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密
-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抗草甘膦棉花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07年
- 抗草甘膦棉花最早于1997在美国释放,它是通过将编码抗草甘膦酶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导入珂字棉312而获得的抗性株。抗草甘膦棉花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3.2%到增加到2005年的60%左右。在这近十年内,抗草甘膦棉花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草甘膦的施用方法和时期的不正确操作对抗草甘膦棉花的根系生长、育性和产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1、外界因素,包括草甘膦施用方法在内的其他栽培措施和不利的环境条件,如高温,对抗草甘膦棉花的产量及生长的影响;2、内部因素,抗草甘膦棉花不同器官对草甘膦的吸收量及抗草甘膦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有关。因此,本文从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吸收分配、草甘膦的施用量和时期对抗草甘膦棉花根系生长、花药开裂及产量等方面综述了这些年来抗草甘膦棉花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对今后抗草甘膦棉花育种方面作了展望。
- 华水金袁淑娜邵明彦倪密王学德蒋立希祝水金
- 关键词:棉花育种
- 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被引量:15
- 2009年
- 为研究在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的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稳定性问题,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配制2个三系杂交棉组合,抗A×浙大强恢(记作:强恢F1)和抗A×DES-HMF277(记作:弱恢F1),并以保持系(抗B)为对照,分别进行温室控温试验和田间自然温度试验,分析三系杂交棉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和花粉育性转换(可育至不育)的临界温度。试验表明,一般三系杂交棉的花粉育性对胁迫温度的反应比保持系敏感,常常花粉散粉少和花粉活力较低。不同三系杂交棉组合对胁迫温度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强恢F1明显高于弱恢F1,与保持系的育性相似,可育花粉率和自交结铃率较高,不孕籽率较低。经可育花粉率(Y)与温度(T)的回归分析,花粉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符合Y=a(T-Topt)2+b模型。强恢F1育性转换的上限和下限温度分别为38.0℃和13.0℃,弱恢F1为36.0℃和14.0℃,保持系为38.5℃和10.0℃。与低温胁迫比较,高温胁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更普遍,持续时间更长,对产量影响更大。提高三系杂交棉在胁迫气温条件下的花粉育性的稳定性是近期育种的重要目标。
- 倪密王学德张昭伟朱云国张海平邵明彦袁淑娜刘英新文国吉
-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临界温度
- 几种金属离子对棉花愈伤诱导和分化成苗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培养基成份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的重要影响因子。除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外源激素外,金属离子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也很明显。本文以棉花MSB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Zn2+、Ni2+、Co2+、Ag+4种金属离子,研究它们对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成苗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Zn2+、Ni2+和Ag+能减少最早出愈天数,提高愈伤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而Co2+加入的作用与此相反。Zn2+和Ni2+的加入还能抑制外植体的褐化,但效果不及Co2+。且5μmol.L-1的Zn2+和Ni2+在愈伤的诱导和分化成苗方面具有正向协调作用,是最佳组合。
- 张海平邵明彦袁淑娜倪密华水金王学德
- 关键词:棉花金属离子
- 人工合成抗菌肽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被引量:2
- 2013年
-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是引起棉花黄萎病的真菌病害,广泛存在于中国的产棉区,使棉花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虽然,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抗病基因,但很难在陆地棉中发现。为了寻找对棉花黄萎病菌有强抑制作用的抗菌肽或基因,人工设计和合成了20条抗菌肽(简称"人工肽"),通过抑菌圈法从中筛选到3条最有潜力的人工肽(D4E1、D51和D28),并与2条天然抗菌肽(Decoralin和Pseudin,简称"天然肽")进行对比,用于鉴定其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4E1和D51这2条人工肽的抑菌活性最强,在多肽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几乎能100%地抑制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显示出高抗特性。同时,实验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抗菌肽疏水活性,结果表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时间可以更有效地表示抗菌肽的疏水活性,从而能更准确推测抗菌肽的抑菌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1)如果有一个好的人工设计,人工肽对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会比天然肽更佳;2)人工肽的氨基酸序列可推导出核苷酸序列,作为抗棉花黄萎病的候选基因,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获得抗病新品种。
- 赵亦静倪密诺林王学德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抗菌肽疏水性抑菌活性
- 四个带有标记性状的棉花CMS恢复系的主要农艺与光合生理特性被引量:3
- 2010年
- 为了克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基因鉴定难和保纯难的问题,选育了丛生铃恢复系、鸡脚叶恢复系、海岛棉恢复系和无腺体恢复系。对这4个标记恢复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丛生铃恢复系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总体表现最优;鸡脚叶恢复系具有早熟、通透好、烂铃少和纤维品质较好的特点;海岛棉恢复系的纤维品质最优,铃数最多;无腺体恢复系除了棉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优势外,在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性状上表现仅次于丛生铃恢复系。4个恢复系的标记性状明显,在三系杂交棉育种、制种和繁种中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 刘英新王学德倪密文国吉赵亦静华水金袁淑娜邵明彦
- 关键词:标记性状恢复系杂交棉制种
- 棕色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色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5
- 2008年
- 以深棕色棉、棕色棉、浅棕色棉和白色棉(对照)为材料,研究了纤维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色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当天至开花后10d,白色棉纤维中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最高;其次为浅棕色棉,棕色棉和深棕色棉含量较低且接近;从开花后15d至纤维成熟期棕色棉和白色棉纤维中总糖和蔗糖含量差异不大。整个纤维发育期内果糖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且棕色棉和白色棉差异不明显。从开花当天至纤维成熟时,纤维中的色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深棕色棉>棕色棉>浅棕色棉>白色棉,说明棕色棉纤维因色素的大量积累将消耗部分碳水化合物。
- 华水金王学德赵向前倪密袁淑娜蒋立希
- 关键词:棕色棉碳水化合物色素
- 一种棉花转基因苗育种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转基因苗育种方法。目前育种方法形成的苗生长不够健壮,移栽时由于根系发育较差而不易成活。本发明是在花盆中装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用水浇透,在土壤中播种棉种,将长出2~4片真叶时的棉苗作为预备砧木;然后用组织...
- 王学德邵明彦张海平袁淑娜倪密刘英新文国吉
- 文献传递
- 超短纤维突变体纤维内源激素及其相关酶在纤维伸长期的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以超短纤维突变体(Ligon lintless)及其野生型这一对遗传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棉纤维伸长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野生型纤维快速伸长阶段,突变体却表现为:纤维中GA3初期的低含量、IAA的峰值出现时间推迟(迟6 d)且明显低于野生型、ABA含量的快速降低时期出现迟(迟3 d)且短(短6 d)以及纤维伸长启动期极低含量的ZRs。而突变体纤维中过氧化物酶(POD)和IAA氧化酶含量的高峰均早于野生型,且在纤维快速伸长时期出现;突变体纤维中的色氨酸合成酶活性也低于野生型。推测GA3、IAA和ZRs是纤维伸长的正向影响因子,且IAA作用于整个伸长期,GA3作用于伸长初期,ZRs作用于伸长启动期。而POD、IAA氧化酶和色氨酸合成酶通过调节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调控纤维伸长,前两种酶起着抑制作用,后一种酶起着促进作用。
- 邵明彦王学德倪密程超华刘英新袁淑娜
- 关键词:棉花纤维伸长内源激素
- 彩色棉纤维中矿质元素含量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彩色棉纤维中大量元素含量与彩色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棕色棉(X008)、绿色棉(S029)和白色棉(Xuzhou142)为材料,对彩色棉纤维发育过程(开花后20—50d)中大量元素(N,P,K,Ca和Mg)、黄酮色素和纤维素以及纤维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彩色棉纤维细胞中纤维素的含量显著偏低,比白色棉降低15%左右;黄酮色素含量较高,比白色棉纤维高4—10倍;大量元素的含量(除K)明显偏高,比白色棉提高1—2倍;(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熟彩色棉纤维的品质指标与纤维中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纤维中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棉纤维中大量元素N、P和Ca的含量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纤维中黄酮色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彩色棉纤维中N、P和Ca元素含量的提高可能有利于黄酮色素的合成,而黄酮色素的积累使得彩色棉纤维中纤维素含量降低,这可能是引起彩色棉纤维品质偏差的原因之一。
- 袁淑娜华水金倪密李悦有文国吉邵明彦张海平祝水金王学德
- 关键词:彩色棉纤维素总黄酮纤维品质
- 人工合成抗菌肽的抑菌和溶血作用的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研究4条人工合成抗菌肽的抑菌和溶血作用。在大肠杆菌悬浮液和绵羊血红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溶度的人工合成抗菌肽,观察其抑菌效果和溶血作用。同时,用圆二色谱仪测定抗菌肽的二级结构。在4条人工合成抗菌肽中,抗菌肽CM-S的抑菌效果为最佳,最小抑菌溶度为25μg/mL,而LB平板菌落的杀菌溶度为50μg/mL;在对绵羊血红细胞的溶血试验中,CM-S在50μg/mL时无溶血作用,100μg/mL时只表现出轻微溶血特性;用圆二色谱仪测定CM-S的二级结构,在2.5%SDS溶液中,208 nm和222 nm出现典型α-螺旋特征峰。人工合成抗菌肽CM-S,含有17个氨基酸,呈典型α-螺旋结构,对大肠杆菌的抑杀效果显著,且溶血性很低,有良好的临床药物开发前景。
- 王超炜杜月光倪密
- 关键词:抗菌肽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