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丽贞

作品数:67 被引量:561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财政厅资助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林业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桉树
  • 18篇焦枯病
  • 7篇生物学
  • 7篇胁迫
  • 7篇抗病
  • 6篇生物学特性
  • 6篇抗病性
  • 6篇抗性
  • 6篇枯病
  • 6篇基因
  • 5篇蛋白
  • 5篇植物
  • 5篇杉木
  • 5篇生物信息
  • 5篇生物信息学
  • 5篇斑病
  • 5篇病原
  • 4篇对焦
  • 4篇杉木无性系
  • 4篇无性系

机构

  • 62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福建林学院
  • 2篇福建省林业科...
  • 2篇福建生物工程...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信阳学院

作者

  • 66篇冯丽贞
  • 15篇叶小真
  • 13篇郭文硕
  • 12篇陈全助
  • 11篇陈慧洁
  • 10篇宋漳
  • 10篇张清华
  • 8篇马祥庆
  • 8篇李慧敏
  • 7篇刘爱琴
  • 7篇杨泽慧
  • 6篇谢婉凤
  • 6篇陈世品
  • 6篇刘宏毅
  • 6篇丁奕
  • 4篇黄秀萍
  • 3篇林燕萍
  • 3篇刘金燕
  • 2篇林文俊
  • 2篇马良

传媒

  • 9篇福建林学院学...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森林与环境学...
  • 4篇福建林业科技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武夷学院学报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桉树叶片的气孔特征与其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对不同抗病类型桉树叶片的气孔特征与其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桉树抗病种系上表皮气孔密度明显高于其它种系,各种系下表皮气孔密度明显高于上表皮,下表皮不同抗感种系在气孔大小和气孔密度上与桉树对焦枯病的抗性间不呈规律变化,表明气孔大小、密度与抗病性无关。
冯丽贞黄榕辉郭文硕
关键词:桉树焦枯病抗病性
雷公藤角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病害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用8种真菌杀菌剂防治雷公藤角斑病,室内孢子毒力试验表明:孢子萌发抑制效果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最好,EC50=0.49mg·L-1,EC=0.78mg·L-1,其次是25%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浓度70mg·L-1嘧霉胺及100mg·L-1的异菌脲、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小于10%。通过聚集度指标法的测定、Iwao的回归分析法和Taylor的幂法则对雷公藤角斑病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角斑病病株在林间为均匀分布。
谢婉凤郭文硕冯丽贞苏良玉叶小真黄秀萍刘金燕
关键词:雷公藤杀菌剂毒力测定
闽楠溃疡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闽楠(Phoebebournei),我国Ⅱ级保护濒危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树种,而闽楠溃疡病的发生严重危害其开发利用。为明确闽楠溃疡病的致病菌,以便后续科学的指导病害防治,本文从福建省闽楠病枝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测以及rDNA-ITS、GAPDH、β-tubulin、Histone3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从闽楠病枝中分离出4种菌株,分别编号为SS-01、SS-02、SS-03和SS-04,其中菌株SS-03致病菌为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 Schroers, et al.=Gliocladium roseum Bainier);该菌菌丝在PDA+PBL培养基(pH 6.0)上25℃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最适菌丝生长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有利于产孢;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产孢量在PDA培养基(pH 7.0)上25℃全黑暗条件最高。空气相对湿度≥90%(pH 8.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高温高湿以及高郁闭度易于闽楠溃疡病发生,故在营林造林以及苗圃抚育时应注意通风透气,控制温湿度,防止病害发生。该研究结果为科学有效地指导闽楠溃疡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郭朦朦陈全助冯丽贞杨泽慧陆芝冯锦秀黄捷
关键词:闽楠溃疡病病原鉴定形态学特征
桉树焦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16年
以桉树焦枯病强致病菌株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 YA51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生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收集1 g(湿重)培养24 h的菌丝,以0.8 mol·L^(-1)Na Cl为渗透压稳定剂,置于10 m L含20 mg·m L^(-1)崩溃酶和30 mg·m L^(-1)裂解酶的混合酶液中,在30℃、100 r·min^(-1)条件下裂解4 h,原生质体生成量可达3.72×107个·m L^(-1),在SR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32.33%.
叶小真郭文硕冯丽贞金亚杰杨新新刘宏毅连鑫坤李慧敏
关键词:原生质体生成量
红壤退化地杨梅林土壤对养分补偿的响应被引量:2
2021年
2016年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车寮村杨梅园以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cv.DongKui)林为试验材料,在了解当地东魁杨梅的栽培情况及对林下土壤养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复合肥、菌肥、磷肥、菌肥+磷肥4种土壤养分补偿试验,分析0~20、20~40 cm土层对不同土壤养分补偿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pH值响应上,0~20、20~40 cm土层施用菌肥、磷肥均与对照差异显著,施用菌肥、菌肥+磷肥与对照差异较小。其中以施用磷肥的pH值最高(4.78),施用菌肥的pH值最低(4.39),其它处理的pH值均有小幅度提高。施菌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0~20 cm土层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7%、19.0%、18.4%、572.1%、29.4%,20~40 cm土层分别比对照提高11.0%、23.5%、5.7%、465.3%、84.8%,在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中存在显著差异。施菌肥+磷肥可以提高土壤中全钾、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对提高全钾含量效果最明显,0~20、20~40 cm土层中速效氮含量分别提高17.3%、110.2%,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63.5%、96.9%。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0~20 cm土层以施菌肥的综合效果最显著,20~40 cm土层以施菌肥+磷肥的综合效果最显著。
江仲鹏郑婉铮李丽红林强陈世品冯丽贞
关键词:杨梅土壤养分施肥
PBL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植物生理学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以植物生理学为例,围绕讨论小组设立、提出课程相关问题、课前问题准备、组织学生讨论以及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等5个方面,对基于问题的学习即PBL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探讨,并通过分析考试成绩检验PBL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希望为PBL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其他课程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叶小真罗晓霞陈全助冯丽贞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
桉树焦枯病菌SIT转运蛋白的鉴定与表达
2018年
【目的】揭示SIT转运蛋白家族在焦枯病菌铁元素摄入机制,以及铁载体-铁转运蛋白在焦枯病菌侵染桉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采用HMMER软件对焦枯病菌SIT转运蛋白进行鉴定,并用InterPro、TMHMM、TCDB数据库等的在线服务对焦枯病菌SIT转运蛋白的结构域、跨膜螺旋和功能进行预测,用MEGA7.0软件进行多菌种比较分析,最后采用qPCR对焦枯病菌侵染桉树48h时SIT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桉树焦枯病菌共含有16个SIT转运蛋白,约占总编码蛋白的0.11%,主要分为铁-铁载体转运蛋白、铁载体-铁:H+同向转运蛋白和铁载体-铁转运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除预测CpSit13转运蛋白位于内质网上外,其余均在细胞膜上。桉树焦枯病菌SIT转运蛋白的序列长度为400~603aa,其结构域均为MFS结构域,跨膜螺旋为10~14个。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有10个SIT基因上调表达,有2个下调表达,有4个表达不显著。其中CpSit1、CpSit5、CpSit8、CpSit14和CpSit16相对分支中其他基因具有较高的转录量。q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表达谱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CpSit1、CpSit5、CpSit8、CpSit14和CpSit16基因在焦枯病菌侵染桉树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刘宏毅陈慧洁李慧敏叶小真冯丽贞郭朦朦
关键词:桉树生物信息学转录表达
闽楠不同季节光合特性日进程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以珍贵用材树种闽楠(Phoebe bournei)为研究材料,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和OS5p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和分析其在不同季节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探究其日进程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闽楠不同季节光合特性日进程变化有所差异。其中,Pn、Tr、Gs等均呈春秋"单峰型"、夏冬"双峰型"变化曲线,Ci为四季"U"型,WUE呈四季"双峰型"曲线,而Ls呈春秋冬"单峰型"、夏季"W"型曲线。不同季节Fv/Fo呈春秋"V"型、夏冬"双峰型"曲线,Fv/Fm四季均呈"V型"曲线,NPQ四季日进程变化无明显规律。Yield、q P和ETR日进程均呈春秋"单峰型"、夏冬"双峰型"变化曲线。闽楠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整体呈秋季较大,冬季较小,即秋季为闽楠生长期,而冬季存在生长休眠期。
徐晓迪陈永滨罗梅秀刘丹陈世品冯丽贞
关键词:闽楠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雷公藤角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用雷公藤角斑病致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培养液处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枝条,使得雷公藤体内保护酶增量表达,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雷公藤的抗病性.结果表明40%福木假尾孢菌毒素为最佳处理浓度.
黄秀萍郭文硕冯丽贞叶小真谢婉凤
关键词:雷公藤毒素抗病性
桉树焦枯病菌内参基因的筛选被引量:4
2018年
为筛选出桉树焦枯病菌在盐胁迫及侵染桉树叶片两种条件下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q PCR)技术分析了桉树焦枯病菌中7个常用内参基因(GAPDH、α-tubulin-1、α-tubulin-2、18S rRNA、ubiquitin、β-actin、β-tubulin)的mRNA差异表达情况,并采用ge Norm软件分析了它们在两种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ubiquitin和α-tubulin-2为桉树焦枯病菌在NaCl胁迫下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且不需要引入第3个基因;18S rRNA和α-tubulin-1为侵染桉树叶片下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但需引入第3个基因GAPDH。因此,ubiquitin和α-tubulin-2为桉树焦枯病菌在NaCl胁迫下较适合的内参基因,而18S rRNA、α-tubulin-1和GAPDH为侵染桉树叶片较适合的内参基因。
陈慧洁冯丽贞冯丽贞李慧敏李慧敏杨泽慧
关键词:盐胁迫侵染内参基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