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5
- 1998年
- 目的:为深入开展乙型肝炎的生物导向治疗,我们构建了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IFN-αA)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HS/IFN-α。方法:采用PCR方法,将IFN-αADNA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及5端引入-Linker,重组入抗HBsAg抗体Fab表达载体pHS相应酶切位点,酶切鉴定并筛选出阳性克隆pHS/IFN-αA,并对插入基因片段测序。结果:重组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片段已正确插入载体相应酶位点,片段与PCR扩增片段大小相同,硷基序列正确。结论:pHS/IFN-αA的成功构建。
- 郑伟檀华宋少柏宋少柏王琰逯好英王琰
- 关键词:乙型肝炎干扰素HBSAG抗体
- FOY及Trasylol胰管内注射治疗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 余燕星
- 胰管内给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 1996年
- 建立一种新的胰管内给药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模型。以5%牛黄胆酸钠诱发AHNP,大鼠96小时死亡率为70%左右,血淀粉酶、脂肪酶、胰组织蛋白酶及组织学检查示大鼠显典型的AHNP改变。此模型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相对简单等特点,除可作为胰管内给药模型外,亦可作为胰腺及胆道病生理等研究的模型。
- 余燕星顾倬云
- 关键词: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动物模型药物疗法
- 抗HBsAg Fab片段和α-干扰素融合蛋白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为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的生物导向治疗,构建以人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为导向作用、αA-干扰素(IFN-αA)为治疗作用的融合蛋白Fab/IFN-αA原核表达载体pHS/IFN-αA。方法用PCR体外扩增目的基因IFN-αA,并在其DNA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及5′端人工合成的Linker,重组人抗HBsAg抗体Fab片段表达载体pHS相应酶切位点,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目的基因正确正向插入载体,重组表达载体pHS/IFN-αA能在大肠杆菌表达出具有双重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Fab/IFN-αA。结论融合蛋白Fab/IFN-αA的成功构建及在大肠杆菌的表达,为融合蛋白的纯化及研制新一代乙型肝炎生物导向治疗的基因工程多肽类药物打下了基础。
- 郑伟檀华宋少柏逯好英逯好英余燕星王琰
- 关键词:Α-干扰素FAB片段融合蛋白乙型肝炎
-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附1例报告)被引量:1
- 1993年
- 近年随着人们对胰腺内分泌肿瘤认识水平的提高及胰腺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的发展,胰岛细胞瘤的报告日益增多,引起了人们很大的注意。目前已知有5种与胰岛细胞分泌激素有关的综合征,其中一些综合征为大多数临床医生所熟悉,如以Whipple三联征为特点的胰岛素瘤;
- 余燕星张国华
- 关键词:胰岛肿瘤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研究的进展
- 1995年
- 自从1986年Rosenberg首次报道直接从小鼠肿瘤制备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清除转移灶效率比LAK细胞高50~100倍以来。TIL作为继LAK细胞之后的第二代抗瘤细胞,杀瘤率高及依赖IL-2程度低、副作用小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TIL分离培养技术、杀瘤机制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发展迅速。本文就这些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余燕星李元敏袁玫
-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LAK细胞
- 基因工程抗体与IL-2融合蛋白研究的进展
- 1996年
-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抗肿瘤的小抗体/IL-2融合蛋白是肿瘤导向治疗中的一种新探索,这种策略治疗可增加肿瘤局部的IL-2浓度,减少其毒副作用,延长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更好地发挥IL-2介导的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此融合蛋白的构建策略及表达、纯化的技术作一介绍。
- 余燕星袁玫李元敏
-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IL-2融合蛋白肿瘤免疫治疗
- 重组融合蛋白Fab/IFNαA体外抗HBV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在体外细胞水平上观察重组融合蛋白 (Fab/IFN αA)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HBVDNA转染细胞系 (HepG2 .2 .15细胞 )作模型 ,通过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Fab/IFN αA作用后细胞上清液的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 ,结合细胞存活率来评价其抗HBV作用 ,并与α 干扰素 (IFN αA)进行比较。结果 :经 12d作用 ,Fab/IFN αA在细胞存活率、对HBsAg、HBeAg抑制率均优于IFN αA ,尤其在 2 5 0 0~5 0 0 0IU/ml浓度下 ,其细胞存活率为 82 .41%~ 83.19% ,HBsAg抑制率 5 5 .5 5 %~ 6 8.18% ,HBeAg抑制率 45 .0 7%~ 48.5 5 % ,而相应浓度IFN αA的HBsAg、HBeAg抑制率均低于Fab/IFN αA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具有抗体的导向作用和IFN的抗病毒作用的Fab/IFN αA体外抗HBV作用优于IFN αA ,为进一步研制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生物导向治疗的基因工程多肽类药物提供了依据。
- 田文宋少柏逮好英郑伟檀华唐云王琰余燕星
- 关键词:抗HBV作用乙型肝炎重组融合蛋白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附5例报告)被引量:5
- 1991年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diopathic retroperitoncal fibrosis IRF)比较罕见,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86年以来收治的4例及外院来我院会诊的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IRF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4.8岁(24~40岁).临床资料见附表. 讨论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cal fibrosis R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 余燕星蒋彦永宋少柏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特发性
- 重组融合蛋白 Fab/IFN-αA的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被引量:2
- 2000年
- 田文宋少柏逯好英檀华郑伟唐云王琰余燕星
- 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质类乙型肝炎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