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宏

作品数:41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切除
  • 9篇切除术
  • 8篇手术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6篇胰腺
  • 5篇胆管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直肠癌根治
  • 5篇直肠癌根治术
  • 5篇术后
  • 5篇腺癌
  • 5篇肠癌
  • 4篇血管
  • 4篇门静脉
  • 4篇静脉
  • 4篇肝切除
  • 3篇胆管结石
  • 3篇胰腺癌

机构

  • 40篇泰州市人民医...
  • 3篇苏州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40篇刘庆宏
  • 13篇曹晓飞
  • 9篇程国昌
  • 9篇王勇
  • 7篇田野
  • 6篇葛永祥
  • 4篇桂春
  • 4篇周红兵
  • 4篇杨兴业
  • 4篇袁寅
  • 4篇姜建国
  • 4篇曹赣
  • 4篇王宏刚
  • 3篇张长和
  • 3篇于鸿
  • 3篇姜家宝
  • 3篇陈曦
  • 2篇钱海鑫
  • 2篇姜琳
  • 2篇王元杰

传媒

  • 6篇肝胆胰外科杂...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ATB1促进肝癌增殖与转移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SATB1在肝癌中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NA干扰技术对SATB1进行封闭,观察肝癌生长和转移情况。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硬化、良性肝肿瘤及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中SATB1的表达。运用RNA干扰技术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中的SATB1进行干扰并验证干扰效果,干扰前后的细胞株进行MTT、划痕实验及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SATB1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SATB1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良性肝肿瘤组织,且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中的SAT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及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在HCCLM3细胞株中成功干扰SATB1,干扰后细胞株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裸鼠体内肿瘤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SATB1在肝癌中显著表达,并有促进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曹晓飞刘庆宏
关键词:肝肿瘤RNA干扰增殖SATB1
乳腺癌术后自体组织皮瓣乳房重建(文献综述)被引量:4
2004年
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起初的根治性治疗发展到缩小手术范围及乳房重建 ,乳房重建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部分 ,它包括假体重建和自体组织重建 ,由于假体重建的某些局限性及自体组织重建的自然效果 ,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自体组织重建乳房。自体组织皮瓣重建乳房既可以在乳腺癌切除手术后立即进行 ,也可以延期进行 ,乳房立即重建的整形效果好而且在肿瘤学角度上是安全的。最常选用的胸部受体血管是胸背血管和乳内血管 ,立即重建常选择胸背血管因为在乳腺癌手术时该血管已暴露 ,而延期重建常选择乳内血管以避免解剖前次手术过的腋窝疤痕。目前 ,常用的自体组织皮瓣主要有 :背阔肌皮瓣、腹直肌转移皮瓣、臀上游离肌皮瓣 ,其中最常用的是腹直肌转移皮瓣 ,游离腹直肌皮瓣比带蒂腹直肌皮瓣更受到欢迎 ,主要是其血供更丰富、皮瓣植入更容易、重建外形更佳 ,其他皮瓣的应用相对较少 ,但在不适合使用腹直肌转移皮瓣时仍然是极佳的候选皮瓣。自体组织皮瓣有着自然、持久、高满意度的乳房重建效果。
刘庆宏Abhay Gupta
关键词:乳腺癌自体组织皮瓣乳房重建显微外科
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3.50±4.32)min,平均出血量(198.00±54.76)mL,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9.37±4.06)h,无出血、胰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脾蒂上间隙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田野刘庆宏曹晓飞罗宝洋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腹腔内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患者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硬化PH术后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术后腹腔内出血的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术后腹腔内出血显著相关的风险因素有:INR>1.5,门静脉直径>1.3 cm和AFP≥6.25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NR>1.5,门静脉直径>1.3 cm和AFP≥6.25μg/L是肝硬化PH术后腹腔内出血的主要风险因素。
曹晓飞刘庆宏
关键词:肝硬化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原位巨脾切除术76例体会
2009年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原位巨脾切除术与经典脾切除术比较的优越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6月原位脾切除术(原切组,76例)与经典脾切除术(经切组,39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经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原位脾切除组无术中大出血,手术平均失血量278ml,无手术死亡;经典脾切除组平均失血量为736ml,手术死亡1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位脾切除术更适用门静脉高压时巨大脾脏的切除,与经典的脾切除术相比,创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
桂春刘庆宏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巨脾
上调NDRG1基因表达对人胰腺癌细胞MMP-9、VEGF表达及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含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的SW1990细胞株,探讨NDRG1对SW1990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NDRG1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阳性细胞克隆;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阳性细胞克隆MMP-9及VEGF mRNA与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与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 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NDRG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53±0.25、0.26±0.11、0.25±0.13;相应的MMP-9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3±0.18、0.71±0.45、0.76±0.42;相应的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7±0.16、0.68±0.36、0.69±0.38;相应的NDRG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7±0.13、0.11±0.04、0.12±0.06;相应的MMP-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2±0.04、0.38±0.15、0.36±0.14;相应的VEGF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5±0.08、0.39±0.21、0.40±0.25。较其他组,N17克隆组NDRG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而MMP-9、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微孔滤膜外侧细胞数分别为31.27±11.54、58.93±17.23、60.26±19.38,N17克隆组较其他组微孔滤膜外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51.35±18.24、120.68±42.97、124.54±51.66,N17克隆组较其他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减少(P<0.01)。结论 SW1990细胞NDRG1表达上调后,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MP-9及VEGF表达降低有关。
刘庆宏姜琳孙灿林焦霞朱晓蔚林梅姚娟于鸿黄俊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细胞运动
保留左肝管主干的前入路左半肝切除术在预防胆漏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探讨保留左肝管主干的前入路左半肝切除术在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预防胆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9月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5例,其中行保留左肝管主干的前入路左半肝切除术37例(前入路组),传统入路左半肝切除术38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胆漏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前入路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153.27±19.55)min vs(184.26±22.41)min,t=-6.38,P<0.01],术中出血量少[(109.78±18.41)m L vs(317.71±28.14)m L,t=-37.76,P<0.01],住院时间短[(10.16±0.65)d vs(15.39±1.03)d,t=-26.32,P<0.01],术后胆漏并发症例数少(1 vs 13,χ~2=12.26,P<0.01)。结论保留左肝管主干的前入路左半肝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并显著减少术后胆漏发生率,在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中值得推广。
陈曦叶青袁寅杨兴业周红兵刘庆宏钱海鑫
关键词:左半肝切除术胆漏左肝管前入路肝胆管结石病
经胆囊颈横断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应用32例体会被引量:9
2017年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炎症或胆囊解剖变异,导致胆囊颈部出现“冰冻样”Calot三角、颈部结石嵌顿或Mirizzi综合征等情况者不在少数…。泰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32例此类病人,采用经胆囊颈横断操作的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缝扎或旷置处理胆囊颈残端,均恢复良好,且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张长和田野曹晓飞刘庆宏
关键词:胆囊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134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式选择及p53基因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术前和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危组102例,行功能性根治术;高危组32例,行扩大根治术联合核素辅助治疗.对照术后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术前分组的可行性;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02例低危组中,p53基因的表达呈强阳性者14例(13.7%);32例高危组中,强阳性者28例(8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 a,低危组出现转移者11例(10.7%),高危组淋巴结转移4例(12.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分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p53基因表达与危险评估相一致,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程国昌曹晓飞刘庆宏黄河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P53基因
SATB1、SATB2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被引量:3
2010年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特征,是一个极其复杂、涉及肿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步骤的过程,受许多相关基因的调控。SATB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和SATB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均是一种组织特异性表达的核基质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SATB1和SATB2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SATB1和SATB2的结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作一综述。
曹晓飞刘庆宏
关键词:SATB1PROTEIN组织特异性表达序列特异性生物特征肿瘤转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