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凯

作品数:81 被引量:557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腰椎
  • 20篇手术
  • 16篇骨折
  • 12篇椎间盘
  • 12篇脊柱
  • 11篇椎体
  • 10篇退变
  • 10篇外科
  • 9篇手术治疗
  • 9篇退变性
  • 9篇椎管
  • 9篇疗效
  • 8篇压缩骨折
  • 8篇术后
  • 8篇椎管狭窄
  • 7篇腰椎间盘
  • 7篇退行性
  • 7篇椎体成形
  • 7篇外科手术
  • 6篇腰痛

机构

  • 81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81篇关凯
  • 58篇李放
  • 40篇孙天胜
  • 32篇张志成
  • 31篇赵广民
  • 29篇单建林
  • 13篇任大江
  • 9篇时述山
  • 8篇刘树清
  • 7篇文天林
  • 7篇刘智
  • 5篇张阳
  • 4篇胥少汀
  • 4篇刘秀梅
  • 4篇高杰
  • 3篇李海鹏
  • 3篇李京生
  • 3篇张昌猛
  • 3篇张阳
  • 3篇戴刚

传媒

  • 15篇中国脊柱脊髓...
  • 9篇颈腰痛杂志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国骨伤
  • 2篇华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骨...

年份

  • 8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固定及其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0
2006年
关凯孙天胜李放时述山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融合术外科治疗腰椎融合术退变性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以来,使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15例,均为男性,年龄19 ̄36岁,平均27岁。L46例,L59例,均为双侧病变。所有患者均主诉明确的腰痛,持续6个月以上。术前腰痛疼痛评分(VAS)7.8分。采用后正中入路,暴露双侧病灶,将峡部裂中的纤维瘢痕组织彻底清除,咬除骨残端硬化部分至出血为止,髂后上棘取骨行峡部裂局部植骨。安放病椎椎弓根螺钉及椎板钩,放置连杆后将固定系统锁紧。结果: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2.4分。随访12 ̄26个月,峡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未见骨不连及内固定断裂。结论:对于年轻的、单纯峡部裂患者可以采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进行峡部修复,避免脊柱融合术;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装置。
李放关凯戴刚孙天胜张志成
关键词:峡部裂腰椎内固定
miRNA在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miRNAs在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MSCs及软骨诱导培养后的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基因芯片检测miRNAs的表达情况,由SAM分析得到MSCs较其诱导培养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①分离培养出的MSCs经软骨诱导培养21天后,已具有软骨细胞特性,经芯片检测并SAM分析,软骨诱导培养的细胞较MSCs高表达的miRNAs有6个:hsa-miR-572、hsa-miR-130b、hsa-miR-193b、hsa-miR-28、hsa-miR-152、hsa-miR-560;软骨诱导培养的细胞较MSCs低表达的miRNAs有2个:hsa-miR-424、hsa-miR-122a。②利用TargetScan预测其靶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hsa-miR-130b、hsa-miR-193b、hsa-miR-152及hsa-miR-424的预测靶基因中多为参与细胞分化、骨形成、软骨形成及干细胞表型相关的基因。结论:hsa-miR-130b、hsa-miR-193b、hsa-miR-152和hsa-miR-424等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高杰韩建伟关凯杨彤涛李放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MICRORNA
影像学检查在臀部联体儿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臀部联体儿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对分离手术方案和分离后患儿预后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最近成功分离的1例臀部联体患儿,结合临床查体选择进行B超、X线、CT、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以明确联体儿连接部位、范围、内容,以及是否伴有身体内部其他器官的畸形。结果连接部前后径7.9cm,上下径6.0cm,位于腰骶部。双侧患儿腰3以下椎板裂,无骨性结构连接,但存在脊柱及骨盆的软骨连接。患儿下消化道及肛门独立,泌尿道独立。硬膜囊相连,但脊髓及马尾神经无相连及交叉支配。联体双患儿均存在动脉导管未闭,其中一侧患儿存在隐睾,未见其他畸形。术中所见证实影像学的结果。选择交叉V型皮瓣覆盖创面,直接缝合硬膜,联体儿成功分离,无术后感染及脑脊液漏,皮瓣愈合良好,无神经损伤,随访6个月,2例患儿发育及神经功能均正常。结论根据联体儿分型,结合查体选择和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能较全面地反映连接部位的范围、内容,对手术的难度预测、手术方案制定、术后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张志成孙天胜李放关凯李绍光时述山胥少汀
关键词:诊断显像
臀部联体儿的手术分离
2009年
目的探讨臀部联体儿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手术分离方案。方法对1例臀部联体双患儿(男性,胎龄37周,剖宫产,年龄3.5个月;属三胞胎中的两胞胎;体重共8.0kg。两患儿具有独立的四肢、肛门、阴茎,四肢均可独立活动)的联体情况进行分析,行X线片、MRI、B超、CT及三维重建、体感诱发电位(SEP)等检查显示双患儿L3以下腰骶椎棘突发育不全、椎板裂,k以下硬膜囊共用,脊髓末段位于L3节段,脊髓无交叉共用,马尾神经未见明确的交叉,未见脊柱及骨盆的骨性连接,患儿各有独立的膀胱、直肠。测量共用硬膜囊的周长和面积,并进行术前评估,判断分离后硬膜可以直接缝合。术前进行多学科讨论和模拟手术演练,确定联体儿分离的手术方案。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联体儿分离术,术中选择交叉“V”形皮瓣覆盖创面,硬膜囊连接部切断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张力不高,予皮瓣下持续负压引流,无菌敷料加压包扎。结果联体儿成功分离,术后6h患儿双下肢活动正常,术后第1天拔除伤口引流管,皮瓣血运可。无术后感染及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随访6个月,皮瓣愈合良好,两患儿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均正常。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术前评估,仔细的术中操作,严密的术后管理,周密的学科协作,是臀部联体儿分离手术成功的关键。
孙天胜李放张志成周智魏群李绍光关凯
关键词:双生外科手术
半关节突椎板整块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粘连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胸椎后凸畸形及硬膜囊粘连的处理策略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半关节突椎板整块切除治疗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43~73岁,平均54.7岁;骨化黄韧带限于中上胸椎者18例,累及胸腰段者35例.对多节段及跳跃型黄韧带骨化患者,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确定责任节段.对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或胸椎后凸畸形(>50°)时行多节段椎弓根固定并后凸畸形矫正;合并硬膜囊粘连时,采用粘连尾侧硬膜囊切开放出部分脑脊液,造成蛛网膜萎陷与硬脊膜分离,一并切除骨化或粘连的硬脊膜,尽量保留蛛网膜的完整性.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1分法)、Nurick分级和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平均18个月.术前JOA评分1~9分,平均(4.3±2.3)分;术后为5~11分,平均(8.3±1.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11%~80%,平均65.8%,其中优18例,良20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71.7%.术前Nurick分级为2~5级,平均3.7级;术后改善为2.3级.结论 半关节突椎板整块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伴后纵韧带骨化或后凸畸形时,行椎弓根固定矫正后凸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蛛网膜萎陷后硬脊膜切除可处理较重的硬膜囊粘连或骨化.
张志成孙天胜李放任大江关凯赵广民单建林文天林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硬膜椎管狭窄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治疗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9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35.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11年,平均25个月。患者均存在脊髓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其中10例后凸角>20°,平均35°(21°~75°);59例后凸角<20°,平均9°(0°~16°),以后凸角的大小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标准,对后凸角<20°者行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对后凸角>20°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平均12.5个月,59例(85.5%)患者获得满意的减压。1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的患者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后凸角平均10.8°(0°~40°)。44例(63.8%)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17.6%,主要是感觉功能恢复,而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78.8%,感觉和运动功能都有所恢复,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可以根据其后凸角大小选择经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或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术后患者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和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孙天胜刘树清刘智李放关凯胥少汀
关键词: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后路手术手术方法手术治疗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比较
目的 对比经典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内固定术和颈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减压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面的不同.
任大江孙天胜李放Ullich KunzChris Schulz关凯张志成
改良非脱钙骨塑料包埋、切片、染色方法被引量:8
2004年
关凯张立仁郑永军吴霞皋岚湘
关键词:脱钙骨塑料包埋染色方法
2例髋关节后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分析
1997年
我院近年遇到髋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术后再脱位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29岁。1994年9月27日驾驶汽车时与逆行车相撞,诊断为“右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缘骨折”,急诊在静脉麻醉下予以右髋脱位复位,术后皮牵引,10月1日转入我院。10月6日行CT检查,发现右股骨头前上方有3cm×3cm骨折块,并向前内侧移位。10月8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后方关节囊撕裂,股骨头前1/3骨折,股骨头骨折用2枚可吸收螺丝钉固定,髋臼后缘骨折块用2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皮牵引3周,10月29日出院。12月9日复查X线片发现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与髋臼外上缘重叠,头、颈、干基本处于180°,圆形头位于大粗隆顶端,小粗隆变大,符合李嘉荣提出的髋外侧脱位Ⅱ型。12月12日第2次住院,给予髁上牵引,髋脱位基本纠正。考虑髋臼后缘骨折块粉碎,髋不稳定性,于1995年1月5日(伤后3个月)第2次手术,术中见髋臼后缘骨折块粉碎,螺丝钉松动,股骨头外上脱位,股骨头负重区坏死,表面软骨碎裂,逐行阔筋膜成形术,清除髋臼后缘粉碎骨折片,取出内固定,未行髋臼后缘重建。术后皮牵引维持。术后20天X线片复查,右髋仍外侧脱位。1995年4月15日第3次手术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复查髋屈伸45°-10°-0°,外展、内收各20°,内、外旋各10°。
关凯刘树清
关键词:髋关节后脱位再脱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