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超蔓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子宫
  • 5篇肿瘤
  • 4篇子宫内膜
  • 4篇内膜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内膜癌
  • 3篇基因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3篇宫内膜癌
  • 3篇病理
  • 2篇抑制基因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肿瘤转移
  • 2篇肿瘤转移抑制
  • 2篇肿瘤转移抑制...
  • 2篇转移抑制基因

机构

  • 8篇海南医学院附...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杭州市下沙医...

作者

  • 10篇何超蔓
  • 7篇金松
  • 6篇胡春霞
  • 4篇陈曼玲
  • 2篇翁丹卉
  • 2篇蒋学锋
  • 2篇吴小妹
  • 2篇朱涛
  • 2篇马丁
  • 2篇王世宣
  • 2篇曹俊伟
  • 2篇李红雨
  • 2篇纪武
  • 2篇卢运萍
  • 2篇梁峰冰
  • 2篇吴玲
  • 1篇凌奕
  • 1篇黎明鸾
  • 1篇韦伟
  • 1篇卢斋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法对7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AI1、PR、ER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AI1和PR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KAIl=0.0089、0.0103、0.0356,PPR=0.0026、0.000、0.0053);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或附件受累及的组织KAI1、PR、ER的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无转移的组织(PKAIl=0.0091、0.0073,PPR=0.0006、0.0074,PER=0.0129、0.0073);ER的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P=0.0226);不同的病理类型中,只有P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6);而三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宫颈是否受累均无关。KAI1、PR、ER表达阴性和阳性的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AIl=0.0043,PPR=0.0010,PER=0.012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KAI1、PR、ER三个变量中只有KAI1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00,OR=0.24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KAI1、PR、ER表达均不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KAI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其可作为临床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综合指标之一。KAI1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与PR有关,KAI1、PR、ER的缺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胡春霞翁丹卉蒋学锋朱涛李红雨金松何超蔓卢运萍王世宣马丁
关键词:KAIL孕酮受体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1例各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1)、宫颈累及(P<0.01)、腹腔冲洗液可见癌细胞(P<0.01)、宫旁或附件累及(P<0.01)均相关,与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或有子宫腔下段及峡部受累者(P>0.05)、年龄(P>0.05)、病理类型(P>0.05)均无相关;淋巴结没有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已有转移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以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均不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宫旁或附件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胡春霞金松凌奕何超蔓吴玲蒋华纪武曹俊伟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淋巴结转移预后
腹腔镜下附件囊肿扭转保守手术保护生育力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附件囊肿扭转保守手术保护生育力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临床确诊为附件囊肿扭转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并有强烈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患者17例。术后第1、3个月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患侧附件的血流信号、卵泡发育、基础内分泌激素水平、月经情况以及近期的生育情况,了解患者的预后及卵巢功能形态的恢复状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期间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未提示卵巢功能下降。仅有1例保守手术失败行二次手术切除。所有病例平均发病时间32h,平均肿块最大直径10cm,平均扭转720°。16例保守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随访,患侧附件均可见血流信号,未见明显萎缩,有11例患侧卵巢观察到窦卵泡,2例自然妊娠至足月分娩,1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受孕至近足月。结论发生于年轻女性的附件囊肿扭转应充分考虑对患者生育力的保护。除非术前已有严重腹膜刺激症状,术中证实局部感染坏死,否则均应首先考虑保守手术。不能经验性地仅根据严重的组织充血肿胀及颜色发黑就做出切除附件的决定。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是安全的,几乎不会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韦伟黄灵绣李百加杨孝军何超蔓
关键词:腹腔镜保守手术扭转复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KAI1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KAI1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cDNA3-KAI1质粒后AN3CA和HEC-1-B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均可检测到KAI1蛋白的稳定表达。转染空白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量多体积较大,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4.2±3.1)%和(52.7±4.3)%,细胞的倍增时间为21.3h和20.1h;基因转染pcDNA3-KAI1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少体积较小,细胞克隆形成率为(37.4±5.1)%和(32.1±3.7)%,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3.7h和45.2h;两组间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91±10.7)/HT、(68±10.8)/HT,而空质粒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292±11.5)/HT、(219+12.7)/HT,两组细胞比较,侵袭能力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有效转染可使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均下降,KAI1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转移的新治疗靶点。
胡春霞翁丹卉蒋学锋朱涛李红雨何超蔓卢运萍王世宣马丁
关键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子宫内膜癌肿瘤侵袭增殖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62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 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7月选择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62例Ⅰh2~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手术情况和术后病理反应等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化疗后总有效率为90.32% (56/62),完全缓解30.65% (19/62).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的56例患者化疗疗程结束后顺利完成宫颈癌根治术,手术切除率为90.32%.在术后切除的标本中见癌组织周围明显化疗反应和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者50例,术后淋巴结阳性者3例,宫旁浸润者2例,脉管癌栓者2例.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可以缩减局部肿瘤病灶,宫旁组织弹性变软,降低肿瘤的分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何超蔓梁峰冰陈曼玲吴小妹金松
关键词:子宫肿瘤紫杉酚顺铂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初步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提高宫颈癌临床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09年1月住院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22例,采用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14例行宫颈癌根治术,8例Ⅱb期患者行放疗。并观察化疗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肿瘤大小的变化、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情况。结果:(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22例中完全缓解14例(63.64%),明显缓解4例(18.18%),中度缓解4例(18.18%);(2)肿瘤消退情况:完全缓解(CR)3例(13.64%),部分缓解(PR)9例(40.91%),好转(MR)5例(22.73%),稳定(SD)5例(22.73%)。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缩小了局部病灶,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何超蔓陈曼玲黎明鸾胡春霞吴小妹卢斋金松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25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PS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UPS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做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UPSC中,52%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13/25),60%的病例有宫颈、阴道、卵巢或输卵管或宫旁、腹腔、大网膜等部位的子宫外转移(15/25),淋巴转移率为44%(11/25)。结论:UPSC病期晚,易浸润深肌层和向子宫外扩散,且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与淋巴转移、子宫外转移、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病理分级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应提高诊断率,提高手术分期的正确率,术后给予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胡春霞金松何超蔓吴玲纪武曹俊伟
关键词:子宫肿瘤腺癌乳头状病理学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1例被引量:1
2010年
何超蔓金松陈曼玲
关键词:子宫内膜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包裹卵巢囊腺癌病理学诊断
白介素10的基因多态性与尖锐湿疣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108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尖锐湿疣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g)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IL-10基因启动子-1082G/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0基因启动子-1082 G/A位点GG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在观察组中表达GG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表达其它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P<0.05)。结论 IL-10基因多态性与尖锐湿疣易感性可能相关,IL-10基因启动子-1082 G/A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对尖锐湿疣的易感性高。
何超蔓梁峰冰胡春霞
关键词:IL-10基因多态性尖锐湿疣PYROSEQUENCING
宫颈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宫颈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析结果不符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6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宫颈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析对手术的影响。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宫颈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析不符为20例,术后病理学分析较临床分期晚,以内生型为主,这些不符病例与相符病例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引流量增多、尿潴留发生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结论宫颈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析不符对手术有影响。
陈曼玲金松何超蔓
关键词: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