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芬 作品数:6 被引量:17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河南小秦岭金矿田中深部金矿资源前景及勘查建议 在收集整理分析小秦岭金矿田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中深部的概念,系统分析了矿田中深部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矿田中深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通过中深部探采坑道的调查和钻孔深部资料的收... 叶会寿 岳铮生 庞振山 何春芬关键词:金矿 矿产勘查 成矿地质 小秦岭 文献传递 河南付店矿集区斑岩钼矿和脉状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 被引量:5 2010年 近些年来,在河南省外方山付店矿集区找矿勘查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东沟、竹园沟等大中型斑岩钼矿,资源/储量达70万t以上;以及西灶沟、老代丈沟、三元沟、王坪西沟等脉状铅锌矿床,资源/储量达30万吨以上,显示了巨大的找矿前景。本文系统总结了斑岩钼矿床、脉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叶会寿 毛景文 何春芬 何岳 孟芳关键词:地质特征 成矿时代 斑岩钼矿床 矿集区 花岗斑岩 豫西南泥湖矿田钼钨及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87 2006年 豫西南泥湖钼钨铅锌银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金堆城—南泥湖钼钨多金属成矿带的东部。在矿田内除了早期探明的斑岩—夕卡岩型钼钨矿床和夕卡岩型多金属硫铁矿床外,最近几年又在其外围发现了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呈规律性分布。成矿流体及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钨及多金属硫铁矿床与铅锌银矿床为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大气水加入,成矿物质和花岗斑岩一起源于下地壳。年代学研究表明:钼钨铅锌银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140 M a左右,形成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晚期的岩石圈伸展环境。其成矿机理为: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由于俯冲的扬子板片可能发生断离,软流圈物质通过板片断离窗上涌,幔源岩浆在壳幔边界附近发生底侵作用,诱发碰撞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含矿的花岗质岩浆,沿NNE向断层与EW向的断层交汇处上升并在较高的构造层次上侵位,形成花岗斑岩体以及钼钨矿床、多金属硫铁矿床及铅锌银矿床。 叶会寿 毛景文 李永峰 燕长海 郭保健 赵财胜 何春芬 郑榕芬 陈莉关键词:矿床类型 地质地球化学 动力学背景 成矿机理 小秦岭红土岭矿区中深部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地质调查,查明红土岭矿区中深部金矿体的3种产出方式:a)地表露头矿的深延部分;b)隐伏于地表及浅部无矿段的深部;c)赋存于隐伏矿脉之中。通过对矿床的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金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认为,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脉状金矿床。指出S884-①、S1002-①号矿体的中深部及S899、S884、S881、S1002矿脉的中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叶会寿 何春芬 杨生强 冯建之 李江山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方向 秦岭Au-Pb-Zn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19 2016年 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秦岭地区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之一。为了更好地部署下一步找矿工作,开展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研究、成矿远景区划分和找矿工作部署。本文重新划定了(修定)秦岭Au-Pb-Zn成矿带的边界。建立了秦岭成矿带的成矿系列组合,其中印支期是金铅锌大规模成矿的爆发期,区内矿床主要发育有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VMS型铜多金属矿、低温热液脉状汞锑矿、岩浆期后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等类型,带内仍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的最新成果,在该带内圈定了20处找矿远景区,其中8处为重点远景区,12处为一般远景区,建议下一步找矿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为Au、Pb、Zn、Cu,主攻矿床类型为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和岩浆期后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该项成果对指导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叶会寿 王义天 丁建华 王瑞廷 胡乔青 路东宇 何春芬 孙嘉关键词:区域成矿规律 矿床类型 豫西太山庙铝质A型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2 2008年 太山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豫西地区,呈岩基产出,出露面积约290km^2。根据它们的接触关系可以划分为3期:第1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第2期细中粒碱长花岗岩、第3期碱长花岗斑岩。利用SHRIMP锆石U- Pb法对主要岩性中粗粒碱长花岗岩进行测年的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15±2Ma,晚于区域上的南泥湖等花岗斑岩体和文峪、花山、合峪等花岗岩基。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基本相似,主要由条纹长石、钠长石(An<10)、石英和少量的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具富硅(SiO_2 70.63%~76.59%),偏碱(Na_2O+K_2O 8.23%~9.34%),FeO~*/MgO值相对较高(3.00~7.21),CaO和MgO含量低(分别为0.46%~1.18%和0.15%~0.65%),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为0.95~1.13)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上,明显富集REE(Eu除外)、Zr、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HFSE),而Sc、Cr、Co、Ni、Sr和Eu等含量较低。此外,还具有较高的Ga/Al比值特征(2.7~3.6),所有这些特征均说明其与I型和S型花岗岩有明显的区别,而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在相关判别图解上属于A1型花岗岩,表明其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叶会寿 毛景文 徐林刚 高建京 谢桂清 李向前 何春芬关键词:SHRIMP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铝质A型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