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健

作品数:342 被引量:1,54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1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0篇医药卫生
  • 22篇化学工程
  • 22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5篇中药
  • 48篇色谱
  • 43篇高效液相
  • 42篇液相色谱
  • 42篇相色谱
  • 42篇高效液相色谱
  • 38篇色谱法
  • 32篇液相色谱法
  • 32篇高效液相色谱...
  • 30篇制剂
  • 26篇黄酮
  • 23篇正交
  • 22篇皂苷
  • 22篇教学
  • 20篇指纹
  • 20篇指纹图
  • 20篇指纹图谱
  • 20篇包合
  • 19篇总黄酮
  • 17篇药药

机构

  • 339篇北京中医药大...
  • 2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1篇新疆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药品审...
  • 4篇陕西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市药品监...
  • 4篇中国食品药品...
  • 4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339篇倪健
  • 100篇尹兴斌
  • 67篇董晓旭
  • 56篇曲昌海
  • 29篇林龙飞
  • 29篇付京
  • 25篇张慧
  • 23篇曹飒丽
  • 20篇杨春静
  • 19篇王英姿
  • 16篇张晋
  • 16篇吴清
  • 15篇李友林
  • 14篇冯丽君
  • 14篇闫磊
  • 13篇杨培
  • 13篇韩立炜
  • 13篇王奕博
  • 12篇杜守颖
  • 11篇张欣

传媒

  • 3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3篇中南药学
  • 20篇中国中药杂志
  • 16篇中华中医药杂...
  • 15篇中国中医药信...
  • 13篇中成药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中草药
  • 8篇现代中药研究...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7篇2013年“...
  • 6篇卫生职业教育
  • 6篇中医教育
  • 6篇中国药师
  • 6篇中国中医药现...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国际中医中药...
  • 5篇首都食品与医...
  • 4篇药物分析杂志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12篇2024
  • 17篇2023
  • 15篇2022
  • 14篇2021
  • 8篇2020
  • 16篇2019
  • 16篇2018
  • 14篇2017
  • 18篇2016
  • 23篇2015
  • 20篇2014
  • 41篇2013
  • 24篇2012
  • 15篇2011
  • 14篇2010
  • 13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3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典名方中茯苓的本草考证被引量:14
2021年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等古代资料,结合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现代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方剂涉及的茯苓药材的基原、产地与品质、采收期、加工炮制方法、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与考证,为包含茯苓药材的经典名方品种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古代茯苓入药的基原应为多孔菌科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其产地在我国分布广泛,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茯苓古今品质评价结论基本一致,均以块大、质重、皮薄多皱、断面白色细腻者为佳。采收期多为阴历八月,初加工经历古代阴干到现代"发汗"后阴干的演变;茯苓从古至今炮制方法主要为切制,可将其加工成"茯苓块"和"茯苓片"。栽培技术经历了"野生茯苓-活体松根接种-段木接种"的演化过程,目前茯苓主要以人工段木栽培为主,技术方法成熟、产量丰富,可以满足经典名方的研发需求。
董晓旭刘艺蔡梦如张志勤曲昌海尹兴斌倪健
关键词:经典名方茯苓基原本草考证栽培采收期
经典名方小承气汤药效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3年
古代经典名方,是指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积极鼓励开发经典名方。2018年,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公布,为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开启方便之门。小承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组成,适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轻证。查阅文献发现,关于小承气汤历史沿革的考证,化学成分、药理研究都已有文献记载,而有关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的文献都十分零散。其临床应用所涉及的疾病广泛,但至今未有较为详细的总结。作者将小承气汤的古今文记载、药理作用及其近代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并进行归纳。据统计有关“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的文献共有304篇,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疾病、术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其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最多,共有151篇,涉及胃部和肠部的共128篇,占总数的42.11%。温故而知新,通过对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等信息的统计,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尹东阁蔡梦如胡雪凌王开心刘曼婷朱荣玥付婷婷董晓旭倪健尹兴斌
关键词:经典名方小承气汤化学成分
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中医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中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使中药制剂已从传统经验逐步上升到科学制药,开发研究适合中药的速效制剂、缓、控释制剂及靶向制剂,从而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临床治疗的需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整理分类、...
董晓旭倪健
关键词:控释制剂靶向制剂
挤出滚圆法制备栀子提取物微丸及其性质考察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栀子提取物微丸,并优化微丸处方。方法:用挤出滚圆机制备栀子提取物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优选微丸处方;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栀子提取物微丸外形美观,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
吴黄焱林龙飞冯丽君闫磊何杨蔡程科倪健
关键词:栀子提取物微丸挤出滚圆法性能评价
文献传递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益心解毒方水提工艺
目的优选益心解毒方水提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含量、丹酚酸B含量、出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采用L(3)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ABC...
祁娟娟张晋葛亮张慧党晓芳曹飒丽倪健
文献传递
PBL模式在药事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广泛应用于国外的医学教学上,在PBL模式的启发下,我们在药事管理教学中精心设计医院药事管理讨论课,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启发了学...
王英姿倪健
关键词:PBL模式药事管理教学方式主观能动性
文献传递
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KAQ培养模式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分析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应该采取以KAQ目标为导向,实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综合教育培养模式,既符合新医改的要求,又能满足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
王英姿倪健贺葵邦
关键词:中药学药事管理
大豆黄卷总黄酮测定方法及水提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大豆黄卷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同时对其水煎煮过程中的提取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建立动力学方程并验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筛选对照品和测定波长,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使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和溶剂下大豆黄卷水提浓度,以简化的数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算出方程参数,将测定结果代入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染料木苷在0.0009296~0.01162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4.859X-0.003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6%,RSD=0.83%;拟合的动力学模型结果为CB=(0.1520×t0.5/M-1.7970)0.5807,验证结果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大豆黄卷总黄酮测定方法稳定可行,重现性好。模型适用并能良好的描述大豆黄卷水提取的动力学过程。
陈杨倪健豆浩然许梦洁董晓旭付京
关键词:异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药活性成分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4年
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自噬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铁介导的活性氧积累是铁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与细胞内脂质代谢、铁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途径相关,多条信号轴和众多调节因子联合调控铁死亡的发生和中断。研究发现铁死亡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多药耐药等,因此铁死亡针对各类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和机制途径成为抗癌研究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铁死亡诱导剂的研究迅速发展,已有多种铁死亡诱导剂应用于临床癌症化疗阶段,且疗效显著,因此铁死亡类抗癌药物的研究成为肿瘤治疗发展的新路线。中药活性成分如石蒜碱、齐墩果酸、双氢青蒿素、土槿皮乙酸、麦冬皂苷B等,能通过脂质代谢、铁代谢、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系统或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谷胱甘肽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调控肿瘤疾病的发展进程,展现出巨大的临床治疗潜力。该文从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及作用特点等方面介绍铁死亡的代谢调控网络,并结合铁死亡发生机制的理论基础,对中药活性成分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应用提供新策略。
张慧中张艺博付京黄华婷阮意丹尹兴斌曲昌海倪健董晓旭
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肿瘤细胞铁代谢
注射用黄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及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注射用黄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与比较。以SHODEX GS-620为色谱分离柱,右旋糖酐葡聚糖作为对照品,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示差检测器(GPC-RI)测定注射用黄芪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_w)。同时采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法(MALLS)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对其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GPC-RI法测得注射用黄芪多糖依次呈现4个色谱峰,其M_w分别为:138万, 23.1万, 1.8万, 480; MALLS法测得3个信号较强的色谱峰,其M_w分别为:114.8万, 18万, 4.3万; MALDI-TOF-MS法测得在15.5万和1.8万有较强的信号,并获得黄芪多糖的糖残基单元为己糖。通过3种方法的测定与相互验证,初步确定了注射用黄芪多糖各分离峰的M_w,同时获取了部分黄芪多糖单元结构信息。最终经过普适校正后的GPC-RI法可应用于黄芪多糖的M_w测定。在研究中3种方法各有其优势,采用相互比较和验证的方式测定中药多糖可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王莹许玮仪李丽潇金红宇倪健马双成
关键词:注射用黄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