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生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溃疡性结肠炎与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及Cajal间质细胞关系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炎性细胞因子增高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时结肠黏膜产生过量的一氧化氮(NO),加重黏膜损伤。有研究发现,UC患者结肠Caja1间质细胞(ICC)出现异常,并参与合成NO,且作为NO的靶细胞而起肠功能调节作用。本研究观察UC患者血清、肠黏膜中NO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变化,探讨ICC与其的关系。
- 刘建生田怡冯丽张晓红刘进袁耀宗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一氧化氮氧自由基超氧化歧化酶结肠黏膜
- 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及其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仅使用基础治疗.同时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浆ET、NO以及血淀粉酶浓度.结果SAP组血浆ET、NO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SAP病程相关.治疗组入院第6天血浆ET、NO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明显缩短[(80.4±16.0)U/L比(160.9±49.7)U/L、(3.5±1.2)d比(6.4±2.6)d、(16.8±3.8)d比(26.4±5.9)d](P<0.Ol).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拮抗SAP时ET、NO产生,并对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前者可能与血必净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有关.
- 刘建生田怡刘海玲杜玲袁耀宗
- 关键词:胰腺炎内皮素一氧化氮血必净注射液
- TIMP-1 B细胞表位的预测和鉴定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预测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蛋白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DNAStar和BcePred分析软件联合预测TIMP-1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多抗原肽结构的表位肽(MAP),并与通用型T辅助表位肽(VQGEESNDK,氨基酸163~171)联合免疫家兔,检测免疫血清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鉴定其特异性和抗体亲和力。结果:软件预测显示,TIMP-1的第27~41位(MAP1)、第57~71位(MAP2)、第95~109位(MAP3)和第193~207位(MAP4)氨基酸序列最可能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抗体滴度动态检测表明,MAP2、MAP3和MAP4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MAP2和MAP4诱导的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印迹证实MAP2、MAP3和MAP4诱导产生特异性的TIMP-1抗体;间接ELISA证实MAP4与商品化TIMP-1抗体具有最高的亲和力。结论:TIMP-1的第27~41位和第193~207位氨基酸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其中第193~207位氨基酸的免疫原性最强,这为TIMP-1多肽抗体和B细胞优势短肽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杜玲孙俊刘建生程计林
-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多抗原肽
-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支链氨基酸对肝硬化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联合应用支链氨基酸(BCAA)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8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相同保肝、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r-h GH 5 IU,每2天1次皮下注射,同时联用BCAA 25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用20 d。对照组应用BCAA 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0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2天患者肝功能和TNF-α、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TNF-α和IL-10水平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在纳差、下肢水肿等症状改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血清TNF-α、IL-10水平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r-h GH联合BCAA在改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改善TNF-α、IL-10水平等方面优于单纯应用BCAA。
- 马铭袁耀宗刘建生田怡张晓红刘海玲
- 关键词:肝硬化重组人生长激素支链氨基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
- 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功能性便秘(Fc)患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罗马Ⅲ标准对上海市闵行区〉18岁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了解Fc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5~8月共调查居民2300人,符合要求者2113人,FC139例,患病率6.6%。女性、年龄大、机关科技卫生人员、高收入者、饮食口味重、失眠均可能为Fc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上海市闵行区居民Fc十分常见,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 祝子华刘建生田怡廉伟付东波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心理学特征。方法对110例FD患者(A组)和100例健康人(B组)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调查评定,对A组〈60岁患者和≥60岁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A组焦虑(50.2±10.5)、抑郁(51.8±10.8)分值高于B组[(33.6±5.7)、(42.9±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组中,〈60岁患者焦虑发生率(66.0%)高于≥60岁(38.3%)患者,≥60岁患者抑郁发生率(61.7%)高于〈60岁患者(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D患者具有焦虑、抑郁的心理学特征,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
- 张晓红刘建生田怡
- 关键词:心理现象焦虑抑郁
- 肝性脑病血清γ-氨基丁酸和苯二氮卓变化及纳洛酮治疗作用
- 刘建生付极张晓红刘进吴云林
- 该项目对91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前瞻性治疗研究,评估其有效性、安全性。试制过程实验患者选肝硬化病人合并临床肝性脑病者,随机分A、B、C组。A、B组给予基础治疗+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C组给予基础治疗+常规治疗(降血氨药物)。...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性脑病纳洛酮
- 复方阿嗪咪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复方阿嗪咪特联合多潘立酮和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采用数字随机、病例对照的前瞻性研究。97例患者按数字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A组)49例(复方阿嗪咪特联合多潘立酮和谷维素)、对照组(B组)48例(多潘立酮和谷维素)。两组治疗4周前后症状采用分级记分进行描述,疗效评价参照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患者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积分下降幅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各种症状及总症状的有效率,均显著优于B组(P〈0.01)。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和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
- 刘建生田怡张晓红袁耀宗
- 关键词:并发症多潘立酮肠易激综合征并发症肠易激综合征疗法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血、肠黏膜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变化及丹参对其影响。方法予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含30 mg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50%乙醇溶液0.85 ml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造模7 d后,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入0.9%NaCl溶液1 ml/d;丹参治疗组每天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2 ml·kg^(-1)·d^(-1)。通过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NO、SOD含量测定评估疗效。结果丹参治疗组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NO含量减少、SOD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健康对照组NO含量仍增高和SOD含量减少(P<0.05)。结论UC大鼠血、肠黏膜中NO和SOD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有效治疗UC与其拮抗NO、氧自由基机制有关。
- 刘建生田怡张晓红刘海玲孙菁袁耀宗吴云林
-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一氧化氮超氧化歧化酶
- 急性胰腺炎时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及丹参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2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时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变化和丹参对其影响 ,并探讨丹参对急性胰腺炎(AP)治疗作用。方法 急性胰腺炎 7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A组 ) ,观察组 35例 (B组 )。A组用基础治疗 +丹参 +6 5 4- 2 ;B组除丹参外治疗方法与A组相同。两组治疗前后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ET、NO和血尿淀粉酶 (somogyi) ,同时以健康体检者 15例 (C组 )作对照。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血浆ET、NO较C组明显增高 ,其增高程度与AP病变程度相关。A组经丹参治疗后血浆ET、NO变化较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值时间、病程的缩短和治疗费与B组相比亦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ET、NO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和拮抗ET、NO产生 ,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 刘建生张晓红付极卫新革袁耀宗吴云林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内皮素一氧化氮AP放射免疫分析