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馨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蛋白
  • 4篇髓鞘
  • 4篇髓鞘碱性
  • 4篇髓鞘碱性蛋白
  • 3篇中毒
  • 2篇动力学变化
  • 2篇血流
  • 2篇乙酰胺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头痛
  • 2篇托吡酯
  • 2篇托吡酯治疗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小儿
  • 2篇颅内
  • 2篇脑脊液
  • 2篇脑血

机构

  • 14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4篇何馨
  • 6篇祝惠华
  • 5篇杨思达
  • 4篇何旦莎
  • 4篇麦坚凝
  • 3篇晏翠芳
  • 2篇夏学峰
  • 2篇邓维意
  • 2篇林海生
  • 1篇梁小娴
  • 1篇梁惠慈
  • 1篇邓会英
  • 1篇陈怡禄
  • 1篇潘丽雯
  • 1篇叶红
  • 1篇杨镒宇
  • 1篇查彩慧
  • 1篇钟桴
  • 1篇邓颖敏
  • 1篇张伟平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底节病变致儿童急性偏瘫12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基底节病变致儿童急性偏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基底节病变所致的脑梗死的症状、体征、头颅MRI、MRA、CT、TCD、EEG检查的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头颅MRI均异常,提示基底节区有缺血L性梗死灶,病灶位于偏瘫对侧,与临床定位相符。临床表现均以急性偏瘫为首发症状,无伴意识障碍,无颅内高压症状,无言语异常。行CT检查的11例中,6例双侧基底节区有点状或片状钙化。MRA检查9例均无异常。EEG检查的9例中4例异常。TCD检查11例中6例异常,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和(或)病灶对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加快。经治后2~10d肌力有所恢复,6~40d肌力恢复至V-级或正常,肌力恢复均下肢早于上肢,中枢性面瘫最后恢复。结论婴幼儿颅脑外伤程度轻,但有明显的脑梗死症状者,基底节梗死可能性大,基底节有钙化灶的婴幼儿在轻微外伤后易出现急性偏瘫。
高媛媛杨思达何馨林海生麦坚凝
关键词:急性偏瘫儿童
托吡酯治疗儿童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托吡酯在儿童头痛治疗中的疗效,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头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托吡酯起始量0.5mg(kg·d),分1~2次口服,4~8周为加量期,头痛缓解后停止加量,剂量最大控制在4mg(kg*d),对照组给予西比灵,睡前一次口服,总疗程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托吡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西比灵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χ2=1.531,P>0.05);(2)托吡酯治疗儿童头痛的中位值剂量为1.67mg(kg*d),用量明显少于其治疗癫癎;(3)托吡酯治疗儿童头痛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约8%左右,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托吡酯是治疗儿童头痛发作较为有效及安全的药物之一.
何馨
关键词:托吡酯儿童头痛托吡酯治疗头痛发作疗效观察儿童严重不良反应
外部性脑积水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造成外部性脑积水 (EH)小儿的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 (MB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华西医大陈俊杰报道的ELISA法对入组病例血清及脑脊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入组病例血清及脑脊液MBP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危因素所致EH小儿存在脱髓鞘病理改变和血脑屏障破坏 ,其脑脊液中MBP含量升高 ,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血清MBP亦升高 。
何馨杨思达祝惠华何旦莎夏学峰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血清脑脊液外部性脑积水小儿
川崎病患儿脑血流的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潘丽雯梁惠慈晏翠芳何馨
关键词:川崎病脑血流患儿TCD检查小血管炎颅内血管
脑干型脊髓灰质炎3例误诊分析
1996年
在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当中,出现呼吸肌麻痹的脑干型脊髓灰质炎并不多见。本文收集我院1989~1996年上半年误诊的3例脑干型脊髓灰质炎,旨在与同行探讨这类型脊髓灰质炎的早期诊断。
何馨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误诊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 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 疾病脑脊液(CSF) 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 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寻找反映小儿CNS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 证实为CNS疾病的患儿85 例,其中男58 例,女27 例,年龄1 月~13 岁。采用ELISA 法对病例血清及部分病例CSF标本作MBP定量测定。结果 疾病组中CNS感染、颅内出血、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病例中CSF和血清MBP均值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任何原因导致CNS髓鞘结构的破坏时,其MBP在CSF的水平升高,当血清MBP含量也升高时,提示血脑屏障(BBB) 破坏,通透性升高。结果显示对CSF和血清MBP的检测,可作为一项反映CNS损伤的生化指标。
祝惠华杨思达何馨何旦莎夏学峰邓维意
关键词:CNSMBPCSF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
以锥体外系及共济失调症状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鼠药中毒临床分析
2001年
目的 探讨氟乙酰胺中毒的早期诊断 ,以便及时救治患者 ,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病例的发生。方法 对每例可疑病例进行胃液送检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分析并确诊。结果 通过及时诊断、及时对症治疗 ,特别是给予解毒剂 (乙酰胺 ) ,15例患者 10例痊愈出院 ,4例近愈 ,1例合并癫痫发作 ,无一例残疾。结论 对既往无神经系统症状 ,近期无急性感染史而突发锥体外系及共济失调症状者应高度警惕鼠药中毒的可能 ,应及时做相应的检测 ,是降低鼠药致死。
何馨祝惠华
关键词:锥体外系症状儿童氟乙酰胺中毒首发症状
大剂量维生素B_6加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B_6加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大剂量维生素B_6(20~30mg·kg^(-1)·d^(-1)静注10~14d后,改口服300~600mg/d)同时加用抗癫癇药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结果 大剂量维生素B_6加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效果较好,硝基安定组总有效率为52.6%,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West综合征使用维生素B_6加抗癫癇药有肯定疗效,两组均未使用激素治疗,避免了激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祝惠华晏翠芳何馨查彩慧
关键词:WEST综合征维生素B6硝基安定托吡酯
血液灌流救治儿童急性中毒的系列研究
高岩陈怡禄张国强李颖杰朱丽萍钟桴邓会英陶建平叶红欧阳珊林海生曾华松张伟平何馨潘伟思邓婉贞邓颖敏
研究血液灌流(HP)治疗儿童急性中毒效果;最佳效能时间;组织毒物再释放时间;HP对毒代动力学影响;儿童HP中技术参数;改良了新生儿、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定位方法,研制适于儿童临床使用的HP机。成果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儿童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治疗毒代动力学
婴儿颅内出血与髓鞘碱性蛋白的关系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检测颅内出血患儿脑脊液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探讨本病脑损害和MBP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 MBP ELISA法对38例脑实质(或伴腔室)出血及腔室内(硬膜下腔、蛛网膜下腔、脑室)出血患儿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作 MBP定量测定,与对照组比较,并于治疗 4-5周后复查对比。结果:两出血组脑脊液和血清 MB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有脑实质出血组脑脊液和血清 MBP含量亦高于腔室内出血组(P<0.01),治疗后MB P含量未见下降。结论:脑脊液和血清MBP定量测定作为生化方面的指标丰富了本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内容,有助于本病的预后评估。
杨思达何馨杨镒宇祝惠华何旦莎邓维意
关键词:婴儿颅内出血髓鞘碱性蛋白维生素K缺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