵子发生作为昆虫生殖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卵子发生不仅为后期胚胎发育提供重要基础,同时伴随着复杂的细胞活动,被作为研究细胞生物学等过程的模型。本文概述了昆虫卵子发生过程、功能及卵子发生的调控因素,这能为进一步理解昆虫生殖及胚胎发育提供参考,也对经济昆虫的繁衍或害虫的防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彭晨星吴松原童晓玲代方银
关键词:昆虫卵子发生发育
在行业中做改革进取的先锋——重庆市西里蚕种场的创新发展
2011年
1997年无疑是重庆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重庆以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崭新身份面向世界,至今已是第15个年头,全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未来。
代方银
关键词:蚕种场
家蚕体节畸形自然突变型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自家蚕Ps,Ze ,L三重组合斑纹系统Z1 0 0中 ,发现体节畸形的自然突变体 ,其蚕体 1处或 2~ 3处因体节纵向愈合而在背面形成程度不一的瘤状突起和愈合痕。其中 ,以腹后部 8~ 1 0体节愈合畸形为主 ,伴生部分前部腹节及胸部畸形。在胚胎发育中 ,己1~己4 期形成一定比例的畸形胚子 ,但不具致死性。畸形突出的幼虫活动力稍差 ,对交尾有一定影响。体节畸形性状能稳定遗传 ,对正常型为隐性 ,受常染色体基因支配 ;该基因的外显率很低 ,通常纯合系统在2 0 %~ 70 %。体节畸形基因的表达与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有较大关系。
鲁成代方银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自然突变外显率基因表达
一种家蚕网蔟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蚕网蔟具,它由横条网片、竖条网片、卡口、边框、拉手组成,横条网片上设有卡口,横条网片和竖条网片的一端均设有拉手,边框四角固定,四周均设有对应卡口,将数根竖条网片放置于数根横条网片所设的卡口,再放入边框...
罗朝斌赖钢代方银
文献传递
家蚕特殊用途新品种“渝黔绿茧”区域比较试验被引量:1
2007年
"渝黔绿茧"是家蚕特殊用途新品种,属于天然绿色茧。以贵州省大量推广的"贵蚕1号"为对照,对该品种进行区试。通过对催青、龄期经过、结茧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色以及产值等多项指标的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渝黔绿茧"品种的茧丝成绩已经达到常规家蚕品种实际生产水平,其产值远高于普通家蚕品种,其茧色为淡绿色,可促进地方民族家蚕业发展。
刘锡罗朝斌易勇代方银
关键词:家蚕品种区试
家蚕新突变型h斑油基因的连锁定位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新近自保存系统中发现的油蚕突变———h斑油 (mottledtranslucentoh)的性状特征为 :幼虫体表遍布不透明的白色斑块 ,大小不一 ,其余部分为低度透明。通过与正常型和各连锁群标志基因系杂交 ,进行遗传分析和连锁检索 ,结果 :h斑油为第 2 0连锁群的隐性突变 ;与霜降油蚕 (oh)的杂交结果确定其基因座位为 (2 0 0 .0 ) ,对霜降油为显性。命名其基因符号为ohm。同时发现ohm 对中国油 (oc)表现上位作用。
代方银鲁成夏庆友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基因连锁
家蚕新品种“渝黔绿茧”原种饲养及产卵试验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充分掌握家蚕特殊用途品种"渝黔绿茧"(C101×N101)的2个对交原种C101、N101性状,为品种产业开发贮备繁种技术,开展了对交原种C101、N101的原蚕饲养与产卵性状研究。以全国指定白茧对照种的对交原种菁松(中系)、皓月(日系)和871(中系)、872(日系)为对照,以常规养蚕方法饲养原蚕,产卵性状。结果表明C101、N101原蚕好养,品种性状稳定,抗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产卵量较高,不受精卵、不良卵率低,克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C101、N101是1对具有淡绿色蚕茧的特殊性状,且具有常规品种产量性状的对交原种,中系C101、日系N101原蚕性状与常规种相同,杂交种的正反交成绩都较好。
罗朝斌代方银黄桂辉
关键词:家蚕原种性状
一种新的家蚕体形突变体--短体蚕(Sq)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3
2009年
作为重要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昆虫模式的家蚕Bombyxmori,其突变体是生理学、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宝贵资源。作者在家蚕资源保存和遗传分析中发现一种新的体形突变体——短体蚕(Squab,Sq),其特征是:杂合体(Sq/+)成活,蚕体长只有正常型的约4/5,腹中部略肥大,胸部稍狭小;纯合体(Sq/Sq)胚胎期致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为显性遗传。通过与各染色体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突变基因Sq在家蚕第14染色体上;通过与同一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青熟油蚕基因(oa)、不洁蚕基因(Di)进行三点测验,将Sq定位在家蚕连锁图谱第14连锁群的34.6cM位点,表示为Sq(14-34.6)。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和利用该突变体奠定了重要基础。
代方银童晓玲谭端黄永燕罗尤海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基因定位
地方蚕品种泗洪幼虫黄体色的遗传学研究——家蚕中国显性黄体色基因(Xan^(C))的发现被引量:4
2000年
对保存的地方蚕品种进行性状调查 ,发现于 60年代自我国江苏省泗洪县征集的农家土种泗洪 1 5(简称泗洪 )幼虫体为淡黄色 ,壮蚕异质型不明显。采用体色正常型和已知黄体色标志基因lem( 3-0 .0 )、Sel( 2 4 -0 .0 )和Xan( 2 7-0 .0 )与之杂交 ,进行遗传学鉴定 ,结果 :泗洪黄体色对正常型为显性 ,遗传基因与日本的显性黄体色 (Xan)基因座位相同 ( 2 7-0 .0 ) ,命名为中国显性黄体色 ,英文名Chi nesexanthous,基因记号XanC。
代方银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突变基因
酸和碱处理对野桑蚕丝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是家蚕(Bombyx mori)的祖先种,可吐丝结茧,茧丝有多种色彩。为了通过加工技术获得实用性能优良的野桑蚕丝,用酸和碱对野桑蚕的茧丝进行处理后,测定与分析野桑蚕丝的结构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用不同质量浓度盐酸(30 g/L和60 g/L)、乙酸(30 g/L和60 g/L)以及氢氧化钠(10 g/L和20 g/L)和碳酸钠(15 g/L和30 g/L)处理对野桑蚕丝的聚集态结构影响不大,处理后的野桑蚕丝仍然是以β-折叠结构为主,同时还含有α-螺旋结构和无规卷曲结构。经60 g/L盐酸处理后的野桑蚕丝,其热稳定性稍有提高,断裂强度降低了22.9%,初始模量降低了22.7%,断裂伸长率降低了8.7%。碱处理对野桑蚕丝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对其力学性能破坏严重,经20 g/L氢氧化钠处理后,野桑蚕丝的断裂强度显著降低,仅有36.7%的断裂强度保持率。研究结果提示:野桑蚕丝的加工过程应避免用强碱性物质处理。
邓婷婷郭囊括彭云武程岚童晓玲鲁成代方银
关键词:野桑蚕蚕丝酸处理碱处理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